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78803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马达驱动装置,尤其涉及具有多个利用短路棒连接的马达驱动用单元的马达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马达驱动装置,如图6所示,已知:具有作为整流器发挥功能的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10、以及作为逆变器发挥功能的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并且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10与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利用一对短路棒131、132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已知如下马达驱动装置:在连接多根电源线的端子板中,将分别连接有电源线的端部的多个输入端子在电源线的长度方向上互相错开,以使邻接的该电源线的端部的位置在电源线的长度方向上互相错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2254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11423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所述马达驱动装置中,例如按照驱动的马达的规格更换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在更换时,例如将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如图7所示向跟前拽出并拆卸下来,将其他的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从跟前向里侧插入。

此时,若一对短路棒131、132存在于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的跟前侧,则不能将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向跟前拽出,因此将一对短路棒131、132从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10以及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这两方拆卸下来。如此,为了更换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需要将一对短路棒131、132从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10以及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这两方拆卸下来,因此仅该操作部分就导致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20的更换时间变长。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驱动装置,其能够提高更换马达驱动用单元的操作效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一种马达驱动装置,其具有两个以上用于驱动马达的马达驱动用单元,所述马达驱动用单元分别具有端子板,并且具有第一短路棒,其一端部安装于邻接的所述马达驱动用单元的任一个所述端子板上,且能够绕第一轴线转动;所述第二短路棒,其一端部安装于所述邻接的马达驱动用单元的任一个所述端子板上,且能够绕与所述第一轴线大致平行的第二轴线转动,通过以所述第一短路棒的所述一端部为中心转动,所述第一短路棒的另一端侧能够配置于连接位置以及退避位置,该连接位置是与邻接的所述马达驱动用单元的所述端子板能够连接的位置,该退避位置是从邻接的所述马达驱动用单元的所述端子板离开的位置,通过以所述第二短路棒的所述一端部为中心而转动,所述第二短路棒的另一端侧能够配置于连接位置以及退避位置,该连接位置是与邻接的所述马达驱动用单元的所述端子板能够连接的位置,该退避位置是从邻接的所述马达驱动用单元的所述端子板离开的退避位置。

更具体而言,该马达驱动装置具有: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其用于驱动马达;第一端子板,其安装于所述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上;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其用于驱动所述马达;以及第二端子板,其安装于所述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上,并且具有:第一短路棒,其一端部安装于所述第一端子板或者所述第二端子板上且能够绕第一轴线转动;以及第二短路棒,其一端部安装于所述第一端子板或者所述第二端子板上且能够绕与所述第一轴线大致平行的第二轴线转动,利用所述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的转动,能够将所述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的另一端侧配置于连接位置以及退避位置,该连接位置是与所述第一端子板或者所述第二端子板能够连接的位置,该退避位置是从所述第一端子板或者所述第二端子板离开的位置。

在该方案中,例如,在连接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与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时,将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转动至与第二端子板能够连接的连接位置,在更换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时,能够将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转动至从第二端子板离开的退避位置。由此,不用将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从第一端子板拆卸下来,就能够更换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因此,能够缩短更换马达驱动用单元所需的时间,并且有利于防止更换时的短路棒或其紧固部件的丢失。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端子板可以具有间隔部,所述间隔部是唯一向与所述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的所述第一或者第二轴线大致平行的方向突出的,该间隔部配置在处于所述连接位置的所述第一短路棒的另一端侧与所述第二短路棒的另一端侧之间。

更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端子板或者所述第二端子板可以具有:两个连接面,其分别连接有所述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的另一端侧;以及间隔部,所述间隔部是唯一相对于该两个连接面这两方向与所述第一轴线或者所述第二轴线大致平行的方向突出的,该间隔部配置在处于所述连接位置的所述第一短路棒的另一端侧与所述第二短路棒的另一端侧之间。

若如此构成,则在配置于连接位置时,能够利用第一端子板或者第二端子板的间隔部防止第一短路棒与第二短路棒的接触,并从电绝缘性的观点出发,作为整体使端子板小型化。另外,在第一端子板或者第二端子板中,由于相对于两个连接面向与第一轴线大致平行的方向突出的突起物只有间隔部,因此能够将第一短路棒以及第二短路棒从连接位置向退避位置转动。

