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开启式电缆沟槽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5877阅读:4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开启式电缆沟槽盒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信息涉及变电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开启式电缆沟槽盒。



背景技术:

在目前变电站设计的过程中,为减少变电站占地面积、节省投资,电容器与接地变的高压电缆与低压电缆往往只设置一条电缆沟,在这种条件限制下,若想完全分隔敷设高压电缆和低压电缆,通常的做法是电容器与接地变的高压电缆沿电缆沟敷设,低压电缆采用埋管方式敷设至附近的二次电缆沟。若采用不完全分隔敷设方式,通常采用的电缆防火槽敷设二次电缆。这两种方法有以下几点弊端:需要敷设的钢管距离较长,经过多次折弯,焊接头过多,密闭性差;并且很难在地面标识,在改扩建的过程中可能会挖断前期已敷设好的低压电缆;二次电缆埋管敷设时需穿过电缆沟,给施工和运维带来不便;为减少扩建难度,需提前在扩建设备的预留场地预埋钢管;在改扩建的过程中,需将槽盒揭开后敷设新的低压电缆,这同样给施工造成极大的困难和安全威胁。所以在有限的条件限制下,合理布置电缆沟结构,做好一二次电缆分区,避免高低压交叉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电缆共沟敷设常用方法包括槽盒敷设法,在一次沟中放入槽盒用作二次控制电缆与动力电缆的敷设,即低压控制电缆与动力电缆共槽盒敷设。由于槽盒空间限制,很难满足防火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提出了一种解决高低压电缆共沟问题,运维检修方便的双开启式电缆沟槽盒。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开启式电缆沟槽盒,包括电缆区和沟槽区,其中电缆区的顶端设有第一盖板,沟槽区的顶端设有第二盖板,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二盖板的长度大于第一盖板的长度,电缆区包括上部的低压电缆区和下部的高压电缆区,第一盖板与低压电缆区围成封闭的电缆腔,第二盖板与沟槽区围成封闭的沟槽腔,高压电缆区与沟槽区相互连通。

优选地,所述电缆区和沟槽区的顶端设有盖板框架,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设置于盖板框架上。

优选地,所述低压电缆区的侧边设有伸向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连接处的支撑角钢。

优选地,所述低压电缆区设有低压电缆区排水管,沟槽区的底部设有总排水管,低压电缆区排水管与总排水管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低压电缆区的中间设置防火隔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上均设有把手。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双开启式电缆沟槽盒后,作业人员进行作业时,若对高压电缆作业,则开启第二盖板进入沟槽区,不会误碰低压电缆;对低压电缆进行作业时,仅需要开启第一盖板,无需进入沟槽区内,二次电缆无需穿过一次电缆沟绕行至二次电缆沟,从根本上解决了工程施工过程中埋管敷设的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了高低压交叉作业,极大保护了作业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闭合状态下的双开启式电缆沟槽盒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开启状态下的双开启式电缆沟槽盒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电缆区,11为低压电缆区,12为高压电缆区,2为沟槽区,3为第一盖板,4为第二盖板,5为低压电缆区排水管,6为总排水管,7为支撑角钢,8为盖板框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双开启式电缆沟槽盒,包括电缆区1和沟槽区2,其中电缆区的顶端设有第一盖板3,沟槽区的顶端设有第二盖板4,第一盖板3与第二盖板4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且第二盖板4的长度大于第一盖板3的长度,电缆区1包括上部的低压电缆区11和下部的高压电缆区12,低压电缆区11使用热固性、阻燃不锈钢制成,第一盖板3与低压电缆区11围成封闭的电缆腔,第二盖板4与沟槽区2围成封闭的沟槽腔,高压电缆区与沟槽区相互连通。

电缆区1和沟槽区2的顶端设有盖板框架8,第一盖板3与第二盖板4设置于盖板框架8上。

低压电缆区11的侧边设有伸向第一盖板3与第二盖板4连接处的支撑角钢7。

低压电缆区11设有低压电缆区排水管5,沟槽区2的底部设有总排水管6,低压电缆区排水管5与总排水管6相连通。

低压电缆区11的中间设置防火隔板,这样也有效地进行了防火分隔,满足相关电力规程规范的要求。

第一盖板3与第二盖板4上均设有把手,能够便于开启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

该双开启式电缆沟槽盒的工作原理为:作业人员进行作业时,若对高压电缆作业,则开启第二盖板进入沟槽区,不会误碰低压电缆;对低压电缆进行作业时,仅需要开启第一盖板,无需进入沟槽区内,从而避免触电危险。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