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节角度的太阳能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4631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可调节角度的太阳能光伏支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太阳能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光伏发电知识的全面普及以及家用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数量的逐年增加,太阳能光伏支架作为光伏组件的支撑及固定件大量运用在太阳能光伏电站中。随着季节变化,光伏组件的角度需要调整,可调式光伏支架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季节手动可调倾角光伏固定支架作为一种新型的光伏固定支架,是在固定倾角支架的基础上,随着太阳季节角的变化,通过调节支架南北固定倾角(季节角)来增加垂直入射到光伏组件上的辐射量,从而增加光伏电站发电量。

常见的季节手动可调倾角光伏固定支架是由水平单轴跟踪支架改成的,其缺点是:与水平单轴跟踪支架一样,结构复杂,特别是机械旋转机构,由很多齿轮和一个大变速比的变数箱组成,成本高,加工及安装困难;支架季节调节角度靠轴承旋转,对支架基础的地脚螺栓定位要求高,必须保证几十个基础的安装地脚螺栓在同一直线上,基础施工很困难;由于地基沉降问题,支架轴出现错位后,支架就不能够正常工作,可靠度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快捷方便的可调节角度的太阳能光伏支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太阳能光伏支架,包括能够安装光伏组件的主梁,所述主梁侧面中部铰接在立柱顶部,所述立柱固定在基础上,所述主梁下方侧面设有弧形支撑,所述弧形支撑通过导向锁紧机构与立柱相连,所述导向锁紧机构设置在立柱上,通过导向锁紧机构调整弧形支撑与立柱的接触位置并能够锁紧弧形支撑。

优选地,所述导向锁紧机构包括底座和手柄,所述底座固定设置在立柱的侧面上,所述底座上设有与弧形支撑配合的导向槽,所述手柄端部与底座上端铰接,所述手柄通过限位部件对弧形支撑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限位部件包括连杆和限位滑块,所述手柄为L型,所述手柄的短边部末端通过铰轴与底座上端支座转动连接,所述手柄的拐角部与连杆铰接,所述连杆另一端与限位滑块铰接,所述底座下部支撑座内设竖直滑槽,所述限位滑块与滑槽配合,能够沿滑槽上下滑动,滑块能够与弧形支撑上的不同定位孔配合;所述弧形支撑的横截面为L型,所述导向槽的横截面为与弧形支撑相配合的L型,所述导向槽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导向槽水平段与滑槽交叉贯通。

优选地,所述支座下方设有限位支撑,能够对手柄的拐角部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滑槽上端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上设有与连杆配合的豁口。

优选地,所述立柱与基础之间设有支撑拉条。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拉条上端与立柱铰接、下端与固定板铰接,所述固定板与基础通过基础内的预埋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立柱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基础通过基础内的预埋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立柱下端侧面与底板之间设有筋板。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顶部设有若干个连接板,顶部连接板与主梁铰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安装在主梁上的光伏组件借助弧形支撑、利用导向锁紧机构相对立柱转动并实现弧形支撑的锁紧,从而实现光伏组件的角度调节。本实用新型具有调节的便利性、高效性,能够实现光伏组件快捷、平稳地角度调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调节角度的太阳能光伏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导向锁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手柄上升到高位的状态图;

图4是图2中限位板的俯视图;

图中:1-光伏组件,2-主梁,3-立柱,4-基础,5-弧形支撑,6-底座,7-手柄,8-连杆,9-限位滑块,10-铰轴,11-支座,12-筋板,13-预埋螺栓,14-支撑座,15-滑槽,16-竖直段,17-水平段,18-限位支撑,19-限位板,20-导向槽,21-支撑拉条,22-固定板,23-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可调节角度的太阳能光伏支架,包括能够安装光伏组件1的主梁2,所述主梁2侧面中部铰接在立柱3顶部,所述立柱3固定在基础4上,所述主梁2下方侧面设有弧形支撑5,所述弧形支撑5通过导向锁紧机构与立柱3相连,所述导向锁紧机构设置在立柱3上,通过导向锁紧机构调整弧形支撑5与立柱3的接触位置并能够锁紧弧形支撑5。安装在主梁上的光伏组件借助弧形支撑、利用导向锁紧机构相对立柱转动并实现弧形支撑的锁紧,从而实现光伏组件的角度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导向锁紧机构包括底座6和手柄7,所述底座6固定设置在立柱3的侧面上,所述底座6上设有与弧形支撑5配合的导向槽20,所述手柄7端部与底座6上端铰接,所述手柄7通过限位部件对弧形支撑5进行限位。弧形支撑能够沿着底座上的导向槽滑动,固定弧形支撑的主梁相对立柱顶端转动,增强了整体的稳固性,扳动手柄通过限位部件对弧形支撑进行限位固定。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限位部件包括连杆8和限位滑块9,所述手柄7为L型,所述手柄7的短边部末端通过铰轴10与底座6上端支座11转动连接,所述手柄7的拐角部与连杆8铰接,所述连杆8另一端与限位滑块9铰接,所述底座6下部支撑座14内设竖直滑槽15,所述限位滑块9与滑槽15配合,能够沿滑槽15上下滑动,限位滑块9能够与弧形支撑5上的不同定位孔配合;所述弧形支撑5的横截面为L型,所述导向槽20的横截面为与弧形支撑5相配合的L型,所述导向槽20包括竖直段16和水平段17,所述导向槽水平段17与滑槽15交叉贯通。如图3所示,向上扳动手柄,连杆带动其下端的限位滑块沿滑槽向上运动,此时限位滑块脱离弧形支撑上的定位孔,弧形支撑处于解锁状态,弧形支撑可以自由转动,根据需要调整光伏组件的角度;调整光伏组件角度,同时使弧形支撑上的某一定位孔置于滑槽内,向下扳动手柄,进而带动其相对限位滑块下降,使限位滑块与弧形支撑上的定位孔配合,从而限制弧形支撑转动,实现对弧形支撑的锁紧限位。整个操作过程简单、方便、快捷。

为了更好地对手柄下落位置进行限位,在所述支座11下方设有限位支撑18,能够对手柄7的拐角部进行限位。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效果,如图4所示,所述滑槽15上端设有限位板19,所述限位板19上设有与连杆8配合的豁口,通过限位板可对限位滑块进行上限位,避免手柄向上扳动幅度过大导致限位滑块脱离滑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立柱3与基础4之间设有支撑拉条21。通过设置支撑拉条可以提高整个装置设备抵抗风载的能力,保持了立柱及其上方光伏组件的稳定性,避免因风力过大发生倾覆现象。

为了方便安装拆卸,所述支撑拉条21上端与立柱3铰接、下端与固定板22铰接,所述固定板22与基础4通过基础4内的预埋螺栓13固定连接,所述基础为现浇的钢筋混凝土。

同理,所述立柱3底部设有底板,所述底板与基础4通过基础4内的预埋螺栓13固定连接,所述立柱3下端侧面与底板之间设有筋板12,以增强立柱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为调整方便立柱的高度,在立柱3顶部加装若干个连接板23,顶部的连接板23与主梁2铰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制作成本低廉的优点,光伏组件角度调节更加便捷、稳固可靠,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支撑拉条的应用提高了支架整体的承载能力,扩大了安装范围。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