另外,在上述方案中,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端子板或者所述第二端子板的所述第一短路棒与所述第二短路棒之间设置间隔部,在该隔板部中,至少面对任一个所述第一短路棒或者所述第二短路棒的面具有与所述第一短路棒或者所述第二短路棒的所述一端部的转动半径相应的凹曲面。

若如此构成,则能够利用第一端子板的间隔部防止第一短路棒与第二短路棒的接触,并从电绝缘性的观点出发,作为整体进一步使端子板小型化。另外,在第一端子板的间隔部中至少面对第一短路棒的面,不干扰通过具有凹曲面而转动的第一短路棒。由此,与不存在凹曲面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缩小第一端子板中的第一短路棒的转动中心位置与第二短路棒的转动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设计的自由度变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更换马达驱动用单元的操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的示意框图。

图3是更换本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中的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4是更换本实施方式的马达驱动装置中的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时的动作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変形例的马达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

图6是现有马达驱动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更换现有马达驱动装置中的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时的动作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源

10: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

11:第一端子板

11c:间隔部

20: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

21:第二端子板

21c:间隔部

30:控制部

31:第一短路棒

32:第二短路棒

41:第一容纳部

42:第二容纳部

m: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马达驱动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1以及图2所示,该马达驱动装置具有: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整流器)10,其将自电源1供给的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以及至少一个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逆变器)20,其利用第一短路棒31以及第二短路棒32与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0连接,并且将自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0供给的直流电源转换成交流电源,并供给伺服马达等的马达m。马达m使用于例如机器人、机床、产业机械等上。另外,控制部30控制上述马达驱动装置。

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0例如将直流转换电路内置于矩形状的壳体内,该直流转换电路将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20例如将交流转换电路内置于矩形状的壳体内,交流转换电路将来自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0的直流电源转换成与来自控制部30的控制信号相应的交流电源,并将该交流电源供给马达m。

控制部30具有cpu、ram、rom等存储装置、以及输入部,由存储于存储装置中的控制程序运行,并向第一以及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10、20发送控制信号。由此,各马达m基于控制程序进行动作。

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0容纳于马达驱动装置内的第一容纳部41内,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20容纳于马达驱动装置内的第二容纳部42内。为了方便说明,图1以及图3示出只设置有一个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20的情况。

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0从跟前侧向里侧插入到第一容纳部41中,并容纳于第一容纳部41内。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20也从跟前侧向里侧插入到第二容纳部42中,并容纳于第二容纳部42内。

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0具有第一端子板11,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20具有第二端子板21。各端子板11、21固定于各马达驱动用单元10、20的前表面(跟前侧的表面)上。

在端子板11、21的前表面(跟前侧的面)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面11a、21a,其连接有第一短路棒31;第二连接面11b、21b,其连接有第二短路棒32;以及间隔部11c、21c,其配置于第一连接面11a、21a与第二连接面11b、21b之间,并相对于第一连接面11a、21a与第二连接面11b、21b这两方向跟前侧突出。至少间隔部11c、21c由绝缘体构成。

第一短路棒31是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在第一短路棒3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形成有沿板厚方向贯通的贯通孔。通过将具有外螺纹部的紧固部件31a插通该贯通孔,并且将紧固部件31a的外螺纹部与设置于第一连接面11a上的内螺纹孔螺合,从而将第一短路棒31的一端部安装于第一端子板11的第一连接面11a上。

第二短路棒32也是金属制的板状部件,在第二短路棒32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形成有沿板厚方向貫通的贯通孔。通过将具有外螺纹部的紧固部件32a挿通该贯通孔,并且将紧固部件32a的外螺纹部与设置于第二连接面11b上的内螺纹孔螺合,从而将第二短路棒32的一端部安装于第一端子板11的第二连接面11b上。紧固部件31a、32a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长度,紧固部件31a、32a还将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31、32与直流转换电路电连接。

