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功率密度直流转交直流功率转换器的抗流圈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0286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高功率密度直流转交直流功率转换器的抗流圈模块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与一种抗流圈模块结构有关,尤其是指一种高功率密度直流转交直流功率转换器的抗流圈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按,各种功率转换器已广泛用于电子电路,以提供稳定的定电压或定电流,其功能主要是将输入电源的型式转换成负载所需要的电源型式,一般功率转换器由功率开关元件、电能储存与滤波元件、检测与控制元件所组成,由此,透过该检测与控制元件控制该功率开关元件,将该电压或电流予以调变(切换与整流),并以该电能储存与滤波元件,提供转换电能所需要的滤波与暂时储能,而该功率转换器于功率转换期间,将电源供给的部份能量转换为热能,热能多集中于该功率转换器的功率芯片以及抗流圈,抗流圈广泛使用在网络、电信、电脑、交流电源和周边设备上,其用以滤波、抑制杂讯及抗电磁干扰(EMI),抗流圈由多组线圈缠绕在同一磁环铁芯所组成,由于该功率转换器为全天候不停顿的运作,也因此该功率转换器的散热尤其重要。

然而,由于该等抗流圈于高度限制的机箱内往往采横向设置,使热能易集中于该抗流圈底部,而该等功率芯片与其他电子零件一般直立设置于电路板上,因而遮蔽了风扇的风力吹送,无法提供顺畅的散热路径,导致所产生的热能集中于功率芯片及抗流圈,容易造成功率转换器过热而停止作动、故障及毁损的缺点,有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在观察到上述缺失后,乃秉持者精益求精的精神,潜心研究改良,而终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功率密度直流转交直流功率转换器的抗流圈模块结构,其可在高功率密度的机箱内,仍能达到极佳的散热效果,可使抗流圈所产生的热能不易聚集,容易透过风传导至外界,以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功率密度直流转交直流功率转换器的抗流圈模块结构,该功率转换器包含有一机箱,且该机箱内设有该抗流圈模块,另该机箱的两侧分别有多个进风孔及多个排风孔,而该机箱一侧设有一风扇单元,又,该抗流圈模块包含有一底板,其横向设于该机箱底部上,该底板透过多个支撑柱与该机箱底部固接,使该底板与该机箱底部形成有一间隙,且该底板穿设有多个第一散热孔;以及一立柱,其纵向设立于该底板上,该立柱具有两对称的削平面,该些削平面为该立柱两侧的纵向切面;以及一抗流圈,其套设于该立柱上,且该抗流圈的内环壁与该些削平面间分别形成有一散热空间,且该散热空间位于该些第一散热孔的上方;以及一顶板,其盖设于该立柱的另一端,使该顶板与该底板通过该立柱而夹固该抗流圈,该顶板对应该底板的第一散热孔设有一第二散热孔,该第一散热孔、该第二散热孔与该散热空间相通形成一导气通道。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抗流圈模块具有二立柱以及二抗流圈。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立柱下方套设有二第一绝缘垫片,使该些第一绝缘垫片夹设于该底板与该抗流圈之间,又,该立柱上方亦套设有二第二绝缘垫片,使该些第二绝缘垫片夹设于该顶板与该抗流圈之间。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些第一绝缘垫片以及该些第二绝缘垫片为具有弹性的硅胶。

作为优选方案,其中,该抗流圈环设有一束带,且该束带与该抗流圈之间夹设有一温度感知器。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高功率密度直流转交直流功率转换器的抗流圈模块结构,当该功率转换器作动时,该抗流圈会产生热能,透过该风扇单元,引导外部空气由该机箱的进风孔进入该机箱,将该抗流圈所产生的热能,经该间隙以及该导气通道排出,并透过该机箱的排风孔排放至外部,使本实用新型可在高功率密度的机箱内仍能达到极佳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抗流圈模块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抗流圈模块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以显示抗流圈模块设于机箱内的状态。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以显示抗流圈模块的导气通道。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示意图,以显示抗流圈模块热传导的状态。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 抗流圈模块

101 功率转换器

102 机箱

103 进风孔

104 排风孔

105 风扇单元

10 底板

11 支撑柱

12 间隙

13 第一散热孔

20 立柱

21 削平面

22 第一绝缘垫片

23 第二绝缘垫片

30 抗流圈

31 散热空间

32 束带

33 温度感知器

40 顶板

41 第二散热孔

42 导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以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以及组合分解图,其揭示一种高功率密度直流转交直流功率转换器的抗流圈模块结构,该功率转换器101包含有一机箱102,且该机箱102内设有该抗流圈模块100,另该机箱102的两侧分别有多个进风孔103及多个排风孔104,而该机箱 1012一侧设有一风扇单元105,可引导外部空气由等进风孔103进入该机箱 102内,经该些排风孔104排出至外部,接着,请参考图3、图4以及图5 所示,该抗流圈模块100包含有:

一底板10,其横向设于该机箱102底部上,该底板10透过多个支撑柱 11与该机箱102底部固接,使该底板10与该机箱102底部形成有一间隙 12(如图6所示),且该底板10穿设有多个第一散热孔13。

至少一立柱20,于本实施例中,该抗流圈模块100设有二立柱20,其纵向螺设于该底板10上,该立柱20具有二对称的削平面21,该些削平面 21为该立柱20两侧的纵向切面。

至少一抗流圈30,于本实施例中,该抗流圈模块100设有二抗流圈30,其套设于该立柱20上,且该抗流圈30的内环壁与该些削平面21间分别形成有一散热空间31(如图6所示),且该散热空间位于该些第一散热孔的上方,另该抗流圈30环设有一束带32,且该束带32与该抗流圈30之间夹设有一温度感知器33,又,该立柱20下方套设有二第一绝缘垫片22,使该些第一绝缘垫片22夹设于该底板10与该抗流圈30之间,该些第一绝缘垫片 22为具有弹性的硅胶。

一顶板40,其盖设于该立柱20的另一端,使该顶板40与该底板10通过该立柱20而夹固该抗流圈30,又,该顶板40对应该底板10的第一散热孔13设有一第二散热孔41,该第一散热孔13、该第二散热孔41与该散热空间31相通形成一导气通道42,另该立柱20套设有二第二绝缘垫片23,该些第二绝缘垫片23夹设于该顶板40与该抗流圈30之间,且该些第二绝缘垫片23为具有弹性的硅胶。

请再参阅图6以及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以及使用示意图,当该功率转换器101作动时,该些抗流圈30产生热能,并传导热能至该些抗流圈30周围,同时该风扇单元105引导外部空气经该机箱102的进风孔103进入该机箱102,对该些抗流圈30进行散热,由于该底板10透过该些支撑柱11与该机箱102底部固接,使该底板10与该机箱102底部形成有该间隙12,使该些抗流圈30的下方形成有顺畅的散热路径。又,该些抗流圈30利用其散热空间31与该些第一散热孔13与该些第二散热孔41形成该导气通道42,因此,当该风扇单元105引导外部空气进行风力吹送时,可轻易引导风由该些导气通道42进行散热,并经由该排风孔104排至外部,因此,透过该间隙12以及该导气通道42,使风力散热路径不受该些抗流圈 30阻碍,进一步使热能不易聚集于该些抗流圈30下方,使得该功率转换器 101不会因过热而容易导致故障。

值得一提的是,该温度感知器33可感应该些抗流圈30的温度,让使用者可知道运转时的温度,以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该该功率转换器101过热故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