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叶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8759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动叶轮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叶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动叶轮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吸尘器电机风机的动叶轮为一离心式叶轮,包括上叶轮片、下叶轮片和安装在上叶轮片和下叶轮片之间的中叶轮片,上叶轮片的中心设置进风口,中叶轮片与上下叶轮片之间形成出风口,并且,中叶轮片的形状为曲面状。

理想状态下,空气从动叶轮的进风口进入,在动叶轮高速旋转下,空气在进入动叶轮后被突然加速,被动叶轮吸入的空气直接撞击在中叶轮的叶片上,轴流方向的空气突然转向成离心方向,沿着中叶轮片的曲面流动,最后从出风口流出。

但由于上叶轮片、中叶轮片和下叶轮片是分离制造然后组装形成的,中叶轮片和上、下叶轮片之间存在间隙,当动叶轮高速旋转时,气流被吸进入动叶轮内部空间的吸风通道,其中有少部分气流会从此间隙中流出,彼此影响相邻的通道产生涡流,降低电风机的真空度和空气流量,从而降低吸入功率的输出和工作效率。

现有的解决方法是在组装完成的动叶轮表面涂覆设置漆膜层,利用漆膜层来封堵间隙。但是漆膜层在动叶轮表面分布不均一,影响动叶轮平衡性;另外,漆膜层对间隙的封堵效果不理想,部分结合部位还是存在缝隙的;而且,漆膜层的设置增加了工序和成本。

电机的转子组件在电机通电后进行高速运转,转子组件需要由定子组件与支架和定叶轮支撑住,电机运转时动叶轮将空气由风罩进风口吸入由定叶轮导风将风吹向定子组件与转子组件用于冷却电机,而动叶轮与转子组件连接为避免与定叶轮相擦,所以需要用垫片垫起并用轴套支撑在轴承上,并用螺帽锁紧,轴承需要放置在定叶轮轴承室内,而支架与定子组件和定叶轮之间需要用螺丝固定,因动叶轮高速旋转,所以材料需为重量轻强度高的铝合金制造,而定叶轮因体积大,需要用PA66注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叶轮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动叶轮组件,包括动叶轮、粉末冶金轴套、支架盖板、定叶轮、支架组件、定子组件、转子组件、轴承、动叶轮组件、风罩、螺丝、轴承、与电枢组成,所述转子组件装在轴承上后放置在定叶轮轴承室内,所述粉末冶金轴套、动叶轮组成动叶轮组件套在转子组件的轴上,所述风罩压在定叶轮上,所述支架与定子组件用螺丝固定在一体式定叶轮上盖板放置在定叶轮上,所述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上均缠有线包,所述线包包括绝缘纸,引出线,该动叶轮组件还包括端板,换向器,绝缘纸。

作为优选的,所述粉末冶金轴套与动叶轮之间组合在一起。

作为优选的,所述动叶轮材质为铝合金或铁合金材料,所述粉末冶金轴套材质为铁合金或铜合金。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采用上述方案制成一种可以显著提高电机稳定性、降低装配要求、降低电机制造成本、减少电机零部件,提高生产效率,便于电机自动化生产,提高电机质量的一致性,提高了电机批量性的寿命与质量的动叶轮组件。动叶轮组件为更改电机内部结构,未对电机的安装尺寸产生影响,可以在客户吸尘器结构不产生改变的前提下,直接更换替换现有电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叶轮组件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叶轮组件实施例的动叶轮部分示意图。

图中:1、风罩;2、动叶轮;3、粉末冶金轴套;4、轴承;5、定叶轮;6、转子组件;7、螺丝;8、定子组件;9、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动叶轮组件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定叶轮组件,包括风罩1、动叶轮2、粉末冶金轴套3、轴承4、定叶轮5、转子组件6、螺丝7、定子组件8、支架9、。转子组件6装在轴承4上后放置在定叶轮5的轴承室内,动叶轮组件的动叶轮2与粉末冶金轴套3固定在一起,粉末冶金轴套3由过盈配合套在转子组件6上,风罩1压装在定叶轮5上,支架9与定子组件8、定叶轮5之间由螺丝7固定。

采用上述方案制成一种可以显著提高电机稳定性、降低装配要求、降低电机制造成本、减少电机零部件,提高生产效率,便于电机自动化生产,提高电机质量的一致性,提高了电机批量性的寿命与质量的一致性。

电机通电后转子组件6通过粉末冶金轴套3带动动叶轮2高速旋转,使风罩1进风口处形成负压真空进而形成吸力,将空气吸入,空气由动叶轮2进入定叶轮5,并由定叶轮5风道导出,支架9与定子组件8定叶轮5之间有螺丝7固定,粉末冶金轴套3精度极高,可以保证与动叶轮2固定的结合力,装配时无需员工反复放置轴套、垫片、动叶轮在转子组件上再锁螺帽,只需要简单工装将动叶轮组件压装在转子组件上,减少了电机部件,降低了电机的制造成本,也便于电机的自动化生产,由于压装的尺寸由工装保证,避免员工手法不同导致电机的装配不良,提高了电机装配的质量一致性,提高了电机批量性的寿命与质量的一致性,所述动叶轮组件动叶轮为铝合金材质或铁合金材质,,所述粉末冶金轴套材质为铁合金或铜合金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