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配电机柜的重载侧横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88862阅读:5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配电机柜的重载侧横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配电机柜的重载侧横梁。



背景技术:

在框架式机柜系统中,侧面安装横梁与框架的安装结合部的结构依据框架冷弯型钢的截形而变,传统机柜框架的冷弯型钢截形一般只提供两个垂直的安装面,紧固件与卡扣结构需共面布置;在遵循模数化原则的要求前提下,针对电气工程项目的不同需要,必须要有适应多种要求的侧面安装横梁的多种结构型式。据统计,大多客户对侧面安装横梁的强度及其能否承受较重的载荷比较关注,因此要迫切需要设计一种能承受大重量载荷的侧横梁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用于配电机柜的重载侧横梁,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多个紧固点并分布在不同的构造面上,使侧横梁的承载力加强,其能分流载荷,满足客户需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配电机柜的重载侧横梁,包括基板,在所述基板设置纵向边的两端分别沿基板同一侧连续弯折形成一体连接的过渡折边、第一定位板及第二定位板;在所述基板设置横向边的两端分别沿基板的同一侧连续弯折形成安装板及加强折边;于基板的基板安装面上开设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第一模数槽、第一模数孔,于所述安装板上也开设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第二模数槽及第二模数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板倾斜布置,在所述第一定位板的倾斜面上向外延伸形成凸起的切舌,所述第一定位板与基板安装面之间形成夹角α,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45°±1°;

所述切舌由凸起折面及切口端面连接构成截面为角状的结构;

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表面开设多个第一过孔,于第二定位板的表面开设多个第二过孔,于基板安装面上还分布多个第三过孔,所述第三过孔为腰形孔;于各第三过孔的外圈处、在所述基板安装面形成第一锁紧面;

所述第二定位板与过渡折边互为平行布置,所述第二定位板相对与基板安装面呈垂直布置;

各安装板均与基板安装面呈垂直布置,各加强折边均与所述基板安装面平行;

过渡折边、第一定位板及第二定位板之间形成沿纵向基准面布置的“C”型折弯件;所述基板、安装板及加强折边之间形成沿横向基准面布置的“C”型折弯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通过在第一定位板上增设切舌,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承载量更大,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安装板等形成多个不同的构造面,其可以产生抗剪力来平衡受力,本实用新型与机柜框架连接后无任何紧固件外露,为电气元件托板及其他构件的安装带来了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图2在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7为图4在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与机柜框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与机柜框架连接的侧视图。

图10为图9在C-C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在F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9在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在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2在E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电气元件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机柜框架与本实用新型及电气元件托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17为电气元件托板安装电气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在H-H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基板;11、第一定位板;1101、第一锁紧面;12、第二定位板;1201、第二锁紧面;13、切舌;131、受剪面;132、凸起折面;133、切口端面;14、第一过孔;15、第二过孔;16、基板安装面;161、过渡折边;162、第一模数槽;163、第一模数孔;17、安装板;171、第二模数槽;172、第二模数孔; 18、加强折边;19、第三过孔;111、纵向基准面;112、横向基准面;

2、机柜框架;21、宽度安装面;211、第三模数槽;212、第三模数孔; 22、机柜辅助面;221、辅助面模数槽;222、辅助面模数孔;23、深度安装面; 24、自攻螺钉;

3、电气元件托板;31、托板承载面;32、第一紧固面;33、第一限位面; 34、第二紧固面;35、第二限位面;36、托板第一过孔;37、托板第二过孔; 38、托板第一折边;39、托板第二折边;

4、电气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用于配电机柜的重载侧横梁包括基板1,在基板 1设置纵向边的两端分别沿基板1同一侧连续弯折形成一体连接的过渡折边 161、第一定位板11及第二定位板12;如图1、图4所示,在基板1设置横向边的两端分别沿基板1的同一侧连续弯折形成安装板17及加强折边18;于基板1的基板安装面16上开设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第一模数槽162、第一模数孔 163,于安装板17上也开设多个呈阵列分布的第二模数槽171及第二模数孔172;如图2所示,第一定位板11倾斜布置,在第一定位板11的倾斜面上向外延伸形成凸起的切舌13,如图7所示,切舌13由凸起折面132及切口端面133连接构成截面为角状的结构,在切舌13上形成受剪面131其定位和承受分流的主要载荷作用。第一定位板11与基板安装面16之间形成夹角α,夹角α的角度范围为45°±1°。

如图1至图7所示,于第一定位板11的表面开设多个第一过孔14,于第二定位板12的表面开设多个第二过孔15,于基板安装面16上还分布多个第三过孔19,第三过孔19为腰形孔;于各第三过孔19的外圈处、在基板安装面 16形成第一锁紧面1101。第二定位板12与过渡折边161互为平行布置,第二定位板12相对与基板安装面16呈垂直布置。各安装板17均与基板安装面16 呈垂直布置,各加强折边18均与基板安装面16平行。上述基板1、过渡折边 161、第一定位板11及第二定位板12之间形成沿纵向基准面111布置的“C”型折弯件;基板1、安装板17及加强折边18之间形成沿横向基准面112布置的“C”型折弯件。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安装过程如下:

如图8至图14所示,在安装时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定位板11与机柜框架2 的机柜辅助面22相抵接(如图11所示),在该抵接过程中第二定位板12与机柜框架2的宽度安装面21抵接(如图14所示),并且在该安装过程中,第一定位板11上的切舌13嵌入机柜框架2中机柜辅助面22的辅助面模数槽221 中,然后在第一定位板11及第二定位板12的各模数孔内安装自攻螺钉24,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于机柜框架2的安装。在上述安装过程中,基板安装面16 与机柜框架2的深度安装面23共面。

如图15、图16所示,在安装好本实用新型后还需要安装电气元件托板3,电气元件托板3的左右两端连续折弯形成第一限位面33及第二限位面35,在电气元件托板3的前后两端连续折弯形成托板第一折边38及托板第二折边39。上述电气元件托板3的第一限位面33与本实用新型的基板1的基板安装面16 抵接,同时电气元件托板3的第二限位面35与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板17的表面抵接,然后通过分布在第一限位面33的托板第一过孔36、分布在第二限位面 35的托板第二过孔37、以及基板安装面16及安装板17上的各模数孔来锁入自攻螺钉24,从而完成本实用新型于电气元件托板3的安装,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基板安装面16上无任何紧固件,因此可以根据实际安装要求,沿机柜框架2 的深度方向,前后调节电气元件托板3的位置。

如图16、图17及图18所示,电气元件4的重力施加在电气元件托板3 的托板承载面31上,通过第一紧固面32、第二紧固面34及自攻螺钉24的组合将重力传递至本实用新型,而本实用新型通过切舌13、第一定位板11、第一锁紧面1101、第二定位板12、第二锁紧面1201及自攻螺钉24的组合,将电气元件载荷全部转移至机柜框架2,这样本实用新型就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组成了一个上中下的三级构件系统。

如图18所示,当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机柜框架2上后,基板安装面16、安装板17上无任何障碍,使得电气元件托板3可沿本实用新型的长度方向以模数单位微调或移动,同时电气元件托板3上的托板第一折边38、托板第二折边39不会碰到干涉物。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其通过在第一定位板上增设切舌,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承载量更大,本实用新型由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安装板等形成多个不同的构造面,其可以产生抗剪力来平衡受力,本实用新型与机柜框架连接后无任何紧固件外露,为电气元件托板及其他构件的安装带来了便利性。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