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80873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气设备供配电保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可以形成双层隔离区的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化建筑的发展,同一幢建筑中往往同时存在交流强电系统、弱电系统、直流强电系统和各类自动化系统,如楼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讯自动化系统等。因此,需要同时敷设交流强电电缆、直流强电电缆、弱电中的通讯电缆、控制电缆等各种类别的电缆。各种不同的电缆在设计布线时需要分开布线,因此用于布置电缆线的电缆桥架逐渐被大范围使用。

电缆桥架一般适用于大型企业、大型工程变电、电缆架设、大型桥梁、地铁的电缆铺设和海洋钻井等场所。现有的电缆桥架大多由整体金属框架制成,这样不仅使得整体结构沉重、而且造价昂贵不利于运输、装拆及广泛使用。

企业在使用多个电缆桥架来承载电缆时,为了防止由这些电缆造成的视觉污染,并且也为了确保这些电缆的安全性,优选将所述各电缆桥架用于使用高技术系统的工业设施以及诸如购物中心这样的商务中心中。通过作为安装组件的这些电缆桥架,大量电缆的铺设变得便利,并且因此确保了这些电缆的安全性,同时也消除了电缆的视觉污染。

电缆桥架分为槽式、托盘式和梯架式、网格式等结构,由支架、托臂和安装附件等组成。建筑物内桥架可以独立架设,也可以附设在各种建(构)筑物和管廊支架上,应体现结构简单,造型美观、配置灵活和维修方便等特点,全部零件均需进行镀锌处理,安装在建筑物外露天的桥架。

在传统的钢制电缆桥架中,电缆桥架内部铺设有多种电缆,杂乱无序,难以对不同用途的电缆线进行识别和把控,同时一般电缆桥架的强度也同样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电缆桥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其中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其具有多个分区,可以使电缆分类铺设,同时兼具较高的抗压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其包括承压件,设置于所述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底部,且所述承压件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离件;限位件,设置于所述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两侧边,并与所述承压件互相连接,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顶盖件,设置于所述加盖电缆桥架的上端,其两侧分别与两边的所述限位件进行连接;以及,加强件,与所述限位件进行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承压件的两侧边,且与所述承压件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一旋转件,所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基础段和第一咬合段;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侧板和第二旋转件,所述第二侧板包括第二基础段和第二咬合段。

作为本发明所述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互相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基础段设置于所述第一咬合段的下端,且两者的端部互相连接,同时所述第二基础段设置于所述第二咬合段的下端,且两者的端部互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所述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咬合段和所述第二咬合段的内侧均设置有等间距凹凸排布的长城板状结构。

作为本发明所述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旋转件与所述第二旋转件的外侧也分别设置了对应的凹凸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旋转件外侧的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一咬合段内侧的凹凸结构互相配合,所述第二旋转件外侧的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咬合段内侧的凹凸结构互相配合。

作为本发明所述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旋转件的内端与所述第一基础段的上端通过轴进行铰接,且所述第一旋转件绕轴至竖直方向后,与所述第一咬合段通过互相配合的凹凸结构彼此嵌合在一起;且所述第二旋转件的设置方式与所述第一旋转件相同。

作为本发明所述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隔离件设置于所述承压件的纵向方向上,并垂直设置于所述承压件的上表面。

作为本发明所述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旋转件的外端部设置有第一对接头,所述第二旋转件的外端部设置有配合于所述第一对接头的第二对接头。

作为本发明所述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旋转件与所述第二旋转件旋转至水平位置后,第一对接头与第二对接头互相咬合对接,形成一体,并恰好与所述隔离件的上端相接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第一旋转件和第二旋转件的旋转,可以形成不同层级的容置空间。当两者同时旋转至竖直方向时,容置空间内仅为一层整体空间。而当两者旋转至水平位置时,容置空间被分割为上下两层,这样的分类空间使得电缆铺设更具条理性,且中间的隔离件也同时增加了结构的抗压抗弯强度,提高了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一、二个实施例所述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内部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二个实施例所述的结构分层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及第二旋转件连接详图。

