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风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69636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风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风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风罩。



背景技术:

冷却方式为IC411结构(全封闭,自带风扇冷却)的圆筒形电机中,电机的转动轴后端均带有外风扇,外风扇外面均设有与电机后端端盖相连接的风罩,以形成从后往前流动的外风路,外风路流经电机机座表面时,带走其表面热量,达到冷却电机的效果。常见的风罩主要由风罩筒、吸风嘴、网窗构成,如图1所示,风罩筒1的后端设有后侧壁,且所述后侧壁上同轴开设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内同轴设有吸风嘴;所述吸风嘴主体呈筒状,吸风嘴的后端与后侧壁相固连,所述吸风嘴2外罩设有网窗3,风罩筒1内设有风扇7且所述风扇的转动轴与电机的转动轴相连接,如图2和图3所示,在电机上安装风罩时,风罩筒1前端套设于电机后端盖4的搭子16构成的外圆上,从风罩筒1外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由于风罩筒1采用薄钢板卷成筒后焊接制成,钢板材料较薄,无法精加工,且在卷筒及焊接时容易发生变形,故风罩筒的内孔误差较大。根据制造经验,风罩筒与电机后端盖的高搭子外圆的单边间隙a至少设计为为2.5mm,才能实现二者顺利安装连接,但是,由于风罩筒的内孔直径误差较大,造成风罩筒往往不能套住高搭子外圆,导致无法安装。

同时,由于风罩筒较薄,安装吸风嘴后,也难以对吸风嘴内孔进行加工,故风罩筒内孔与吸风嘴内孔的同轴度精度很低。

进一步地,由于风罩筒与后端盖间隙大、风罩筒与吸风嘴同轴度精度低、风罩筒易变形的缘故,风罩安装后,吸风嘴与风扇的扇叶外圆的间隙精度低、误差大,容易造成二者干涉相擦,根据制造经验,通常二者单边间隙b至少设计为为7mm,才能避免干涉。显然,目前的风罩结构中,即使避免了吸风嘴与风扇扇叶之间的干涉,也不能避免二者同轴度精度低的结果。风扇与吸风嘴同轴度精度低,在电机运行时,风扇旋转,会形成涡流,导致风扇效率低,影响电机冷却散热,同时会加剧通风涡流噪声。且对于该风罩结构,当风扇随电机轴一起旋转时,风从后端进入风罩,一部分风从风罩筒前端流出,进而流经机座表面的散热片,冷却电机,另一部分风则会在风罩筒内部循环,形成涡流,造成损失,导致风扇效率低、通风噪声大。

总之,由于目前的风罩结构与电机后端盖的连接方式不合理、风罩自身结构不稳定等,导致存在通风效率低、通风噪声大、易与风扇干涉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风罩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机风罩,能够保证风罩筒和风扇的同轴度,避免涡流产生,有效提升风扇效率,提高电机冷却能力,降低电机通风噪声。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机风罩,设置于电机的后端盖处,所述后端盖的外圆周上均布若干搭子,所述电机风罩包括风罩筒,所述风罩筒的后端同轴设有吸风嘴,风罩筒内同轴设有圆台状的导流罩,所述导流罩的大径端与风罩筒的前端相连接,导流罩的小径端与风罩筒的后端相连接,导流罩内同轴设有风扇,且所述风扇的转动轴与电机轴同轴连接,所述风罩筒的前端外同轴套设有法兰且所述法兰与风罩筒外圆周相固连,法兰的前端面贴设于所述搭子的后端面且法兰与搭子采用止口配接。

优选地,所述法兰的前端面沿周向设有凸止口,搭子的后端面对应于所述凸止口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凸止口相适配的凹止口;或,所述法兰的前端面沿周向设有凹止口,搭子的后端面对应于所述凹止口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凹止口相适配的凸止口。

