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3735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控制电路,属于电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机控制电路很多,但是为了能控制电机的启停通常采用很复杂的电路,使电路在芯片上所占的空间较大,成本高,对于一些空间非常有限的芯片不容易集成布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简单的电机控制电路,电路所占空间非常小,成本低。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机控制电路,其特征是,包括光耦、二极管、三极管、继电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

电源经第一电阻连接光耦,光耦的发射极经第二电阻连接至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光耦的集电极接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线圈的另一端接12v电压;线圈的一端还与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线圈的另一端与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光耦采用tlp181型号的光耦。

继电器采用frm18a-5型号的继电器

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

三极管采用s9013型小功率三极管。

二极管采用in4148型号二极管。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电机控制电路,电路结构简单,电路所占空间非常小,适用于一些芯片空间非常有限的场合使用,电路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机控制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电机控制电路包括光耦u1、二极管d1、三极管q1、继电器k1、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

电源vcc经第一电阻r1连接光耦u1,光耦u1的发射极经第二电阻r2连接至三极管q1的基极,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光耦u1的集电极接继电器k1的线圈的一端,线圈的另一端接12v电压。线圈的一端还与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线圈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

光耦u1采用tlp181型号的光耦。

继电器k1采用frm18a-5型号的继电器。

三极管q1采用s9013npn型小功率三极管。

二极管d1采用in4148型号二极管。

当有电源vcc供电需要开启电机时,电源vcc经光耦u1耦合,经第二电阻使三极管基极为高电压,三极管导通,继电器线圈通电,继电器开关闭合,使电机开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控制电路,包括光耦、二极管、三极管、继电器、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电源经第一电阻连接光耦,光耦的发射极经第二电阻连接至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光耦的集电极接继电器的线圈的一端,线圈的另一端接12V电压;线圈的一端还与二极管的阳极连接,线圈的另一端与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本发明的电机控制电路,电路结构简单,电路所占空间非常小,适用于一些芯片空间非常有限的场合使用,电路成本低。

技术研发人员:薛文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华徕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30
技术公布日:2017.10.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