图5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三个实施例所述的分层路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加强件侧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加强件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四个实施例所述的加强件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五个实施例所述的顶盖件侧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五个实施例所述的顶盖件结构示意图及安装位置详图。

图11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六个实施例所述的阻尼组件分布示意图及安装详图。

图12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六个实施例所述的阻尼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六个实施例所述的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六个实施例所述的耐磨块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六个实施例所述的弹性阻尼块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七个实施例所述的桥架对接安装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七个实施例所述的连接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七个实施例所述的连接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第七个实施例所述的紧固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参照图1,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图1提供了一种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发明主体结构包括承压件100,其设置于所述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底部,且承压件100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离件300;限位件200,其设置于所述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两侧边,并与承压件100互相连接,限位件200包括第一限位件201和第二限位件202;承压件100与限位件200整体组成一个槽形的结构,内部形成容置空间m。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发明主体结构包括承压件100。承压件100在本发明中具有直接承托电缆的作用。由于本发明的结构形式属于托盘式,承压件100设置于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底部位置,承压件100整体为板状的结构,其铺设在桥架中的电缆直接放置于承压件100的上表面。承压件100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离件300,隔离件300在本发明中的其中一个功能是起到将需要铺设的电缆进行隔离和分类的作用。隔离件300为条板状的结构,其垂直设置在承压件100的上表面,并且设置方式为:沿着承压件100的纵向方向进行布置,同时,隔离件300设置于承压件100的中间位置,其正好可以将其高度范围内所对应的电缆桥架内部空间等分为二。隔离件300具有一定的厚度,因此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其是垂直设置于承压件100的中间位置,在结构受力性能上起到明显的提升作用,在受力体系中,隔离件300的设置方式类似于加劲肋的结构效果。能够提升本发明整体结构的抗弯性能和体系的稳定性。

本发明主体结构还包括有限位件200。限位件200在本发明中能够限制铺设于本发明内电缆线的侧向位置,因此其具有限制电缆的分布位置,与承压件100共同形成内部容置空间m的作用。限位件200设置于本发明所述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侧边位置,进一步的,限位件200分别设置于所述承压件100的两条侧边处,并且与承压件100的两侧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200包括第一限位件201和第二限位件202,第一限位件201和第二限位件202分别设置于承压件100的两侧外端部。因此,第一限位件201和第二限位件202在整体上彼此互相对应,两者具有相同的高度和宽度,均垂直于承压件100进行固定。

因此,参照图1,并结合上述可知,本发明中,承压件100与限位件200共同组成了一个槽形的结构,槽内部形成了容置空间m,而容置空间m下层空间被隔离件300一分为二。

参照图1~3,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第一限位件201包括第一侧板201a和第一旋转件201b,所述第一侧板201a包括第一基础段201a-1和第一咬合段201a-2;第二限位件202包括第二侧板202a和第二旋转件202b,所述第二侧板202a包括第二基础段202a-1和第二咬合段202a-2。

具体的,如图1所示,本发明主体结构包括承压件100、限位件200以及隔离件300。其中,承压件100设置于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底部位置,其铺设在桥架中的电缆直接放置于承压件100的上表面。承压件100的上表面设置有隔离件300,隔离件300为条板状的结构,其垂直于承压件100,并且沿着承压件100的纵向方向进行布置,同时,隔离件300设置于承压件100的中间位置。限位件200设置于本发明所述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侧边位置,进一步的,限位件200分别设置于所述承压件100的两条侧边处,并且与承压件100的两侧进行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限位件200包括第一限位件201和第二限位件202,第一限位件201和第二限位件202分别设置于承压件100的两侧外端部。因此,第一限位件201和第二限位件202在整体上彼此互相对应,两者具有相同的高度和宽度,均垂直于承压件100进行固定。

