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配电机柜的轻载侧横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8863阅读:37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配电机柜的轻载侧横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配电机柜的轻载侧横梁。



背景技术:

目前,在框架式机柜系统中,侧面安装横梁与框架的安装结合部的结构依据框架冷弯型钢的截形而变,传统机柜框架的冷弯型钢截形一般只提供两个垂直的安装面,紧固件与卡扣结构需共面布置;因为模数化原则的要求,侧安装横梁的材料厚度不能根据需要而改变,这就造成在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用于配电机柜的轻载侧横梁,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得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挂扣部位、紧固件孔位布置在两个面上,并且其不需要与框架立柱连接从而改善侧横梁的受力状况。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配电机柜的轻载侧横梁,包括基板,于基板设置纵边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用于与机柜框架的立柱辅助面抵接的第一安装侧板,于所述基板设置横边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安装侧板,所述第二安装侧板的外侧弯折形成延伸部;于所述基板的表面分布多个呈阵列布置的第一模数孔及第一模数槽,于各第二安装侧板的表面也分别多个互为间隔的第二模数孔及第二模数槽;于各第一安装侧板的表面分别开设用于贯穿自攻螺钉的紧固过孔、跨面工艺槽及一组定位切舌。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基板、第二安装侧板及延伸部连接形成C型折弯结构;

所述基板于各第一安装侧板之间形成夹角α,所述夹角α的角度范围值为135°±1°;

所述定位切舌为沿第一安装侧板一侧向外延伸的凸台结构,各定位切舌互为对立的一面形成用于限位、转接载荷的切舌相对面;

跨面工艺槽的布置使所述第一安装侧板的一侧形成用于匹配自攻螺钉盘头形状的上半圆垫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增加机柜框架内部电气元件的安装空间,尤其是宽度Y方向的安装空间,同时其增加X方向的空间满足后续对横梁材料厚度作出的改变,其可适应不同重量的电器元器件的安装要求,本实用新型的布置可以不与机柜框架的立柱安装面连接,其挂扣部位及紧固孔布置在两个斜面上,使本实用新型的受力情况得到有效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Ⅰ。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Ⅱ。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机柜框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在A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3在B处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气元件托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Ⅰ;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电气元件托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Ⅱ。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与电气元件托板、机柜框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与电气元件托板、机柜框架的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图10为图9在F-F方向的剖视图。

图11为图9在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2为图11在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

11、第一安装侧板;111、紧固过孔;112、跨面工艺槽;113、定位切舌;114、切舌相对面;12、锁紧面;121、半圆垫圈;13、基板;131、第一模数孔;132、第一模数槽;14、第二安装侧板;141、第二模数孔;142、第二模数槽;15、延伸部;

2、机柜框架;21、立柱辅助面;211、辅助面模数槽;212、辅助面模数孔;213、辅助面槽边;22、立柱安装面;23、自攻螺丝;

3、电气元件托板;31、托板承载面;32、托板紧固立面;33、托板限位立面;34、托板定位面;35、定位面过孔;36、立面过孔;

4、电气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用于配电机柜的轻载侧横梁包括基板13,于基板13设置纵边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用于与机柜框架2的立柱辅助面21抵接的第一安装侧板11,于基板13设置横边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第二安装侧板14,第二安装侧板14的外侧弯折形成延伸部15;基板13、第二安装侧板14及延伸部15连接形成C型折弯结构。基板13于各第一安装侧板11之间形成夹角α,夹角α的角度范围值为135°±1°。于基板13的表面分布多个呈阵列布置的第一模数孔131及第一模数槽132,于各第二安装侧板14的表面也分别多个互为间隔的第二模数孔141及第二模数槽142;于各第一安装侧板11的表面分别开设用于贯穿自攻螺钉23的紧固过孔111、跨面工艺槽112及一组定位切舌113。定位切舌113为沿第一安装侧板11一侧向外延伸的凸台结构,如图4、图5所示,各定位切舌113互为对立的一面形成用于限位、转接载荷的切舌相对面114。上述跨面工艺槽112的布置使第一安装侧板11的一侧形成用于匹配自攻螺钉23盘头形状的上半圆垫圈121。

如图6、图7所示,与本实用新型配套使用的电气元件托板3包括用于放置电气元件4的托板承载面31,托板限位立面33与本实用新型的基板13抵接,托板定位面34的底面第二安装侧板14抵接,如图8所示,通过定位面过孔35、立面过孔36在自攻螺钉23的锁紧固定下,电气元件托板3的位置完全固定,其与本实用新型搭建了一个组合的稳定结构,电气元件4的重力G通过电气元件托板3传递至本实用新型,而本实用新型又固接于机柜框架2,因此载荷最终由机柜框架2来承担。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安装过程如下:

如图1至图12所示,在安装过程中,定位切舌113嵌入机柜框架2的立柱辅助面21的辅助面槽边213,切舌相对面114夹住辅助面槽边213,第一安装侧板11紧贴立柱辅助面21、辅助面模数槽211,使得本实用新型得到完全定位,自攻螺钉23贯穿紧固过孔111,将本实用新型锁入辅助面模数孔212中,因跨面工艺槽112形成的锁紧面12中的上半圆垫圈121使自攻螺钉23的紧固更加可靠,同时避开了α角折线的干涉,从而使本实用新型侧横梁的厚度t发生变化,同时自攻螺钉23的盘头部位不会与其他结构特征干涉。通过上述α角,使得如图11所示的第一安装侧板11之间形成以点0为圆心,夹角为ω的扇形区域,其更有助于装配的顺利进行。

如图8至图12所示,在机柜框架2中立柱安装面22之间的宽度为Y,当本实用新型安装于机柜框架2后,如图8、图12所示,在机柜框架2的左右两端会分别增加线性尺寸X,该尺寸是由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改进而增加的,因此为后续材料厚度的改变留下了可调节的区间。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