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管式发电机空冷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183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管式发电机空冷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冷冷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热管式发电机空冷冷却装置,属于发电机冷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电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定子、转子的各种损耗会在电机的内部产生大量热量,如果不及时对电机进行冷却,会造成发电效率降低,严重时造成电机损坏。目前,中低功率发电机一般采用的是空-空冷却器为发电机试实施冷却,现有的空-空冷却器被固定在发电机机箱的顶部,即冷却器的外部风机抽吸环境冷空气并通过换热管束内部升温后通过导风罩排出,电机内部的热空气通过辅助风机将热空气送入冷却器箱体内,使得热空气与换热管束外表面换热降温后再回到电机内部,从而实现电机的降温。该种结构的冷却方式,由于需要增设电机内部的风路循环,这样,不仅增加了循环风机的电能损耗,还给电机内部的密封增加了难度,另外,由于冷空气在管束内部流动,结垢后使得清洁难度也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冷却效率高,以及能耗低的热管式发电机空冷冷却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管式发电机空冷冷却装置,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包括定子、转子和转轴,所述转子与转轴转动配合,且定子设在转子的外周;其创新点在于:

还包括风机、换热器组件、导风罩和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设在发电机的定子的外周,所述风机的出口与换热器组件的一端相连通,导风罩与换热器组件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外壳和冷凝管,所述换热器外壳内设有多根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具有注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外壳和蒸发管,所述冷却外壳内设有多根蒸发管,且冷却外壳固定连接在发电机的定子的外周;

所述换热器组件的每根冷凝管的出液口分别与冷却外壳内相应的蒸发管相连通,且冷凝管和蒸发管构成热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组件的换热器外壳安装在冷却组件的冷却外壳的顶部,且风机和导风罩分别设在换热器组件的两端,所述风机的出口与换热器外壳的一端相连通,导风罩与换热器外壳的另一端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组件的冷凝管的管体的外周壁上设有与其互为一体或固定连接的散热翅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散热翅片呈螺旋状设在冷凝管的外周壁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组件的每根冷凝管的一端分别与冷却外壳内相应的蒸发管密封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凝管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接口,蒸发管的一端设有内螺纹接口,所述冷凝管的外螺纹接口通过密封圈与蒸发管的内螺纹接口密封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凝管的一端设有六角凸台,且六角凸台位于外螺纹接口的内侧。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冷却组件的冷却外壳由两个对合式的外壳半体密封连接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组件的冷凝管为直管,所述冷却组件的蒸发管为弧形管。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热管式发电机空冷冷却装置后,由于本实用新型还包括风机、换热器组件、导风罩和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设在发电机的定子的外周,所述风机的出口与换热器组件的一端相连通,导风罩与换热器组件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换热器组件包括换热器外壳和冷凝管,所述换热器外壳内设有多根冷凝管,所述冷凝管具有注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外壳和蒸发管,所述冷却外壳内设有多根蒸发管,且冷却外壳固定连接在发电机的定子的外周;所述换热器组件的每根冷凝管的出液口分别与冷却外壳内相应的蒸发管相连通,且冷凝管和蒸发管构成热管;与现有的发电机空-空冷却器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单独设置电机内部的热空气回路,直接将冷却组件的冷却外壳制成冷却水套的结构,不仅减少了内部风机的电能消耗,还简化了电机的内部结构,提高了电机密封等级。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热管的散热方式,提高了冷却器的换热器效率;另外,外部冷却空气在冷凝管的外侧流动,结垢后只需要打开换热器壳体即可进行清洁。因此,本实用新型仅结构简单、便于清洁,而且冷却效率高,以及能耗低,具有明显的增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冷凝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风机,2-换热器组件,3-导风罩,4-冷却外壳,5-换热器外壳,6-冷凝管,7-外壳半体,8-内螺纹接口,9-蒸发管,10-定子,11-转子,12-转轴,13-注液口,14-散热翅片,15-管体,16-六角凸台,17-外螺纹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给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

