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L形光伏美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4271阅读:2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L形光伏美变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形光伏美变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光伏发电行业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相关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逆变器的出口电压逐步提高,这也促使了箱变的单机容量不断增加,目前已经从开始的1000kVA逐步发展到现在的1600kVA,并正在向2500kVA和更大容量发展。随着箱变容量的不断增大,进口塑壳的数量也在同比增加。传统品字形和目字形结构的美变受外形尺寸和结构的限制,已经不能满足该类产品的需要。

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之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L形光伏美变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有:一种L形光伏美变结构,包括高压室、低压室和矩形状的变压器室,所述高压室和低压室固定连接,且二者呈L形状分布,变压器室的相邻的两端面分别对应与高压室和低压室固定连接,变压器室的另外两端面上设有散热窗;

所述高压室内设有高压避雷器、高压复合套管、带电显示器和高压出线铜排,高压避雷器、高压复合套管和带电显示器由上至下分层设置于高压室内,高压出线铜排将高压避雷器、高压复合套管和带电显示器相连;

所述低压室内设有低压电气柜;

所述变压器室内设有高压熔断器和变压器器身,变压器室的外壁上设有高压负荷开关和高压分接开关,且高压负荷开关和高压分接开关与变压器器身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高压室、低压室和变压器室三者之间通过螺钉对应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压室、低压室与变压器室完全隔离,保证了电气安全性。高压室电气元件上下布置,安装简单、结构可靠。低压电气柜安装在低压室内,满足了室内使用要求,耐候性更好,当箱变容量增加时,只需加长低压室长度或者将塑壳断路器正反布置即可,设计简单,结构紧凑,有利于箱变基础的统一制作和成本的控制,适用范围更广。变压器室右后布置,两个散热窗在外,方便片式散热器的布置,散热效果更好。高压负荷开关和高压分接开关布置在低压室内,与低压电气柜采取了电气隔离,保证了操作安全,同时室内安装,结构更可靠。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 2 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 3 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L形光伏美变结构,包括高压室1、低压室2和矩形状的变压器室3,高压室1和低压室2固定连接,且二者呈L形状分布,变压器室3的相邻的两端面分别对应与高压室1和低压室2固定连接,变压器室3的另外两端面上设有散热窗。高压室1、低压室2和变压器室3三者之间通过螺钉对应连接。

在高压室1内设有高压避雷器11、高压复合套管12、带电显示器13和高压出线铜排14,高压避雷器11、高压复合套管12和带电显示器13由上至下分层设置于高压室1内,高压出线铜排14将高压避雷器11、高压复合套管12和带电显示器13相连。

在低压室2内设有低压电气柜21。

在变压器室3内设有高压熔断器33和变压器器身34,在变压器室3的外壁上设有高压负荷开关31和高压分接开关32,高压负荷开关31和高压分接开关32与变压器器身34相连。

本实用新型中高压室1、低压室2和变压器室3中所涉及的上述各电气元件的连接关系以及工作原理均与现有技术中的相同,故不再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各电气元件的连接关系以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的赘述。

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压室、低压室与变压器室完全隔离,保证了电气安全性。高压室1电气元件上下布置,安装简单、结构可靠。低压电气柜21安装在低压室2内,满足了室内使用要求,耐候性更好,当箱变容量增加时,只需加长低压室长度或者将塑壳断路器正反布置即可,设计简单,结构紧凑,有利于箱变基础的统一制作和成本的控制,适用范围更广。变压器室3右后布置,两个散热窗在外,方便片式散热器的布置,散热效果更好。高压负荷开关31和高压分接开关32布置在低压室内,与低压电气柜采取了电气隔离,保证了操作安全,同时室内安装,结构更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