双感应永磁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8481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双感应永磁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驱动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双感应永磁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然而,由于燃油汽车的使用而引起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此,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现有技术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充电来获取驱动能源,充电桩的数量有限,且充电时间长,充电时无法使用车辆是新能源汽车面对的最大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双感应永磁电机,一套定子绕组同时和两个永久磁场发生电磁感应,从而大大提高了电机空间的利用率和电磁感应效果,近而大大地提高了电机的功率体积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感应永磁电机,包括转轴支架、复式磁极、铁心绕组、定位钉轴、螺母、螺钉、内极磁钢、内气隙磁场、内绕组边、外绕组边、外气隙磁场及外极磁钢;所述的转轴支架通过所述的定位钉轴及螺母固定连接在所述的铁心绕组上,形成电机定子结构;所述的转轴支架通过所述的螺钉与所述的复式磁极固定连接,构成电机转子结构;所述的内极磁钢及外极磁钢分别粘结在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的钢轭上,所述的内极磁钢与所述的铁心绕组的铁心磁耦合形成所述的内气隙磁场,所述的外极磁钢与所述的铁心绕组的铁心磁耦合形成所述的外气隙磁场;所述的内绕组边设置在所述的内气隙磁场的内侧,所述的内气隙磁场作用于所述的内绕组边;所述的外绕组边设置在所述的外气隙磁场的内侧,所述的外气隙磁场作用于所述的外绕组边;所述的铁心绕组由铁心体、绝缘骨架及绕组线圈构成;所述的铁心体是用硅钢片冲裁扣铆或焊接成的一个整体,在所述的铁心体的内、外圆上的等分半径方向设有数量相等成对的同方位的槽形,所述的绕组线圈通过所述的绝缘骨架安装在所述的铁心体的槽形中。

上述的双感应永磁电机,其中,所述的铁心绕组为同心式绕组。

上述的双感应永磁电机,其中,所述的转轴支架包括架座、轴承压盖、螺钉、孔衬套、轴衬套、两个球轴承、弹性轴挡圈及传动轴;所述的两个球轴承将所述的转轴支架分隔成两部分,位于外圈的所述的球轴承为固定体并与所述的铁心绕组适配安装,位于内圈的所述的球轴承为转动提并与所述的复式磁极适配安装;所述的传动轴通过所述的弹性轴挡圈同轴安装在所述的两个球轴承内,所述的孔衬套及轴衬套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两个球轴承之间;所述的轴承压盖通过所述的螺钉罩盖在所述的两个球轴承上,所述的轴承压盖安装在所述的架座上。

上述的双感应永磁电机,其中,所述的架座上间隔设有三个扇形凸台,作为安装所述的铁心绕组的支点。

上述的双感应永磁电机,其中,所述的复式磁极由钢轭盘、内极磁钢和外极磁钢组成,通过胶粘剂分别将所述的内极磁钢及外极磁钢与所述的钢轭盘粘接为一体,且所述的钢轭盘包括单件体和装配体两种结构。