因此,承压件100与限位件200共同组成了一个槽形的结构,槽内部形成了容置空间m,而容置空间m下层空间被隔离件300进行等分。

在本发明中,第一限位件201包括第一侧板201a和第一旋转件201b。如图2所示,从整体上来看,第一侧板201a为第一限位件201的主体部分,而第一旋转件201b属于其分支结构。

其中,第一侧板201a在本发明的整体上起到与第一限位件201类似的作用效果,都是对放置在容置空间m的电缆进行限位。而第一侧板201a还可以再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第一基础段201a-1和第一咬合段201a-2。第一基础段201a-1为条板状,是第一侧板201a的下部基础构件,其高度与隔离件300的高度一致,而第一咬合段201a-2是位于第一基础段201a-1上层的构件,对应着整体结构的第二层,且两者都垂直于承压件100。进一步的,第一基础段201a-1垂直设置于承压件100的侧边,即其下端与承压件100的侧边端部进行固定,其上端与第一咬合段201a-2的下端互相对接并固定为一个整体。

因此,由上述可知,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基础段201a-1所对应的竖向区间位置设为第一层,其上的第一咬合段201a-2所对应的竖向区间位置设为第二层。以第一基础段201a-1和第一咬合段201a-2的连接处为分界线,将容置空间m划分为第一层和第二层。

第一旋转件201b是处于第二层的构件,进一步的,第一旋转件201b的内端与第一基础段201a-1的上端通过轴400进行铰接,其可以绕着轴400进行一定角度范围内的转动,当其转动到竖直方向时,与第一咬合段201a-2互相接触(如图1),当其转动到水平方向时,正好搭落在隔离件300的上端,被其架设(如图3)。

在本发明中,第一限位件201与第二限位件202互相对应设置,因此两者的主体结构大致上关于隔离件300对称。与第一限位件201类似的,第二限位件202包括第二侧板202a和第二旋转件202b。第二侧板202a为第二限位件202的主体部分,而第二旋转件202b属于其分支结构。

其中,第二侧板202a在本发明的整体上起到与第二限位件202类似的作用效果,都是对放置在容置空间m内的电缆进行限位。而第二侧板202a还可以再分为两部分,分别为第二基础段202a-1和第二咬合段202a-2。第二基础段202a-1为条板状,是第二侧板202a的下部基础构件,其高度与隔离件300的高度一致,而第二咬合段202a-2是位于第二基础段202a-1上层的构件,对应着整体结构的第二层,且两者都垂直于承压件100。进一步的,第二基础段202a-1垂直设置于承压件100的侧边,即其下端与承压件100的侧边端部进行固定,其上端与第二咬合段202a-2的下端互相对接并固定为一个整体。

与第一侧板201a相对应的,第二基础段202a-1位于容置空间m内的第一层,其上的第二咬合段202a-2位于容置空间m内的第二层。

第二旋转件202b是处于第二层的构件,进一步的,第二旋转件202b的内端与第二基础段202a-1的上端通过轴400进行铰接,其可以绕着轴400进行一定角度范围内的转动,当其转动到竖直方向时,与第二咬合段202a-2互相接触,当其转动到水平方向时,正好搭落在隔离件300的上端。

参照图4或5,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二个实施例的是:第一咬合段201a-2和第二咬合段202a-2的内侧均设置有等间距凹凸排布的长城板状结构,而第一旋转件201b与第二旋转件202b的外侧也分别设置了对应的凹凸结构。

如图4所示,第一咬合段201a-2和第二咬合段202a-2的内侧面上均匀排布着横向的凹凸结构,该结构类似于长城板的结构形式。同时,由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可知,由于第一旋转件201b旋转到竖向位置时,与第一咬合段201a-2互相接触,因此,本发明中,在第一旋转件201b相对于第一咬合段201a-2的外侧面也设置了对应的凹凸结构,且第一旋转件201b外侧的凹凸结构与第一咬合段201a-2内侧的凹凸结构互相配合,在第一旋转件201b绕轴至竖直方向后,与第一咬合段201a-2通过互相配合的凹凸结构彼此嵌合在一起。

