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铁芯的绝缘部件的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2808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转子铁芯的绝缘部件的制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铁芯的绝缘部件的制造装置,适用于定子铁芯上的绝缘部件的成型。



背景技术:

转子铁芯通过层叠将从钢板上冲裁下来的直线状的薄板来形成。转子铁芯由第一铁芯以及第二铁芯这两种铁芯构成,第一铁芯与第二铁芯通过树脂一体地成型,并连为一体,第一铁芯具有轴孔,为了不使树脂进入轴孔,而通过模具与轴孔抵接。第二铁芯,为使第二铁芯的外周面不被树脂覆盖,而在第二铁芯的外周面侧附近通过模具抵接。

现有技术中用于成型转子铁芯的绝缘部件的制造装置,包括:固定模具,其具有能容纳第一铁芯以及第二铁芯的空间;第一可动模具,其一端具有抵接于第一铁芯的第一抵接面;第二可动模具,其具有抵接于第二铁芯的第二抵接面;以及注入模具,其与固定模具的空间连通,并将树脂注入所述固定模具的所述空间内。

由于层叠而成的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的厚度难免存在偏差,而第一抵接面和第二抵接面的行程是固定的,无法根据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的厚度而做出调整。当第一铁芯或第二铁芯的厚度厚时,抵接面会使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造成伤痕,当第一铁芯和第二铁芯的厚度薄时,树脂进入抵接面与铁芯之间,而造成不良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可适应第一转子铁芯和第二转子铁芯的厚度,并根据第一转子铁芯和第二转子铁芯厚度做出调整的转子铁芯的绝缘部件的制造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转子铁芯的绝缘部件的制造装置,所述转子铁芯包括第一转子铁芯和第二转子铁芯,所述的转子铁芯的绝缘部件的制造装置包括:固定模具,其具有能容纳配置于所述固定模具的径向内侧的所述第一转子铁芯以及配置于所述固定模具的径向外侧的所述第二转子铁芯的空间;第一可动模具,其沿一方向延伸,在所述一方向的一端具有抵接于所述第一转子铁芯的第一抵接面;第二可动模具,其沿所述一方向延伸,在所述一方向的一端具有抵接于所述第二转子铁芯的第二抵接面;以及注入模具,其与所述固定模具的所述空间连通,并将树脂注入所述固定模具的所述空间内,所述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可动模具在所述一方向的另一端配置有第一弹性部件,所述第一弹性部件在所述一方向上可发生弹性形变,所述第二可动模具在所述一方向的另一端配置有第二弹性部件,所述第二弹性部件在所述一方向上可发生弹性形变。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第一可动模具上设置第一弹性部件,通过第一弹性部件的弹性形变可使第一可动模具移动,使第一可动模具的第一抵接面在与第一转子铁芯抵接时,可根据第一转子铁芯的厚薄,进行调整,因此,即使第一转子铁芯的厚度存在误差,也能够通过恰当的力而使第一可动模具没有间隙地抵接于第一转子铁芯,其结果是,当第一转子铁芯的厚度厚时,第一转子铁芯不会因第一抵接面而产生伤痕,当第一转子铁芯薄时,树脂也不会进入第一转子铁芯与第一抵接面之间;同理通过在第二可动模具上设置第二弹性部件,通过第二弹性部件的弹性形变可使第二可动模具移动,使第二可动模具的第二抵接面在与第二转子铁芯抵接时,可根据第二转子铁芯的厚薄,进行调整,因此,即使第二转子铁芯的厚度存在误差,也能够通过恰当的力而使第二可动模具没有间隙地抵接于第二转子铁芯,其结果是,当第二转子铁芯的厚度厚时,第二转子铁芯不会因第二抵接面而产生伤痕,当第二转子铁芯薄时,树脂也不会进入第二转子铁芯与第二抵接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抵接面在所述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固定模具的所述空间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抵接面在所述一方向上位于所述固定模具的所述空间的下侧。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弹性部件为弹簧部件。弹簧部件的主体为弹簧,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的弹性形变,以使第一可动模具的第一抵接面始终以恰当的力抵接在第一转子铁芯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弹性部件为弹簧部件。其效果同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可动模具具有多个。因而可同时抵接多个第一转子铁芯,为同时成型多组转子铁芯的绝缘部件提供条件。

