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控制系统的电压转换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52791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控制中电源转换技术,尤其是一种电梯控制系统的电压转换电路。



背景技术:

在电梯控制系统中,通常采用24V直流电源为控制单元供电,如中国专利文件CN105438911A公开一种防止轿厢意外移动的电梯,其中的控制电路通过多个继电器进行逻辑判断及控制,采用的也是24V直流电源供电。信号处理单元采用多个继电器对位移检测信号进行处理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可靠性差,可能出现误判、失效等故障;如果采用与门、或门替代继电器进行逻辑判断,则需为与门、或门等器件提供12V的直流电源,如果电源转换电路不可靠,会导致逻辑判断失效造成电梯故障或引发安全事故,现有的电源转换电路不能满足电梯运行安全的特殊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控制系统的电压转换电路,解决现有电源转换电路可靠性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梯控制系统的电压转换电路,包括降压转换器,所述降压转换器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源输入模块,所述降压转换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电源输出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包括与24V电源相连的输入端子,所述输入端子通过第一二极管与所述降压转换器的VIN管脚相连,所述VIN管脚与接地端子之间还连接与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的两端并联有第一瞬变二极管,所述第一瞬变二极管的两端还并联有第二电容,所述VIN管脚与所述降压转换器的EN管脚相连有第一电阻,所述EN管脚通过第二电阻与接地端子相连,所述降压转换器的EN管脚通过第三电容接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电压转换电路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降压转换器为TPS54231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输出模块包括连接在所述降压转换器的BOOT管脚和PH管脚之间的第四电容,还包括连接在所述降压转换器的PH管脚和GEN管脚之间的第二二极管,所述PH管脚还依次连接有相互串联的第一电感、第三电阻、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与接地端子相连,所述第一电感的输出端设有输出12V电压的输出端子,所述输出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还连接有第五电容;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之间还设有与所述降压转换器的VSESSE管脚相连的采样反馈端子,所述降压转换器的VSESSE管脚还连接有补偿电路。

进一步地,所述补偿电路包括连接在所述VSESSE管脚和接地端子之间的第六电容,所述VSESSE管脚还通过串联的第五电阻、第七电容与接地端子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输出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还连接有第一显示支路,所述第一显示支路包括第六电阻和与所述第六电阻相连的第一发光二极管。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端子与接地端子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显示支路,所述第二显示支路包括第七电阻和与所述第七电阻相连的第二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输入模块中设置第一二极管可以防止电流回流,设置第一瞬变二极管客户可实现输入端的过压保护以防止降压转换器损坏;通过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进行双重的滤波保证了降压转换器输入信号的稳定性,由此提高该电压转换电路的可靠性,保证电梯运行控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电压转换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电压转换电路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电梯控制系统的电压转换电路包括降压转换器U1,降压转换器U1的输入端连接有电源输入模块10,降压转换器U1的输出端连接有电源输出模块20,电源输入模块10包括与24V电源相连的输入端子11,输入端子11通过第一二极管D1与降压转换器U1的VIN管脚相连,所述VIN管脚与接地端子之间还连接与第一电容C1,第一电容C1的两端并联有第一瞬变二极管TVS1,所第一瞬变二极管TVS1的两端还并联有第二电容C2,所述VIN管脚与降压转换器U1的EN管脚相连有第一电阻R1,所述EN管脚通过第二电阻R2与接地端子相连,降压转换器U1的EN管脚通过第三电容C3接地。该实施例中的电梯控制系统的电压转换电路,通过在输入模块中设置第一二极管可以防止电流回流,设置第一瞬变二极管客户可实现输入端的过压保护以防止降压转换器损坏;通过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进行双重的滤波保证了降压转换器输入信号的稳定性,由此提高该电压转换电路的可靠性,保证电梯运行控制的安全性。具体而言,其中的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用于对降压转换器U1使能,当VIN管脚的电压到达预期值时,降压转换器U1开始工作,将24V直流电源进行降压并输出12V直流电源为电梯控制系统中的逻辑运算器件供电。

在上述实施例中,电梯控制系统的电压转换电路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降压转换器采用TPS54231芯片。电源输出模块20包括连接在降压转换器U1的BOOT管脚和PH管脚之间的第四电容C4,还包括连接在降压转换器U1的PH管脚和GEN管脚之间的第二二极管D2,所述PH管脚还依次连接有相互串联的第一电感L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四电阻R4与接地端子相连,第一电感L1的输出端设有输出12V电压的输出端子21,输出端子21与接地端子之间还连接有第五电容C5;第三电阻R3与第四电阻R4之间还设有与降压转换器U1的VSESSE管脚相连的采样反馈端子,降压转换器的VSESSE管脚还连接有补偿电路,具体而言,第一电感L1、第二二极管D2用于实现降压;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用于采样输出电压并反馈给降压转换器U1,降压转换器U1根据反馈值调整输出电压,使输出端子21稳定地输出12V电压。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补偿电路包括连接在所述VSESSE管脚和接地端子之间的第六电容C6,所述VSESSE管脚还通过串联的第五电阻R5、第七电容C7与接地端子相连,由此实现补偿作用。输出端子21与接地端子之间还连接有第一显示支路,所述第一显示支路包括第六电阻R6和与第六电阻R6相连的第一发光二极管X1。输入端子11与接地端子之间还连接有第二显示支路,所述第二显示支路包括第七电阻R7和与第七电阻R7相连的第二发光二极管X2。由此可显示24V直流输入是否正常、12V直流输出是否正常。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