与第一旋转件201b相同的,第二旋转件202b相对于第二咬合段202a-2的外侧面也设置了对应的凹凸结构,且第二旋转件202b外侧的凹凸结构与第二咬合段202a-2内侧的凹凸结构互相配合,在第二旋转件202b绕轴至竖直方向后,与第二咬合段202a-2通过互相配合的凹凸结构彼此嵌合在一起。

进一步的,第一旋转件201b的外端部设置有第一对接头d-1,所述第二旋转件202b的外端部设置有配合于所述第一对接头d-1的第二对接头d-2。第一对接头d-1具有开口并朝上,第二对接头d-2具有开口并朝下。第一旋转件201b与第二旋转件202b旋转至水平位置后,第一对接头d-1与第二对接头d-2互相咬合对接,形成一体,并恰好与隔离件300的上端相接触,搭载在隔离件300顶部。

由上述可知,参照图5,当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同时旋转至竖直方向时,本发明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容置空间m内可以直接放置电缆,但没有分层结构,仅为一层的整体空间。而当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同时旋转至水平位置时,由于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连接并搭载在隔离件300顶部,将容置空间m分割为两层,上下两层均可以设置电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先将一种电缆铺设在承压件100上,即第一层,由于第一层还设置有隔离件300,因此第一层可按照两个线槽来分类铺设。完成之后,可以将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旋转至水平,盖住第一层,形成第二层空间,继续添加电缆线。因此,此实施方式不但有利于不同电缆的分类放置,还能在隔离件300和两侧侧板的共同作用下极大增强结构的强度。

参照图6~8,为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本发明所述加强型加盖电缆桥架的主体结构还包括加强件600,其与所述限位件200进行连接。具体的,在本发明中,加强件600具有提高整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的作用。进一步的,主要是加强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的强度和稳定性的作用,并与限位件200中的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加强件600整体结构为条状,设置于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带有凹凸结构的一面,且沿着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的横行设置,即垂直于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的纵向方向。

加强件600一面为光滑平面,相对的另一面为带有凹凸结构的一面,且此凹凸结构与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的凹凸结构互相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加强件600带有凹凸结构的一面正对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并以横向的设置方式嵌入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进行咬合连接。

进一步的,加强件600与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进行配合之后,再采用螺栓进行紧固。对应于连接的螺栓,加强件600以及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上都存在与螺栓配合的螺栓孔。

进一步的,加强件600在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上都有设置,且一一对应。同时,加强件600在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上可以沿着纵向并排等距设置有多个,以提高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的强度和稳定性。

在本发明中,加强件600可以在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翻转至水平位置后进行嵌入配合使用。而当两者位于竖直位置时不需要安装,其主要目的是: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翻转后,其上铺设的电缆将对其产生压力作用,而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自身的凹凸结构为纵向方向,在横向上的强度和稳定性略显不足,因此加强件600可以提高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的实际承压性能。

参照图9、10,为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本发明主体结构还包括有顶盖件500,顶盖件500设置于所述加盖电缆桥架的上端,其两侧分别与两边的所述限位件200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本发明所述加盖电缆桥架主体结构还包括顶盖件500,顶盖件500在本发明中具有外部防护的作用。其设置于所述加盖电缆桥架的上端位置,两侧分别与第一限位件201和第二限位件202进行连接。

进一步的,顶盖件500的整体为板状结构,当第一旋转件201b和第二旋转件202b都旋转至水平位置后,第一咬合段201a-2和第二咬合段202a-2内侧表面的凹凸结构外露。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咬合段201a-2和第二咬合段202a-2的凹凸结构中,两边凸起正好在竖直高度的位置上互相正对,同时凹槽在竖直位置上也互相正对。因此将顶盖件500穿插在第一咬合段201a-2和第二咬合段202a-2内侧最高位置处的一对凹槽中,实现顶盖件500的安装。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顶盖件500与第一咬合段201a-2连接的位置处,其上端还存在一个凸起,在此端,顶盖件500正好上下两面均被卡住固定。同时,顶盖件500与第二咬合段202a-2连接的位置处,其上端不存在凸起,即顶盖件500的一端放置在第二咬合段202a-2内侧最上端的凸起上。因此,顶盖件500在安装的时候较为便捷,只需先将其中一端嵌入第一咬合段201a-2所对应的上述位置中,再将另一端搭在第二咬合段202a-2最上端的凸起上。

