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张线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84479阅读:6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张线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金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耐张线夹。



背景技术:

耐张线夹在工作中即可实现对架空输电线的引流,又实现对架空输电线和耐张绝缘子之间的固定,目前常见的耐张线夹包括张线夹本体、钢锚、引流板和引流线夹。耐张线夹对架空输电线的引流一般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通过将架空输电线套入耐张线夹本体内;

2、通过引流线夹连接导线,其中引流板固定连接在耐张线夹本体上,引流线夹连接在引流板上。

传统的耐张线夹本体部分与引流板采用焊接连接,导电性能受焊接质量影响较大,并且传统耐张线夹钢锚位置压接时需要测量后划线定位安装位置,较为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导电性能好、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的耐张线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耐张线夹,一端开口的中空管体的开口端设有侧向延伸的引流板,所述管体的开口端插入有钢锚,所述引流板通过固定螺栓与引流线夹固定,所述管体和引流板为整体成形结构。

所述管体为铝管,所述引流板为铝板。

所述引流板的同一侧设有两条延伸至管体的限位加强筋,所述引流线夹固定在两条限位加强筋之间。

所述引流板的侧向偏斜角度与管体的轴线夹角为110-130度。

所述钢锚包括锚头和嵌入杆,所述嵌入杆固定在管体内,所述锚头位于嵌入杆一侧的端面与管体开口端的端面相平行。

所述管体开口端的端面与管体的轴线垂直。

所述锚头包括U型槽和固定在U型槽上的开口销。

本实用新型耐张线夹采用一体式线夹本体及引流板结构,使该耐张线夹具有更低更稳定的电阻;同时管状的线夹本体末端向下90°,能准确定位钢锚压接位置,钢锚杆部凹槽处加长加深,有效增加钢锚与管状线夹本体的握力,同时节省原材料,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耐张线夹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钢锚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管体;2、钢锚;3、开口销;4、固定螺栓;5、引流线夹;6、引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耐张线夹包括耐张线夹本体、钢锚2和引流线夹5,其中耐张线夹本体由管体1和引流板6整体成形构成,如可以采用一次铸造成型方式制造,即管体1和引流板6为一个整体结构,能保证整体具有较低的电阻值,也能提高管状本体的有效使用长度,优选管体1和引流板6均采用铝制材料,即使得线夹整体轻便,也能保证较好的导电效率。

引流板6上设有安装孔,引流板6通过固定螺栓4与引流线夹5固定,由于管体1为铝管,引流板6为铝板,其硬度相对较低,管体1和引流板6的连接部位容易发生弯折,甚至断裂,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引流板6的同一侧设有两条延伸至管体1的限位加强筋,引流线夹5固定在两条限位加强筋之间,这样既能保证管体1和引流板6连接的可靠性,也能避免发生过度弯折,并能限制引流线夹5的侧向位移,即提高其固定的可靠性,也方便通过固定螺栓4固定两者。限位加强筋也与管体1和引流板6为一个整体结构。

中空管体1开口端的端面与管体1轴线垂直,引流板6向侧向延伸,引流板6的侧向偏斜角度与管体1的轴线夹角为110-130度,最佳角度为120度,可避免在压接时引流板6干涉液压钳操作,方便施工进行。

钢锚2包括锚头和嵌入杆,嵌入杆固定在管体1内,锚头位于嵌入杆一侧的端面与管体1开口端的端面相平行。可再安装时进行定位钢锚2压接部位,无需测量、划线进行位置确定,节省了安装时间,提升了安装效率,且能准确定位钢锚2压接位置节省原材料成本。嵌入杆与管体1过盈配合,嵌入杆上设有凹槽,保证固定的可靠性,凹槽处加长加深,有效增加钢锚2与管状线夹本体的握力。锚头包括U型槽和固定在U型槽上的开口销3,通过带U型槽的钢锚2组件,可直接与金具的板部连接。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