优选地,所述电机风罩还包括筒状的消音罩,所述消音罩同轴连接于吸风嘴的后端,消音罩的后端封闭且消音罩沿圆周壁上设有若干网窗。

优选地,所述消音罩的后端内壁上设有吸音棉。

优选地,所述导流罩采用穿孔板制成,且导流罩与风罩筒之间的空腔内填充有吸音棉。

优选地,所述电机风罩上插设有消音堵头,所述消音堵头内开设有用于插设油管的油管孔。

优选地,所述消音堵头包括外盖板和内封板,所述外盖板和内封板之间的空间沿周向设有若干侧板以密封且由此形成的密封空间内填充有吸音棉。

优选地,所述内封板的弧度与导流罩的内壁弧度一致,以使得插设消音堵头后,导流罩的内壁仍保持均匀一致的圆台面。

优选地,所述外盖板的弧度与风罩筒的外壁弧度一致,且外盖板的边缘沿周向设有若干用于与风罩筒外壁相连接的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机风罩在装配吸风嘴后,能够对法兰上的止口的内外径以及吸风嘴的内径进行精加工,保证二者具有精确的同轴度,安装该电机风罩时,风罩筒与后端盖采取止口配合(后端盖的止口的加工制造也要保证精确的同轴度),单边间隙可控制在0~0.2mm以内,且得益于法兰上的止口与吸风嘴精确的同轴度,保证了吸风嘴内壁与风扇叶片外圆的间隙均匀,预防产生涡流,且据制造经验,吸风嘴内壁与风扇叶片外圆的间隙可减小到单边间隙3mm,由此大大增强了风扇的效率,减小损失,同时杜绝了吸风嘴与风扇叶片干涉相擦的隐患。

(2)本实用新型风罩筒内设有导流罩且导流罩的前端与风罩筒的前端相连接,后端与风罩筒的后端相连接(包括间接相连或直接相连),由此使得导流罩将风罩筒内的空间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导流罩内的气流空间,另一部分为导流罩外的吸噪空间,吸风嘴吸收气流后,气流顺着导流罩内壁流动至风罩筒前端,具有良好的导流效果,避免产生的涡流,减小气流损失;吸噪空间内设有第一加强筋板,使电机风罩的整体刚性加强,不管是在生产还是在使用过程中,电机风罩不易变形,增加了其可靠性;吸噪空间内以及消音罩后壁内设置的吸音棉,可以吸收部分噪声,起到降噪的效果;

(3)消音罩的网窗沿周向开设,改变了外风扇旋转产生的噪声的传播路径,使噪声在传播中能量损失加大,起到降噪效果;

(4)本实用新型在消音堵头插设的位置处不存在任何凹陷之处,气流可以平滑通过,避免产生涡流。

总之,本实用新型所述电机风罩具有通风效率高、噪声低、结构可靠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风罩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风罩与电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风罩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风罩与电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所述安装孔的设置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主视图;

图9为消音堵头和油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主视图;

图11为消音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主视图;

图13为图11的左视图;

图14为消音堵头左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主视图;

图16为消音堵头右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主视图;

图18为图5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风罩筒;2、吸风嘴;3、网窗;4、后端盖;5、电机;6、散热片;7、风扇;8、油管;9、凸止口;10、凹止口;

11、消音罩;12、导流罩;13、卡槽;14、法兰;15、气流方向;16、搭子;17、后侧壁;18、固定孔;19、吸音棉;20、第二加强筋板;21、第一连接罩;22、第二连接罩;23、安装孔;24、内封板;25、外盖板;26、侧板;27、油管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18所示,一种电机风罩,设置于电机5的后端盖4处,所述后端盖4的外圆周上均布若干搭子16(搭子即为后端盖沿外圆周方向分布的若干凸起),电机5的机身外设有若干散热片6,以增加散热面积,提高电机的散热效果。所述电机风罩包括风罩筒1,风罩筒1内同轴设有圆台状的导流罩12,导流罩12采用穿孔板制成,所述导流罩12的大径端与风罩筒1的前端相连接,导流罩12的小径端由前至后依次设有第一连接罩21和第二连接罩22,第一连接罩21为圆筒状,第二连接罩22为圆台状且后端为大径端,且第二连接罩22的后端与风罩筒1的后端相连接,由此,导流罩12、第一连接罩21和第二连接罩22的外壁与风罩筒1的内壁之间围合而成一空腔内,该空腔内沿周向均布若干第一加强筋板以加强结构的稳固性且该空腔内填充有吸音棉19;导流罩12内同轴设有风扇7,且所述风扇7的转动轴与电机轴同轴连接,风扇7用于吸入外部较冷的空气进入风罩内,风扇7吸入气流的过程中产生噪音,吸音棉19通过穿孔板的孔径吸收噪音,达到减噪的目的。