如图1、2、3所示,一种热管式发电机空冷冷却装置,包括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包括定子10、转子11和转轴12,所述转子11与转轴12转动配合,且定子10设在转子11的外周;

还包括风机1、换热器组件2、导风罩3和冷却组件,所述冷却组件设在发电机的定子10的外周,所述风机1的出口与换热器组件2的一端相连通,导风罩3与换热器组件2的另一端相连通;

所述换热器组件2包括换热器外壳5和冷凝管6,所述换热器外壳5内设有多根冷凝管6,所述冷凝管6具有注液口13和出液口;所述冷却组件包括冷却外壳4和蒸发管9,所述冷却外壳4内设有多根蒸发管9,且冷却外壳4固定连接在发电机的定子10的外周;

所述换热器组件2的每根冷凝管6的出液口分别与冷却外壳4内相应的蒸发管9相连通,且冷凝管6和蒸发管9构成热管。

如图1所示,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紧凑,且占用空间小,所述换热器组件2的换热器外壳5安装在冷却组件的冷却外壳4的顶部,且风机1和导风罩3分别设在换热器组件2的两端,所述风机1的出口与换热器外壳5的一端相连通,导风罩3与换热器外壳5的另一端相连通。

如图3所示,为了增加冷凝管的换热面积,所述换热器组件2的冷凝管6的管体15的外周壁上设有与其互为一体或固定连接的散热翅片14。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加合理,所述散热翅片14呈螺旋状设在冷凝管6的外周壁上。当然,并不局限于此,所述散热翅片14的布置也可以是其它形式。

如图2所示,为了防止热管内的循环工质泄露,所述换热器组件2的每根冷凝管6的一端分别与冷却外壳4内相应的蒸发管9密封连接。所述冷凝管6的一端设有外螺纹接口17,蒸发管9的一端设有内螺纹接口8,所述冷凝管6的外螺纹接口17通过密封圈与蒸发管9的内螺纹接口8密封连接。

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通过扳手或其它工具紧固六角凸台16,使冷凝管6的外螺纹接口17与蒸发管的9的内螺纹接口8相连接,所述冷凝管6的一端设有六角凸台16,且六角凸台16位于外螺纹接口17的内侧。

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将所述冷却组件与发电机进行装配,所述冷却组件的冷却外壳4由两个对合式的外壳半体7密封连接而成。

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合理性,所述换热器组件2的冷凝管6为直管,所述冷却组件的蒸发管9为弧形管。

本实用新型所述冷凝管6和蒸发管9的数量根据电机的发热量所决定。

本实用新型由冷凝管6和蒸发管9构成的热管的工作原理:在加热蒸发管9时,其管内的工作液体受热蒸发,并带走热量,该热量为工作液体的蒸发潜热,蒸汽从中心通道流向冷凝管6,凝结成液体,同时放出潜热,在毛细力的作用下,液体回流到蒸发管9内,这样,就完成了一个闭合循环,从而将大量的热量从蒸发管9传到冷凝管6。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过程为:

当发电机工作时,电机内部的转轴12、转子11和定子10等部件产生的热量首先传递给冷却外壳4,所述冷却外壳4内部的多根蒸发管9再将热量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冷凝管6,所述风机1引入大量的外部冷空气与冷凝管6进行热量交换,使得外部冷空气吸收热量后通过导风罩3排出。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发电机空-空冷却器相比较,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单独设置电机内部的热空气回路,直接将冷却组件的冷却外壳制成冷却水套的结构,不仅减少了内部风机的电能消耗,还简化了电机的内部结构,提高了电机密封等级。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热管的散热方式,提高了冷却器的换热器效率;另外,外部冷却空气在冷凝管的外侧流动,结垢后只需要打开换热器壳体即可进行清洁。因此,本实用新型仅结构简单、便于清洁,而且冷却效率高,以及能耗低,具有明显的增益效果。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