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式综合布线用管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80910阅读:681来源:国知局
架空式综合布线用管廊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共沟敷设电缆的管廊,特别是一种架空式综合布线用管廊,主要应用于工业(产业)园区内的新建区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绝大多数的线路包括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等均无法在地面上敷设,不但不利于市容市貌,且占地多,容易与建筑物发生干涉,为了解决此问题,城市开发地下空间,建立地下综合管廊,各管线均敷设到市政主干道的地下管廊中。根据gb50838的规定,综合管廊的定义为:“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纳两类以上城市工程管线的构筑物及附属设施”。而城市建设中,也将架空转地下作为一项重要的建设项目。

传统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需要首先沿着管廊轴线开挖基槽、而后浇筑或采用预制拼装工艺来建设钢筋混凝土管廊结构,在管廊结构浇筑完成后,进行防水作业,最后回填基槽,并进行地面结构层的施工或绿化恢复,并在内部进行通风、排水、照明等附属设施的建设,如此才具备敷设各类管线的条件。

然而,在城市的新兴工业(产业)园区,除了建筑物和道路较为密集的居住区外,在工业园区,需要为工业厂房配备大量的供能管线,这些管线需要随着道路敷设。然而工业园区的厂房的逐步进驻的,跨越时间可能很长,若管线采用各自埋地式敷设,不仅面临检修繁琐,而且可能存在大量的开挖,影响园区内的交通;若采用综合管廊敷设地下管线,不仅建设周期长,对周围环境影响大,而且投资也巨大,不利于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操作简单、建设周期短、成本低、便于检修和维护的架空式综合布线用管廊。

本发明所述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

架空式综合布线用管廊,其结构要点在于,包括有支撑立柱和综合管廊,综合管廊包括有多组管廊段,每组管廊段均包括有侧壁、顶盖和底板,侧壁包括左、右两侧壁,二者分别立于底板的两侧边上,位于顶盖和底板之间,顶盖呈人字型构造;侧壁上安装有多个能够架设各种管线的悬臂式支架,所述悬臂式支架均向舱内空间延伸悬置,支撑立柱一端支撑安装在地面基础或者支撑面上,另一端的上端面连接管廊段的底板,所述管廊段和支撑立柱均为预制钢构件,在现场地面基础浇筑后,管廊段预制钢构件进行现场安装拼接,将前后管廊段的开口面进行连接,最终组成整体综合管廊。

所述支撑立柱是用于支撑综合管廊的立柱,沿着管廊的走向间距分布若干支撑立柱;所述综合管廊为封闭式长廊构造,由若干管廊段拼接而成,前后面为开口面,顶盖设计为同传统屋顶的人字形构造,既有美感同时也能够有利于顶部排水。本发明所述综合管廊以架空方式安装在地面上,将原埋设在地下的管道管廊改为安装在地面上架空,管廊内可敷设中压电力电缆、通讯电缆和给水管道等不同的供能管线。管廊采用全钢结构预制拼装,除了基础需要现场浇筑外,其余构件包括支撑构件和管廊段均采用工厂预制,当现场基础浇筑完毕,所有预制构件直接到现场进行拼装,由此大大减小了现场的工作量,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通过工业园区的规划,支撑支柱一般敷设在道路或工厂区域的绿化带内,不影响园区用地,可以根据园区的规划进行适应性设计,随着园区的建设逐步跟进,不影响园区的建筑建设调整,对周围环境影响小。架空式的管廊设计方便了检修和维护工作,且通风、排水、照明等附属设施的建设可以相对减少,即减少了施工量和施工成本又给予线缆更多的布置空间。

本发明所述管廊段可以为一种单舱式构造,即管廊为单一舱体,具体为:

管廊段为单舱单侧式布置,悬臂式支架安装在左侧壁和右侧壁的其中之一侧壁上,相对的另一侧空间为检修走道。

或者,管廊段为单舱双侧式布置,悬臂式支架分别安装在左侧壁和右侧壁上,两侧悬臂式支架中间为检修走道。

单舱式构造中,中压、低压以及通信电缆均安装在同一舱体中,按照规范分左右进行布置,悬臂式支架下方可以分布水管。

所述管廊段还可以是一种双舱式构造,即管廊分为左右两个舱体,具体为:

管廊段为双舱双侧式构造,在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设置中间隔断,中间隔断将空间隔为左右两个舱体,多个悬臂式支架分别安装在左侧壁和右侧壁上,每个舱体中靠近中间隔断的空间设置为检修走道。

或者是,管廊段为双舱四侧式构造,在左侧壁和右侧壁之间设置中间隔断,中间隔断将空间隔为左右两个舱体,左侧壁、右侧壁以及中间隔断的两个侧面上均分布有悬臂式支架,这样每个舱体中的两侧均有悬臂式支架,两侧悬臂式支架中间的空间为检修走道。

双舱式构造可以区分高低压管线,并进行分别敷设,可以根据园区的实际建设需求进行选择。

还包括有一种支撑平台,其位于支撑立柱与管廊段底板之间,底面连接支撑立柱,顶面用于置放并连接管廊段底板。

考虑管廊段的体积相对较大,为了进一步稳固整体结构,可以根据需要,例如双舱式构造的情况下增加支撑平台。此支撑平台可以与支撑立柱一体构造,或者现场焊接固定。

所述支撑立柱或者为双墩立柱,或者为单墩立柱,为双墩立柱时,两立柱之间十字交叉支撑连接。

当采用单舱式或者双舱双侧式布置时可以采用单墩立柱,而双舱四侧式布置则最好采用双墩立柱进行支撑。当采用单墩支撑时,基础为独立式基础,当采用双墩时,则采用联合基础。双墩立柱采用十字交叉支撑连接能够满足两立柱间横向稳定的要求。

所述支撑立柱的基础或者为独立的板式支柱基础,或者为桩基支撑基础。

根据园区的土壤性质,支撑立柱的基础有所区别:当地基土的为粘性土或其他可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地层时,基础采用独立的板式支柱基础;当地基土为软弱土时,则可采用桩基作为支撑墩的基础。这是支撑立柱支撑在土地上的情况,当需要支撑在其他基建上时可根据支撑条件进行设计,确保支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所述支撑立柱采用等壁厚钢管,钢管上为热镀锌防腐层,上端部与管廊段底板连接处设置加强筋板,加强筋板垂直于管廊段底板的下端面并沿钢管的环周分布。

管廊段的两内侧设置有通透式的百叶窗,底板采用栅格板铺成。

通透式百叶窗是指可完全闭合,同时还可以以一定的角度与外界连通,这样,既满足防晒和防雨的要求,亦可满足管廊内部的通风、照明要求。而采用栅格板既满足人员通行需求,亦满足通道的排水、通风等要求。

所述综合管廊的管廊段采用全钢结构预制拼装,纵向上的侧壁采用衍架结构。

由此,纵向采用桁架结构受力,横向采用钢架体系,确保结构的稳固性。

支撑综合管廊的多个支撑立柱中,每相邻两个支撑立柱间沿着管廊走向的方向间距为8-12m。

以综合管廊走向为纵向,每隔8-12m分布一个支撑立柱,一般敷设在道路或工厂区域的绿化带内,不影响园区用地,不占用园区建设空间。若为双墩立柱,则横向双柱之间的距离为4.0m。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架空式综合布线用管廊,将原来埋设在地底下的电力综合管廊改为架空安装,管廊内可敷设中压电力电缆、通讯电缆和给水管道等不同的供能管线,满足工业园区工厂范围的相关需求。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管廊采用全钢结构预制拼装,除了基础需要现场浇筑外,其余构件均采用工厂预制,加工精度高,造价低廉,并且能够大大减小现场的工作量,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工期。

2、架空式的管廊无需进行复杂的土建施工,其通风、排水、照明等设施可直接利用自然条件,相比地下管廊可以大大缩减相关设备,简化了施工程序,减少了施工工程量,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由于架空式管廊不受地层土壤条件限制,没有隐蔽工程,因此也减小了施工风险。