所述风罩筒1的前端外同轴套设有法兰14且所述法兰14与风罩筒1外圆周相固连,法兰14的前端面贴设于所述搭子16的后端面且法兰14与搭子16采用止口配接,风罩筒1上对应于搭子16的位置处开设有卡槽13以与搭子16相卡接,具体地,所述法兰14的前端面沿周向设有凸止口9,搭子16的后端面对应于所述凸止口9的位置处设有与所述凸止口9相适配的凹止口10,凸止口9插设于凹止口10内从而实现止口配合。

所述风罩筒1的后端设有后侧壁17,且所述后侧壁17上同轴开设有吸风口,所述吸风口内同轴设有吸风嘴2;所述吸风嘴2主体呈筒状且吸风嘴主体的外径与导流罩12小径端直径相当,吸风嘴2的后端设有用于与后侧壁17相固连的环形固定部,该环形固定部优选位于风罩筒1后端外。所述电机风罩还包括筒状的消音罩11,所述消音罩11同轴连接于吸风嘴2的后端,消音罩11的后端封闭且消音罩11沿圆周壁上设有若干网窗3。所述消音罩11的后端内壁上设有吸音棉19,用于降低外界空气初步吸入时的噪音,消音罩11沿圆周壁内部设有若干第二加强筋板20,以加强结构的稳固性。

图5中标示15代表本实用新型电机风罩内的气流方向,可以看出,气流在风扇7的驱动力下,由吸风嘴2吸入,顺着导流罩12的内壁从后至前流动,流出风罩筒1并流过电机5的表面,带走电机5的热量,实现散热,气流流动过程顺利流畅,无涡流产生。

所述电机风罩上开设有类长方体状的安装孔23,安装孔23内插设有消音堵头,所述消音堵头包括外盖板25和内封板24,所述外盖板25和内封板24之间的空间沿周向设有若干侧板26以密封且由此形成的密封空间内填充有吸音棉19,消音堵头内开设有用于插设油管8的油管孔27,油管8包括注油管和排油管,其用于给电机轴的轴承部分供排油,对应地,油管孔27既包括注油孔也包括排油孔。油管孔27由内而外依次穿过内封板24、吸音棉19和外封板25且油管孔27的轴向中心线与侧板26平行设置,同时油管孔27的轴向中心线沿垂直于外盖板25设置。所述内封板24的弧度与导流罩12的内壁弧度一致,以使得插设消音堵头后,导流罩12的内壁仍保持均匀一致的圆弧面,不会在消音堵头的位置处出现凹凸不平面,由此保证了吸入的气流顺利通过导流罩内壁,避免涡流的产生。所述外盖板25的弧度与风罩筒1的外壁弧度一致,且外盖板25的边缘沿周向设有若干用于与风罩筒1外壁相连接的固定孔18。为方便装配,本实用新型中的消音堵头由两个半部对合而成(具体见图14至17),且两个半部之间的分界线通过油管孔27的轴向中心线,两个半部的对合位置处各自设有固定孔18以实现两个半部之间的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消音堵头的设置,一方面使得注油管和排油管固定得更牢靠,另一方面也使得噪音不会在此处泄漏,保证良好的减噪效果。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替换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