第一短路棒31以及第二短路棒32能够绕紧固部件31a、32a的中心轴转动。更具体而言,第一短路棒31以及第二短路棒32能够在第一转动位置(连接位置)和第二转动位置(退避位置)之间转动,如图1所示,该第一转动位置是第一短路棒31以及第二短路棒32以向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20互相平行配置的方式延伸的位置,如图3所示,该第二转动位置是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31、32的另一端侧相互离开,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31、32未配置在与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20在前后方向重叠的位置上的位置。

在第一转动位置,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31、32的另一端侧分别与第二端子板21的第一以及第二连接面21a、21b连接。具体而言,在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31、32的与第二端子板21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沿板厚方向貫通的贯通孔,通过将具有外螺纹部的紧固部件31b、32b挿通该贯通孔,并且将紧固部件31b、32b的外螺纹部分别与设置于第一以及第二连接面21a、21b上的内螺纹孔螺合,从而将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31、32的另一端侧安装于第二端子板21的第一以及第二连接面21a、21b上。紧固部件31b、32b还将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31、32与交流转换电路电连接。

另一方面,第一短路棒31以及第二短路棒32也能够绕紧固部件31b、32b的中心轴转动。例如,能够使第一短路棒31以及第二短路棒32从如图1所示配置于连接位置的状态,转动到如图4所示的第一短路棒31的另一端侧从第一端子板11离开,并且第二短路棒32的另一端侧从第二端子板21离开的退避位置。此时,将利用紧固部件32b紧固的一侧称为第二短路棒32的一端侧,将与第一端子板11接触的一侧称为第二短路棒32的另一端侧。

如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连接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0与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20时,例如,将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31、32转动至第一转动位置。另一方面,在更换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20时,通过将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31、32转动至第二转动位置,不用将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31、32从第一端子板11拆卸下来,就能够将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20向跟前侧拽出而进行更换。因此,能够缩短更换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20所需的时间,同时在能够防止更换时短路棒31、32或其紧固部件31a、32a的丢失。

另外,配置于第一转动位置时,利用第二端子板21的间隔部21c来防止第一短路棒31与第二短路棒32的接触。并且,由于在第二端子板21中相对于两个连接面21a、21b向跟前侧突出的突起物只有间隔部21c,因此能够将第一短路棒31以及第二短路棒32从第一转动位置向第二转动位置转动。

并且,由于在第一端子板11中相对于两个连接面11a、11b向跟前侧突出的突起物只有间隔部11c,因此能够将第一短路棒31以及第二短路棒32从第一转动位置向第二转动位置顺畅地转动。

此外,能够在第一容纳部41与第二容纳部42之间设置有间隔,在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0与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20之间容纳有其他马达驱动用单元20,并且将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0与两个马达驱动用单元20利用一根第一短路棒31以及一根第二短路棒32连接。

在该情况下,在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31、32的与其他马达驱动用单元20的端子板2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贯通孔,在该位置,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31、32安装于其他马达驱动用单元20的端子板21上。即使在该情况下,也不用将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31、32从第一端子板11拆卸下来,就能够将两个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20向跟前侧拽出而进行更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端子板11的间隔部11c中的面对第一短路棒31的面以及面对第二短路棒32的面是平面。相对于此,如图5所示,还能够在第一端子板11的间隔部11c的面对第一短路棒31的面上设置与第一短路棒31的一端部的转动半径相应的凹曲面11d,面对第二短路棒32的面上设置与第二短路棒32的一端部的转动半径相应的凹曲面11e。

若如此构成,则第一端子板11的间隔部11c中面对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31、32的面因具有凹曲面11d、11e而不干扰转动的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31、32。因此,与不存在凹曲面11d、11e的情况相比较,能够缩小第一端子板11的第一短路棒31的转动中心位置与第二短路棒32的转动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并且设计的自由度提高。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0是整流器,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20是逆变器的情况。相对于此,在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0是逆变器,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20是整流器的情况下,第一以及第二短路棒31、32的一端部可以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0的第一端子板11上。

并且,第一马达驱动用单元10以及第二马达驱动用单元20还可以是逆变器或整流器以外的用于驱动马达的单元。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