3、能够解决了地下管廊难以区分高低压线缆的问题,以双舱式构造进行布线。现有的地下管廊若做出双舱构造,其土建造价高、工期长、影响环境大,因此难以实现。

4、具备人员检修、通行的条件,人员检修维护更为简单方便,安全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单舱单侧布置的架空式综合布线用管廊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单舱双侧布置的架空式综合布线用管廊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双舱四侧布置的架空式综合布线用管廊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架空式综合布线用管廊的纵断面结构示意图。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单墩支撑单舱双侧布置式构造为例,单侧布置式构件可参考附图1结合本实施例所描述结构理解。

参照附图2,单墩支撑单舱式架空式综合布线用管廊,包括有单墩的支撑立柱1和综合管廊,沿着综合管廊的走向方向,每间隔8-10m布置一个支撑立柱1。所述支撑立柱1采用等壁厚钢管,规格可为φ325/12,采用热镀锌防腐,架空高度为4.0m~6.0m不等;支撑立柱1一端支撑安装在地面基础9或者支撑面上,当地基土的为粘性土或其他可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地层时,基础采用独立的板式支柱基础;当地基土为软弱土时,则可采用桩基作为支撑墩的基础。支撑立柱1为预制构件,当地面基础浇筑完成后,支撑立柱1可直接现场连接安装。

综合管廊包括有多个管廊段,每个管廊段均包括有侧壁2、顶盖3和底板4,侧壁2包括左、右两侧壁,垂直立于底板4的两侧边上,位于顶盖3和底板4之间,顶盖3在横断面上呈人字型构造,便于防雨排水,底板4则与支撑立柱1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可增加加强肋辅助固定。侧壁2上安装有多个能够架设各种管线的悬臂式支架6,所述多个悬臂式支架6呈多层次双侧布置,即两侧壁上均分布有悬臂式支架6,且两侧悬臂式支架中间的空间为检修走道7;管廊内部净空间尺寸为:3.0m宽×2.4m高,检修通道净尺寸为:1.0m宽×1.9m高。

所述管廊段为预制钢构件,在现场基础浇筑后,进行现场安装拼接,将前后管廊段的开口面进行连接,最终组成整体综合管廊,纵向采用桁架结构11受力,横向采用钢架体系(参照附图4)。综合管廊内部可以布置3回35kv/10kv中压电缆a,同时能够布置若干回的通讯电缆c和2根给水管f;悬臂式支架6支撑长度均为1.0m,层间距符合相关规程要求,一般情况下,电力电缆净间距为460mm、通讯电缆支架层净间距为360mm;电力电缆和通讯电缆的下方分别布置1根dn200~dn600的给水管或原水管。

最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以双舱四侧布置式构造为例,双舱双侧布置式构件可参考理解,即仅需撤去中间隔断上布置的悬臂式支架,同时缩短横向尺寸,还可以改双墩为单墩。

参照附图3,双舱四侧式的架空式综合布线用管廊,包括有支撑立柱1和综合管廊,沿着综合管廊的走向方向,每间隔8-10m布置一个支撑立柱。所述支撑立柱1为双墩立柱,采用等壁厚钢管,规格可为φ325/12~φ609/14,采用热镀锌防腐,架空高度为2.0m~8.0m不等,横向双柱之间的距离为4.0m,采用十字交叉支撑连接,以满足横向稳定的要求。支撑立柱1一端支撑安装在地面基础9或者支撑面上,另一端面上为与管廊段连接的支撑平台8。当地基土的为粘性土或其他可作为基础持力层的地层时,基础采用独立的板式支柱基础;当地基土为软弱土时,则可采用桩基作为支撑墩的基础,由于本发明采用了双墩立柱支撑,因此采用联合基础,以提高管廊结构的整体性。支撑立柱1为预制构件,当地面基础浇筑完成后,支撑立柱1可直接现场连接安装。立柱与基础之间、立柱上端面的支撑平台与顶部管廊之间均采用刚性节点接连。

