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终端及快速充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8804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移动终端及快速充电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快速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待机时间短、耗电快一直为广大消费者所诟病,在电池容量技术进步不大的情况下,替代方法是通过缩短充电时间,即采用快充技术来变相延长移动终端使用时间。然而,现有技术下的移动终端快速充电通过充电芯片实现。

在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程中,实用新型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技术通过在移动终端安装充电芯片,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快速充电,这种快速充电方法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及快速充电电路。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快速充电电路,包括:双极结型晶体管和N 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所述双极结型晶体管与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并联;

所述双极结型晶体管包括集电极、发射极以及基极;

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包括漏极和栅极;

所述双极结型晶体管的集电极作为输出,用于为电池充电;所述双极结型晶体管的发射极接输入电压;所述双极结型晶体管的基极连接到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漏极;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固定电压。

可选地,所述双极结型晶体管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PNP管;

所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PNP管的集电极连在一起作为输出,用于为电池充电;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PNP管接输入电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PNP管的基极均连接到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漏极。

可选地,所述双极结型晶体管包括至少三种状态信息;

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放大、截止、饱和。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所述快速充电电路。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为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穿戴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并联双极结型晶体管PNP的方法将电流和热量分担到各个PNP 管,增强过流能力(即增大充电电流节省充电时间)并均衡发热量,实现快速充电;

(2)采用晶体管搭建的充电电路对比开关快充芯片有很大的低成本优势;

(3)通过并联双极结型晶体管PNP分流后使得充电发热问题得以改善,弥补了线性充电技术大电流充电发热严重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快速充电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快速充电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移动终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快速充电电路,参见图1,所述快速充电电路10包括:双极结型晶体管100和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200;

所述双极结型晶体管100与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200并联;

所述双极结型晶体管100包括集电极、发射极以及基极;

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200包括漏极和栅极;

所述双极结型晶体管100的集电极作为输出,用于为电池充电;所述双极结型晶体管100的发射极接输入电压;所述双极结型晶体管100的基极连接到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200的漏极;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200的栅极连接固定电压。

具体地,双极结型晶体管100(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即BJT 管,是通过一定的工艺将两个PN结结合在一起的器件,有PNP和NPN两种组合结构。

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etal-Oxide-Semiconductor,NMOS)晶体管200,而拥有这种结构的晶体管称之为NMOS晶体管。MOS晶体管有P型MOS管和N型MOS管之分。由MOS管构成的集成电路称为MOS集成电路,由NMOS 组成的电路就是NMOS集成电路,由PMOS管组成的电路就是PMOS集成电路,由NMOS和PMOS两种管子组成的互补MOS电路,即CMOS电路。

可选地,所述双极结型晶体管100包括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PNP管;

所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PNP管的集电极连在一起作为输出用于为电池充电;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PNP管接输入电压;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PNP管的基极均连接到所述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漏极。

可选地,所述双极结型晶体管100包括至少三种状态信息;

所述状态信息包括:放大、截止、饱和三个状态。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快速充电电路的电路图,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 U1和U2两个PNP管发射极接输入电压VBUS;U1和U2两个PNP管的基极连接到NMOS晶体管Q1的漏极;NMOS晶体管Q1的栅极连接固定电压VDRV; U1和U2两个PNP管的集电极连接电池连接器J1(BATTERY CONNECTOR);电池连接器J1的管脚1串联电流检测电阻R7到地;管脚2为电池的NTC脚用于检测电池温度;管脚3接VBAT正极作为电池电压的输入输出正极。电流检测电阻R7两端接CPU,通过该电阻两端的压差CPU可计算当前输出电流和电压同步实时显示手机图标电池容量。同理,电流检测电阻R4两端接CPU,电阻两端压差用于检测充电时输入电流大小和实时电池电压状态;HT1、HT2分别为伪差分节点,便于PCB布线;D1为ESD器件,反接到VBAT上用于静电和浪涌防护。

具体地,软件通过控制VDRV的电压改变NMOS晶体管Q1的漏极电流,从而实现对U1和U2两个PNP管的调节,调节的信息包含:放大、截至、饱和三个状态。在饱和状态下实现最大过流能力快速给电池充电。

本实施例中,U1和U2两个PNP管的型号分别为WPT2N41-8和TR;NMOS 晶体管Q1的型号为WNM4153。

具体地,在布板面积允许情况下可重复并联BJT和NMOS管来提高充电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电阻R1阻值为330KΩ,电阻R2阻值为39KΩ,电阻R3 阻值为1.5KΩ;电阻R4阻值为0.028Ω;电阻R5阻值为16.9Ω;电阻R6阻值为1KΩ;电阻R7阻值为0.01R;电容C1:1uF/16V;电容C2:22Uf。在其他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对元器件的参数做出修改,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参见图3,所述移动终端1包括实施例一中所述的快速充电电路10。

可选地,所述移动终端1为手机、平板电脑或智能穿戴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并联双极结型晶体管PNP的方法将电流和热量分担到各个PNP 管,增强过流能力(即增大充电电流节省充电时间)并均衡发热量,实现快速充电;

(2)采用晶体管搭建的充电电路对比开关快充芯片有很大的低成本优势;

(3)通过并联双极结型晶体管PNP分流后使得充电发热问题得以改善,弥补了线性充电技术大电流充电发热严重问题。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商品或者系统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商品或者系统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实用新型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