当然,根据实际需求,顶盖件500还可以穿插在第一咬合段201a-2和第二咬合段202a-2之间任意一组正对的凹槽中,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参照图11~15,为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一个实施例的是:第一旋转件201b与第一基础段201a-1的顶部通过阻尼组件700进行铰接。同理,第二旋转件202b与第二基础段202a-1的顶部也通过阻尼组件700进行铰接(由于第一旋转件201b与第二旋转件202b的连接结构完全相同,因此本实施仅对第二旋转件202b和第二基础段202a-1的连接进行阐述,而第一旋转件201b暂不赘述)。具体的,第二基础段202a-1的顶部具有嵌槽,第二旋转件202b的内端边缘放置于嵌槽内,并通过阻尼组件700实现两者的铰接。

阻尼组件700兼具连接和缓冲的作用,其主要包括弹性阻尼块701、耐磨块702、转轴703和调节件704。进一步的,转轴703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旋转件202b侧边的端部位置。转轴703主体为圆柱状,其外侧表面具有一段长度的螺纹。进一步的,转轴703外侧表面还开设有两道互相平行的第一凹槽703a和第二凹槽703b,第一凹槽703a和第二凹槽703b为凹槽状,沿转轴703的纵向进行布置,且两者在转轴703的外侧表面互相正对。

在本实施例中,耐磨块702套设于转轴703的外围。耐磨块702主体为套管状,内部为空心通道,内径对应于转轴703的主体外径。进一步的,耐磨块702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对应于第一凹槽703a和第二凹槽703b的第一凸块702a和第二凸块702b。其中,第一凸块702a和第二凸块702b的尺寸、结构分别与第一凹槽703a和第二凹槽703b相匹配,且为互补形式。当需要将耐磨块702套设在转轴703的外侧时,只需将第一凸块702a和第二凸块702b分别对准第一凹槽703a和第二凹槽703b,并进行推动即可实现嵌套。

在本实施例中,耐磨块702穿插架设在弹性阻尼块701上。弹性阻尼块701固定于第二基础段202a-1侧边的顶部,其具有沿第二基础段202a-1纵向的开口,开口尺寸对应于耐磨块702的的主体外径。进一步的,弹性阻尼块701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复数个阻尼凸起701a,阻尼凸起701a为沿着弹性阻尼块701的纵向进行等间距排布的条状突起物。与此相对应的,耐磨块702的外侧表面上设置有第一阻尼条702c和第二阻尼条702d,第一阻尼条702c和第二阻尼条702d为条状的高强度耐磨凸起,两者沿着耐磨块702的纵向正对设置于耐磨块702的外侧表面。其中,第一阻尼条702c和第二阻尼条702d的宽度均小于任意相邻的两个阻尼凸起701a之间的距离,以保证,当耐磨块702穿插在弹性阻尼块701的开口内之时,第一阻尼条702c和第二阻尼条702d均能够嵌入阻尼凸起701a之间的空隙间。当第二旋转件202b整体绕着转轴703,并带动耐磨块702进行转动的时候,耐磨块702上的第一阻尼条702c和第二阻尼条702d因密集排布的阻尼凸起701a的阻碍作用,致使耐磨块702的转动呈不连续的间隔运动状态,且转动的过程中始终都存在阻力作用。

