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3809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步进电机内部都是由铁芯和绕组线圈组成的。绕组有电阻,通电会产生损耗,损耗大小与电阻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铜损,如果电流不是标准的直流或正弦波,还会产生谐波损耗;铁心有磁滞涡流效应,在交变磁场中也会产生损耗,其大小与材料,电流,频率,电压有关,这叫铁损。铜损和铁损都会以发热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影响电机的效率。步进电机一般追求定位精度和力矩输出,效率比较低,电流一般比较大,且谐波成分高,电流交变的频率也随转速而变化,因而步进电机普遍存在发热情况,且情况比一般交流电机严重。提高电机的散热性能,成为目前亟需结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性能好的电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壳、设置在电机壳两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电机壳内设有冷却水通道,所述冷却水通道呈螺旋形,所述电机壳的内壁设有第一散热翅片和第二散热翅片,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和第二散热翅片均为圆环形且与均平行于电机壳的端面,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和第二散热翅片相间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内径大于第一散热翅片的内径,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设有散热孔。

上述技术方案的关键构思在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设有散热孔,在电机壳的内侧设置内径不等、交错设置的环形散热翅片,然后在电机壳内设置螺旋形的冷却水通道,使得散热性能大大加强。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壳的外壁周向等间距设有2个以上的第三散热翅片,所述第三散热翅片为长条形且所述第三散热翅片与电机壳的平行于中心轴的纵切面成45~60度角。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设置在电机壳的底部,所述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设置在电机壳的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盖一体成型于电机壳,所述第一端盖内设有第一散热风扇。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壳的底部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一体成型于电机壳,所述支撑座为空心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壳的外壁向外凸起形成一凹腔,所述凹腔内设有第二散热风扇。

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电机壳的腔体内,所述第二散热风扇、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设有散热孔,在所述电机壳的内侧设置内径不等、交错设置的环形散热翅片,可加快电机壳腔体内空气流动速度,然后在电机壳内设置螺旋形的冷却水通道,使得散热性能大大加强。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电机的电机壳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一电机的电机壳的另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电机壳;2-第一端盖;

21-散热孔;3-第二端盖;

4-冷却水通道;5-第一散热翅片;

6-第二散热翅片;7-第三散热翅片;

8-支撑座;9-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壳1、设置在电机壳两端的第一端2和第二端盖3,所述电机壳内设有冷却水通道4,所述冷却水通道呈螺旋形,所述电机壳的内壁设有第一散热翅片5和第二散热翅片6,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和第二散热翅片均为圆环形且与均平行于电机壳的端面,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和第二散热翅片相间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内径大于第一散热翅片的内径,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设有散热孔21。

具体的,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设有散热孔,电机壳内壁设置环形的散热翅片,可大大增加散热翅片与电机壳腔体内的空气的接触面积,同时由于散热翅片高低不同,可在电机壳腔体内形成涡旋,使空气混合更加充分,而在电机壳内设置螺旋形的冷却水通道,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设有散热孔,在所述电机壳的内侧设置内径不等、交错设置的环形散热翅片,可加快电机壳腔体内空气流动速度,然后在电机壳内设置螺旋形的冷却水通道,使得散热性能大大加强。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壳的外壁周向等间距设有2个以上的第三散热翅片7,所述第三散热翅片为长条形且所述第三散热翅片与电机壳的平行于中心轴的纵切面成45~60度角。在电机壳的外壁设置上述结构的第三散热翅片,增大与电机外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散热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水通道4的进水口设置在电机壳的底部,所述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设置在电机壳的顶部。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盖2一体成型于电机壳1,所述第一端盖内设有第一散热风扇,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壳的底部设有支撑座8,所述支撑座一体成型于电机壳,所述支撑座为空心结构,可大大减少电机重量,同时能保证良好的承重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机壳的外壁向外凸起形成一凹腔9,所述凹腔内设有第二散热风扇,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电机壳的腔体内,所述第二散热风扇、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使得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电机壳的腔体内温度过高时,控制器控制第二散热风扇开启,待电机壳的腔体内温度降至设定值,再关闭第二散热风扇。

以下再列举出几个优选实施例或应用实施例,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及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做出的技术贡献:

优选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壳1、设置在电机壳两端的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所述电机壳内设有冷却水通道4,所述冷却水通道呈螺旋形,所述电机壳的内壁设有第一散热翅片5和第二散热翅片6,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和第二散热翅片均为圆环形且与均平行于电机壳的端面,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和第二散热翅片相间设置,所述第二散热翅片的内径大于第一散热翅片的内径,所述第一端盖2和第二端盖3均设有散热孔21。所述电机壳的外壁周向等间距设有2个以上的第三散热翅片7,所述第三散热翅片为长条形且所述第三散热翅片与电机壳的平行于中心轴的纵切面成45~60度角。所述冷却水通道的进水口设置在电机壳的底部,所述冷却水通道的出水口设置在电机壳的顶部。所述第一端盖一体成型于电机壳,所述第一端盖内设有第一散热风扇。所述电机壳的底部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一体成型于电机壳,所述支撑座为空心结构。所述电机壳的外壁向外凸起形成一凹腔,所述凹腔内设有第二散热风扇。还包括控制器、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电机壳的腔体内,所述第二散热风扇、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该优选实施例一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设有散热孔,在所述电机壳的内侧设置内径不等、交错设置的环形散热翅片,可加快电机壳腔体内空气流动速度,然后在电机壳内设置螺旋形的冷却水通道,使得散热性能大大加强;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电机壳的腔体内温度过高时,控制器控制第二散热风扇开启,待电机壳的腔体内温度降至设定值,再关闭第二散热风扇,可自动控制降温速率,且节约能源。

优选实施例二

一种具有优选实施例1结构的电机的散热方法,包括:电机开启前,向电机壳内的螺旋形的冷却水通道通入过冷水,在与第一散热翅片和第二散热翅片、散热孔的配合下,对电机进行散热;

温度传感器感应到电机壳的腔体内温度过高时,控制器控制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开启,待电机壳的腔体内温度降至设定值,控制器再控制第一散热风扇和第二散热风扇关闭。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和附图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须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括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括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