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宽输入电压的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2830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适合宽输入电压的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电源Uin、第一滤波电感L1、第二滤波电感L2、第一桥臂支路1、第二桥臂支路2、分压电容支路3、第一隔离变压器T1、第二隔离变压器T2、第一全桥整流电路4、第二全桥整流电路5和滤波电路6,其中第一桥臂支路1包括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第二桥臂支路2包括第三开关管S3和第四开关管S4,分压电容支路3包括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第一全桥整流电路4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第二全桥整流电路5包括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第七二极管D7和第八二极管D8,滤波电路6包括第三滤波电感L3和滤波电容Cf。具体拓扑结构为:输入电源Uin的正极分别连接第一滤波电感L1的一端和第二滤波电感L2的一端,输入电源Uin的负极分别连接第二开关管S2的一端、第四开关管S4的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负端构成分压电容支路4的负端,第二电容C2的正端分别连接第一隔离变压器T1原边绕组NP1的异名端、第二隔离变压器T2原边绕组NP2的异名端和第一电容C1的负端,第一电容C1的正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管S1的一端和第三开关管S3的一端构成分压电容支路3的正端,第一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一开关管S1的另一端、第二开关管S2的另一端和第一隔离变压器T1原边绕组NP1的同名端,第二滤波电感L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第三开关管S3的另一端、第四开关管S4的另一端和第二隔离变压器T2原边绕组NP2的异名端;第一隔离变压器T1副边绕组NS1的同名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第一隔离变压器T1副边绕组NS1的异名端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第二隔离变压器T2副边绕组NS2的同名端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和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第二隔离变压器T2副边绕组NS2的异名端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和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构成第一全桥整流电路4的正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构成第一全桥整流电路4的负端;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连接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构成第二全桥整流电路5的正端,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构成第二全桥整流电路5的负端;第一全桥整流电路4的负端连接第二全桥整流电路5的正端;第三滤波电感L3的一端连接第一全桥整流电路4的正端,第三滤波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滤波电容Cf的正端,滤波电容Cf的负端连接第二全桥整流电路5的负端。第一~第四开关管均具有反并联二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宽输入电压的变换器,所述第一~第四开关管为IGBT或MOSFE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宽输入电压的变换器,所述输入电源Uin为蓄电池、燃料电池或光伏电池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宽输入电压的变换器,所述第一~第八二极管为碳化硅二极管或快恢复二极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宽输入电压的变换器,所述第一和第二电容为电解电容或无极性电容。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宽输入电压的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第一开关管S1和第二开关管S2互补开通关断;第三开关管S3和第四开关管S4互补开通关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合宽输入电压的变换器的控制方法,所述第一开关管S1和第三开关管S3的驱动信号相差180°;第二开关管S2和第四开关管S4的驱动信号相差180°。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