较佳的,阻尼凸起701a的末端设置为齿状,优化阻力效果。

在实际使用中,由于转轴703端固定在第二旋转件202b的侧边,因此当翻转第二旋转件202b的时候,转轴703会跟随第二旋转件202b一同旋转,且旋转中心轴即为转轴703的中心轴。由于转轴703的第一凹槽703a和第二凹槽703b与耐磨块702的第一凸块702a和第二凸块702b穿插配合连接,形成固定,因此转轴703也将带动耐磨块702进行旋转。与此相对的,弹性阻尼块701虽然套设于耐磨块702外围,但其也被固定在第二基础段202a-1的侧边,因此不会跟随耐磨块702进行转动,显而易见的,弹性阻尼块701内侧壁的阻尼凸起701a将对耐磨块702外侧面的第一阻尼条702c和第二阻尼条702d产生间隔性阻碍作用,即实现对第二旋转件202b的翻转产生间隔性阻碍。

使用阻尼组件700可以使得第二旋转件202b在快速关闭或开启的时候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同时,可以使得第二旋转件202b开启到任意角度的位置并保持固定不动,具有一定的定位作用。

较佳的,耐磨块702的内端面通过压缩弹簧与第二基础段202a-1的外侧面进行衔接。在本实施例中,转轴703外端的螺纹区段还套设有调节件704,调节件704采用螺母,调节件704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与耐磨块702的外端面进行贴合。因此,通过旋转调节件704即可挤压耐磨块702,使其沿着转轴703的纵向进行伸缩,进而调节阻尼凸起701a与第一阻尼条702c和第二阻尼条702d之间的交接长度,最终达到控制和调节阻尼效果强弱的作用。

参照图16~19,为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该实施例不同于第六个实施例的是:在本发明中,所述桥架在实际使用时通过连接片p进行组合安装,即相邻两个桥接的外端互相对接,同时,将连接片p贴合于两个桥架对接端的两侧,最后通过连接件800进行紧固和锁定。连接片p为片状结构,其设置在桥架两侧限位件200的外侧表面,且其上排布有若干连接孔o(限位件200上也存在对应的连接孔o),连接孔o为穿透的孔洞,用于放置连接件800。连接件800在本发明中具有将连接片p和限位件200进行收紧和压实的作用。

连接件800包括紧固件801、轴套件802和拉伸件803。其中,紧固件801整体为销钉状,其包括六角头801a、传动段801b和伸缩段801c,三者依次连接形成整体。六角头801a位于紧固件801的端部,为扁状的六棱柱,作为外力的作用部位。传动段801b为空心的管状结构,内部具有通道,通道贯穿过六角头801a与外部空间形成连通,并在通道的内侧壁设置有螺纹。伸缩段801c具有受压收紧的作用,其内部为空心结构,并与传动段801b的内部通道互相连通。伸缩段801c的外壁为较小曲率的弧状结构,呈向外凸出的趋势,其与传动段801b进行固定连接,且最大横向截面处的尺寸对应于连接孔o的宽度,而略大于传动段801b的截面尺寸。显而易见的,当紧固件801插入连接孔o内后,六角头801a被卡在外侧,伸缩段801c能够恰好进入,同时,由于伸缩段801c的弧状外壁,使得传动段801b与连接孔o之间会存在一定的间隙。进一步的,在此间隙中套设有密实件804,密实件804为空心管状,其内侧壁和外侧壁分别与传动段801b的外侧和连接孔o的内侧壁进行贴合。

轴套件802整体为螺栓状,其主体的内部具有伸缩通道r,伸缩通道r截面为圆形,贯穿轴套件802整体。轴套件802设置在紧固件801的内部通道中,且主体外表面具有配合于传动段801b内侧壁的螺纹。因此,轴套件802通过此配合的螺纹,可以在紧固件801的内部进行伸缩运动。轴套件802主体的外端设置有第二六角头802a,其整体结构也为扁状六棱柱,用作外力的作用点,当外力对第二六角头802a施加扭矩作用时,即可控制轴套件802整体在紧固件801内部的直线运动。进一步的,轴套件802的内端头延伸至紧固件801的伸缩段801c空腔内,且在轴套件802的内端头还设置有抵压件802b,抵压件802b为变截面的管状。在连接件800的初始状态时,抵压件802b的最小截面端与轴套件802主体进行连接,最大截面端正好抵在伸缩段801c最大横向截面处的内侧壁,同时,第二六角头802a与六角头801a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用于轴套件802整体的容许运动空间。