上述的双感应永磁电机,其中,所述的内极磁钢及外极磁钢为分瓣式磁瓦结构或整体式磁环型结构。

上述的双感应永磁电机,其中,所述的内极磁钢及外极磁钢为极对数P=5的10极结构。

上述的双感应永磁电机,其中,所述的铁心体上设有多个均布的虚槽位不开槽,所述的虚槽位的个数为3的倍数。

上述的双感应永磁电机,其中,所述的铁心体上的槽形为平底槽或弧底槽或开口槽或半开口槽。

上述的双感应永磁电机,其中,所述的绝缘骨架有高强度绝缘塑料模压而成。

本实用新型电机功率体积比大,制造成本低,推广应用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电机构简单,零部件少,节材节能、省时省力,推广应用能降低现有社会资源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侧剖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转轴支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转轴支架的侧剖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复式磁极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复式磁极的侧剖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铁心绕组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铁心绕组的侧剖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开口槽形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双感应永磁电机的半开口槽形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附图2、附图7及附图8所示,一种双感应永磁电机,包括转轴支架1、复式磁极2、铁心绕组3、定位钉轴4、螺母5、螺钉6、内极磁钢7、内气隙磁场8、内绕组边9、外绕组边10、外气隙磁场11及外极磁钢12;所述的转轴支架1通过所述的定位钉轴4及螺母5固定连接在所述的铁心绕组3上,形成电机定子结构;所述的转轴支架1通过所述的螺钉6与所述的复式磁极2固定连接,构成电机转子结构;所述的内极磁钢7及外极磁钢12分别粘结在所述的电机转子结构的钢轭上,所述的内极磁钢7与所述的铁心绕组3的铁心磁耦合形成所述的内气隙磁场8,所述的外极磁钢12与所述的铁心绕组3的铁心磁耦合形成所述的外气隙磁场11;所述的内绕组边9设置在所述的内气隙磁场8的内侧,所述的内气隙磁场8作用于所述的内绕组边9;所述的外绕组边10设置在所述的外气隙磁场11的内侧,所述的外气隙磁场11作用于所述的外绕组边10;所述的铁心绕组3由铁心体23、绝缘骨架24及绕组线圈25构成;所述的铁心体23是用硅钢片冲裁扣铆或焊接成的一个整体,在所述的铁心体23的内、外圆上的等分半径方向设有数量相等成对的同方位的槽形,所述的绕组线圈25通过所述的绝缘骨架24安装在所述的铁心体23的槽形中。

所述的铁心绕组3为同心式绕组,省材料,但在传统电机中只能在某一极槽组合条件下使用,而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受限制。

请参见附图3及附图4所示,所述的转轴支架1包括架座13、轴承压盖14、螺钉15、孔衬套16、轴衬套17、两个球轴承18、弹性轴挡圈19及传动轴20;所述的两个球轴承18将所述的转轴支架1分隔成两部分,位于外圈的所述的球轴承18为固定体并与所述的铁心绕组3适配安装,位于内圈的所述的球轴承18为转动提并与所述的复式磁极2适配安装;所述的传动轴20通过所述的弹性轴挡圈19同轴安装在所述的两个球轴承18内,所述的孔衬套16及轴衬套17分别设置在所述的两个球轴承18之间;所述的轴承压盖14通过所述的螺钉15罩盖在所述的两个球轴承18上,所述的轴承压盖14安装在所述的架座13上。

所述的架座13上间隔设有三个扇形凸台21,作为安装所述的铁心绕组3的支点,其数量应与铁心绕组3需要的数量相匹配,根据电机大小的不同,也可以选择6个、9个等。

螺钉15用于连接固定,使全部零件结合为一个装配整体,即转轴支架1。

请参见附图5及附图6所示,所述的复式磁极2由钢轭盘22、内极磁钢7和外极磁钢12组成,采用电机专用乐泰胶粘剂分别将所述的内极磁钢7及外极磁钢12与所述的钢轭盘22粘接为一体,且所述的钢轭盘22包括单件体和装配体两种结构。

所述的内极磁钢7及外极磁钢12为分瓣式磁瓦结构或整体式磁环型结构,根据电机的实际需要及材料的不同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结构。

根据电机大小的不同,复式磁极2也可以采用不同形式的装配体结构;所述的内极磁钢7及外极磁钢12为极对数P=5的10极结构,根据电磁设计的不同,可以采用任意极对数的磁极结构。

所述的铁心体23上设有多个均布的虚槽位26不开槽,所述的虚槽位26的个数为3的倍数,用作总装固定的支撑位置。

请参见附图9及附图10所示,所述的铁心体23上的槽形可采用平底槽,也可以是弧底槽,可以是开口槽27,也可以是半开口槽28,附图7及附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采用了开口平底槽。

所述的绝缘骨架24是用高强度绝缘塑料模压而成,对绕组线圈25起固定、保护作用。

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为3相电机,槽数与极对数之比为24/5,每相有8个槽,各设1个虚槽位,其先决条件是少了1个线圈的3相绕组仍能保持电磁平衡。

当电机直径大、槽数多时,虚槽位26还可采用6个或9个等。

绕组线圈25,每相多个,本实施例中每相7个,其材料是电机绕组线,根据设计接线图所指定的槽位,在专用绕线机上一次性连续挑槽绕制完成。

最后连接固定3相绕组,完成铁心绕组3的制作。

铁心绕组3是电机的心脏,其制作的难易程度是电机成败的关键,分析附图5及附图6可知,其结构是简单的,制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内气隙磁场8和外气隙磁场11分别作用于同一线圈的内绕组边9和外绕组边10,使同一线圈产生了双重的电磁感应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空间的利用率高,且内、外气隙磁场分布在较大的半径上,使得同样的电磁力能产生出较大的电磁转矩,所以,功率体积比大是其突出优点。

本实用新型既可作电动机使用,也可作发电机使用,既可用于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也可用于其它使用场所,因此,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机功率体积比大,制造成本低,推广应用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电机构简单,零部件少,节材节能、省时省力,推广应用能降低现有社会资源的消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