综合管廊包括有多个管廊段,每个管廊段均包括有侧壁2、顶盖3、底板4和中间隔断5,侧壁2包括左、右两侧壁,垂直立于底板4的两侧边上,位于顶盖3和底板4之间,顶盖3采用压型钢板屋面,纵向分别采用h200x200的工字钢和檩条支撑,彩钢板要求兼具有隔热功能;在横断面上呈人字型构造,便于防雨排水,底板4则与支撑立柱1的上端面的支撑平台8固定连接,可增加加强肋辅助固定,中间隔断5位于左右两侧壁之间空间的中间位置,在空间上与左右两侧壁平行分布,将由侧壁2、顶盖3和底板4所构成的空间隔为左右两个舱体。左右侧壁和中间隔断的两侧面上均安装有多个能够架设各种管线的悬臂式支架6,所述多个悬臂式支架6呈由上而下多层次布置,且每个舱体两侧悬臂式支架中间的空间为检修走道7;悬臂式支架采用金属材质,不设斜撑,最大限度地保证线缆支架的层间距。管廊每个舱体内部净空间尺寸为:3.0m宽×2.8m高,舱体中间设置一道检修通道,通道净尺寸为:1.0m宽×1.9m高。

所述管廊段为预制钢构件,在现场基础浇筑后,进行现场安装拼接,将前后管廊段的开口面进行连接,最终组成整体综合管廊,纵向采用桁架结构11受力,横向采用钢架体系(参照附图2)。综合管廊双舱中的一舱内部可以布置6回35kv/10kv中压电缆a和两根给水管f,另一舱则能够布置3回10kv及以下电缆b,若干回的通讯电缆c和中水管d;悬臂式支架6支撑长度均为1.0m,层间距符合相关规程要求,一般情况下,电力电缆净间距为460mm、通讯电缆支架层净间距为360mm;两侧中压电力电缆的下方分别布置1根dn200~dn600的给水管或原水管。

根据现有的建设经验数据,以本发明提出的管廊规模作为类比,采用传统工艺施工,单舱管廊的综合造价在2.5万/m~3.0万/m之间,双舱管廊的综合造价在3.5万/m~4.0万/m之间。而且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工期都较长,常规超过1.0km的工程,施工工期多超过9个月,且土建工序复杂,隐蔽工程多、施工难度大。

采用本技术方案提出的双墩支承式综合管廊,除了基础采用现场现浇外,其余均采用工厂预制,加工精度高,且造价低廉,一般情况下,单舱管廊主题延米的造价在0.8万/m~1.2万/m之间,双舱管廊主题延米的造价在1.5万/m~2.0万/m之间,不到传统管廊的50%,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与此同时,由于主要构件都采用工厂预制,其现场施工工期短,从基础开挖开始至管廊结构完成,不考虑天气因素,建设超过1.0km的管廊工程整体工期不超过2个月,工期缩短十分显著,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

本发明根据敷设管线的要求,空中廊道的断面形式可采用单舱、双舱乃至延伸到多舱的横断面结构形式,每个舱内都设置一个1.0m宽×1.9m高的检修走道,走道的单侧或双侧布置各类管线;管廊内部管线归类布置,每一侧的上半部分可分别布置电力电缆和通讯电缆,两侧下部可合理布置给水管的内部空间布置方式。管廊内的各类电缆、通讯电缆采用悬臂式支架,不设斜撑,以最大限度保证电缆支架的层间距。管廊横向采用单墩(柱)、双墩(柱)的结构形式支撑,立柱采用空心圆形钢管,可以减小占地,立柱与基础之间、立柱与管廊底部结构之间都采用刚接节点。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工程投资小:同等敷设规模的地下管廊工程投资约在2500~4000万/km之间,而采用本发明建设的管廊投资约在800~2000万/km。

2、建设周期短:地下管廊从围挡开始计算,两个施工段同时完成的周期多需要超过9个月,而采用本发明的现场施工工期仅为1~2个月。

3、施工风险小:地下管廊建设属于复杂地下工程,工程施工受地层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条件的影响较为明显,施工事故屡见不鲜;采用本技术发明进行施工的管廊,除浅基础外,均为地上作业,没有隐蔽工程,吊装机械小、结构拼接施工容易,施工风险小。

本发明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