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预制场结构及其布置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6652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预制场结构及其布置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预制场建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预制场结构及其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力度不断加大,公路工程中越来越多的桥梁上部结构采用预制施工,预制场的规模和数量逐渐加大。目前在工地预制场生产过程中,混凝土振捣、喷淋养护及龙门吊作业等都需要用到电箱,然而传统ⅲ级电箱往往采用可移动式电箱,引出线较长,多次使用后容易出现电箱变形、损坏及外露电缆磨损等问题,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预制场结构及其布置方法,使得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对电箱进行移动,避免出现用电事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预制场结构,包括预制场内的预制梁地台,所述预制场为龙门吊轨道范围内的预制场,所述预制梁地台的端部埋设有电箱,所述电箱的远离所述预制梁地台一端的端面上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的周缘设有预埋件,所述开口处设有利用所述预埋件固定安装的电箱箱门;还包括预埋于所述预制场内的外接电缆,所述外接电缆的一端与所述电箱的内部连接,所述外接电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龙门吊轨道与场外的二级电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箱的长为45-50cm,宽为90-110cm,高为30-40cm。

进一步地,所述电箱埋设于所述预制梁地台的一端或两端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箱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置有电气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电箱在所述预制场内间隔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电箱箱门上还设有箱门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电箱箱门的底端与地面的距离为9-12c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的新型预制场结构的布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所述预制梁地台的一端或两端各加长50cm,通过绑扎钢筋、架设内外模板,与预制梁地台混凝土一起浇筑,作为埋置于钢筋混凝土地台的三级电箱;

(2)在预制场平面图设计过程中,于所述预制场地下预埋外接电缆,使得预制场内的外接电缆的一端位于电箱内部;

(3)在电箱远离所述预制梁地台一端的端面不封闭,预留开口,在开口周缘设置预埋件,电箱混凝土拆模后在开口处利用预埋件固定安装电箱箱门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电箱箱门的底端与地面的距离为10cm。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所述电箱箱门后在所述电箱箱门上安装箱门把手。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通过在预制梁地台的端部埋设电箱,使电箱不外露,且无需移动,有效解决了传统电箱在施工过程中需重复移动,易造成电箱变形、损坏、电缆磨损甚至出现用电事故等问题,有利于落实安全施工,确保用电安全。

(2)本发明通过将电箱在所述预制场内间隔布置,使相邻的预制梁地台可共用同一个电箱,不仅合理利用了空间,还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新型预制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新型预制场结构中预制梁地台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新型预制场结构中电箱的主视图。

图中,1-外接电缆,2-电箱,3-预制梁地台,31-第一预制梁地台,32-第二预制梁地台,33-第三预制梁地台,4-龙门吊轨道,5-电箱箱门,6-箱门把手,7-预埋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

如图1-图3,一种新型预制场结构,包括预制场内的预制梁地台3,所述预制场为龙门吊轨道4范围内的预制场,所述预制梁地台3的端部埋设有电箱2,所述电箱2的远离所述预制梁地台3一端的端面上设有一开口,所述开口的周缘设有预埋件7,所述开口处设有利用所述预埋件7固定安装的电箱箱门5。所述电箱2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内置有电气设备(图中未示出)。本新型预制场结构内还包括预埋于所述预制场内的外接电缆1,所述外接电缆1的一端与所述电箱2内部的电气设备连接,所述外接电缆1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龙门吊轨道4与场外的二级电箱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箱2的长为45-50cm,宽为90-110cm,高为30-40cm,通过合理的尺寸设计,使电箱2既能很好地埋设于预制梁地台3的端部内,又能使电箱2内部的空间足够放置电气设备。本实施例中,电箱2的尺寸优选为:长45cm,宽100cm,高40cm。同时,所述电箱箱门5上还设有箱门把手6,以便于打开电箱箱门5。

进一步地,所述电箱2在所述预制场内间隔布置,如图1中的同一列的三个预制梁地台3中,第一预制梁地台31上的电箱2设于左端,则第二预制梁地台32上的电箱2设于右端,第三预制梁地台33上的电箱2再设于左端,使得相邻的预制梁地台3可共用同一个电箱2,以达到合理利用空间,并降低成本。且由于相邻两个预制梁地台3可以共用一个电箱2,外接电缆1的长度足够覆盖相邻两个预制梁地台3,因此所述电箱2可埋设于所述预制梁地台3的一端或两端内,视预制场的具体情况而定。本实施例的预制场中,电箱2既有埋设于所述预制梁地台3的一端内,也有埋设于所述预制梁地台3的两端内。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电箱2受潮及电箱箱门5设置位置过低时电箱2容易进水,所述电箱箱门5的底端与地面的距离选为9-12cm,本实施例中优选为10cm。

本发明一种所述的新型预制场结构的布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所述预制梁地台3的一端或两端各加长50cm,通过绑扎钢筋、架设内外模板,与预制梁地台3混凝土一起浇筑,作为埋置于钢筋混凝土地台的电箱2,即三级电箱。

(2)在预制场设计过程中,于所述预制场的地下预埋外接电缆1,使得预制场内的外接电缆1的一端位于电箱2内部。

(3)电箱2远离所述预制梁地台3一端的端面不封闭,预留开口,在开口周缘设置预埋件7,待电箱2混凝土拆模后在开口处利用预埋件7固定安装电箱箱门5,所述电箱箱门5的底端与地面的距离为10cm左右,可以选为9-12cm,本实施例中优选为10cm。

(4)在所述电箱箱门5上安装箱门把手6。

本发明通过在预制梁地台3的端部埋设电箱2,使电箱2不外露,且无需移动,有效解决了传统电箱在施工过程中需重复移动,易造成电箱变形、损坏、电缆磨损甚至出现用电事故等问题,有利于落实安全施工,确保用电安全。本发明还通过将电箱2在所述预制场内间隔布置,使相邻的预制梁地台3可共用同一个电箱2,不仅合理利用了空间,还降低成本。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