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可动模具具有多个。因而可同时抵接多个第二转子铁芯,为同时成型多组转子铁芯的绝缘部件提供条件。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定位所述第一转子铁芯和所述第二转子铁芯的轴向位置的定位台,所述定位台位于所述一方向上的所述固定模具的所述空间的上侧。定位台抵接在转子铁芯的上侧,其作用是与转子铁芯的第一转子铁芯和第二转子铁芯抵接,其抵接处不覆盖树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设置第一弹性部件和第二弹性部件,使第一可动模具的第一抵接面在与第一转子铁芯抵接,第二可动模具的第二抵接面在与第二转子铁芯抵接时,可适应第一转子铁芯和第二转子铁芯的厚度,并根据第一转子铁芯和第二转子铁芯厚度做出调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子铁芯的绝缘部件的制造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转子铁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转子铁芯7包括第一转子铁芯71和第二转子铁芯72。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转子铁芯7的绝缘部件的制造装置包括:固定模具1、第一可动模具2、第二可动模具3、注入模具4、第一弹性部件5、第二弹性部件6。

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模具1,其具有能容纳配置于固定模具1的径向内侧的第一转子铁芯71以及配置于固定模具1的径向外侧的第二转子铁芯72的空间11;第一可动模具2,其沿一方向延伸,在该一方向的一端具有抵接于第一转子铁芯71的第一抵接面21;第二可动模具3,其沿一方向延伸,在该一方向的一端具有抵接于第二转子铁芯72的第二抵接面31;注入模具4,其与固定模具1的空间11连通,并将树脂注入固定模具1的空间11内,从而形成转子铁芯的绝缘部件。

本实施例2的第一可动模具2向上穿设过第二可动模具3的轴向的中央,从而与第一转子铁芯71抵接。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可动模具2在一方向的另一端配置有第一弹性部件5,第一弹性部件5在所述一方向上可发生弹性形变,第二可动模具3在一方向的另一端配置有第二弹性部件6,第二弹性部件6在一方向上可发生弹性形变。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可动模具2上设置第一弹性部件5,通过第一弹性部件5的弹性形变可使第一可动模具2移动,使第一可动模具2的第一抵接面21在与第一转子铁芯71抵接时,可根据第一转子铁芯71的厚薄,进行调整,因此,即使第一转子铁芯71的厚度存在误差,也能够通过恰当的力而使第一可动模具2没有间隙地抵接于第一转子铁芯71,其结果是,当第一转子铁芯71的厚度厚时,第一转子铁芯71不会因第一抵接面21而产生伤痕,当第一转子铁芯71薄时,树脂也不会进入第一转子铁芯71与第一抵接面21之间;同理通过在第二可动模具3上设置第二弹性部件6,通过第二弹性部件6的弹性形变可使第二可动模具3移动,使第二可动模具3的第二抵接面31在与第二转子铁芯72抵接时,可根据第二转子铁芯72的厚薄,进行调整,因此,即使第二转子铁芯72的厚度存在误差,也能够通过恰当的力而使第二可动模具3没有间隙地抵接于第二转子铁芯72,其结果是,当第二转子铁芯72的厚度厚时,第二转子铁芯72不会因第二抵接面31而产生伤痕,当第二转子铁芯72薄时,树脂也不会进入第二转子铁芯72与第二抵接面31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抵接面21在一方向上位于固定模具1的空间11的下侧。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抵接面31在一方向上位于固定模具1的空间11的下侧。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部件5为弹簧部件。弹簧部件的主体为弹簧,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本实用新型通过弹簧的弹性形变,以使第一可动模具2的第一抵接面21始终以恰当的力抵接在第一转子铁芯71上。本实施例中的弹簧沿上下方向设置,弹簧的下部抵于制造装置上,而上部抵在第一可动模具2上。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弹性部件6为弹簧部件。其效果同上。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可动模具2具有多个。因而可同时抵接多个第一转子铁芯71,为同时成型多组转子铁芯7的绝缘部件提供条件。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可动模具3具有多个。因而可同时抵接多个第二转子铁芯72,为同时成型多组转子铁芯7的绝缘部件提供条件。

本实施例中的还具有定位所述第一转子铁芯71和所述第二转子铁芯72的轴向位置的定位台12,定位台12位于一方向上的固定模具1的空间11的上侧。定位台12抵接在转子铁芯7的上侧,其作用是与转子铁芯7的第一转子铁芯71和第二转子铁芯72抵接,其抵接处不覆盖树脂。

本实施例中所指的一方向指的是附图1中沿上下的方向。

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内容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