拉伸件803为销钉状结构,其设置在轴套件802的伸缩通道r内。拉伸件803的主体外端设置有第三六角头803a,其整体结构也为扁状六棱柱,用作外力的作用点。拉伸件803的另一端设置有拉伸头803b,拉伸头803b穿过伸缩段801c并延伸至其空腔的外部。拉伸头803b的外侧表面上具有一段螺纹。进一步的,伸缩段801c的端部具有向内凸起的配合段801d,配合段801d内部贯穿有配合于拉伸头803b的螺孔。在本实施例中,拉伸件803主体插入伸缩通道r后,拉伸头803b与配合段801d配合旋紧,同时第三六角头803a卡在第二六角头802a外侧。进一步的,第三六角头803a与第二六角头802a之间紧密贴合,且第三六角头803a的外表面还内凹有内六角槽803c,内六角槽803c为空心的六棱柱状,同样用于外力的作用点。

在本实施例中,初始状态时的连接件800,其紧固件801、轴套件802和拉伸件803之间仅为互相接触,并无力的作用。此时,连接件800整体可以直接插入连接孔o,且正好配合无挤压。当正向旋转轴套件802(并保持拉伸件803不动),轴套件802末端的抵压件802b将对伸缩段801c的内侧壁产生向外的挤压作用,迫使伸缩段801c具有向外突出的变形趋势。然后正向旋转拉伸件803,由于第三六角头803a与第二六角头802a之间紧密贴合,拉伸件803本身不能产生线性运动,因此其直接拉动与之连接的配合段801d,使得配合段801d具有向内收紧的趋势。继续旋转拉伸件803,同时在抵压件802b的配合作用之下,使得伸缩段801c产生变形,各处横截面逐渐凸起变大,且大于连接孔o的尺寸,使得紧固件801的两端均卡在连接孔o的两端。较佳的,密实件804可以采用柔性的材质(如橡胶),密实件804的内端具有配合于伸缩段801c外壁的倒角j,倒角j的存在更有利于伸缩段801c与连接孔o之间的接触和密实。

重要的是,应注意,在多个不同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示出的本申请的构造和布置仅是例示性的。尽管在此公开内容中仅详细描述了几个实施方案,但参阅此公开内容的人员应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偏离该申请中所描述的主题的新颖教导和优点的前提下,许多改型是可能的(例如,各种元件的尺寸、尺度、结构、形状和比例、以及参数值(例如,温度、压力等)、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定向的变化等)。例如,示出为整体成形的元件可以由多个部分或元件构成,元件的位置可被倒置或以其它方式改变,并且分立元件的性质或数目或位置可被更改或改变。因此,所有这样的改型旨在被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根据替代的实施方案改变或重新排序任何过程或方法步骤的次序或顺序。在权利要求中,任何“装置加功能”的条款都旨在覆盖在本文中所描述的执行所述功能的结构,且不仅是结构等同而且还是等同结构。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设计、运行状况和布置中做出其他替换、改型、改变和省略。因此,本发明不限制于特定的实施方案,而是扩展至仍落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的多种改型。

此外,为了提供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简练描述,可以不描述实际实施方案的所有特征(即,与当前考虑的执行本发明的最佳模式不相关的那些特征,或于实现本发明不相关的那些特征)。

应理解的是,在任何实际实施方式的开发过程中,如在任何工程或设计项目中,可做出大量的具体实施方式决定。这样的开发努力可能是复杂的且耗时的,但对于那些得益于此公开内容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需要过多实验,所述开发努力将是一个设计、制造和生产的常规工作。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