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60344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太阳能电池是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一种,具有技术先进、性能优良、成本低廉和用途广泛等优点。其组件可应用于BI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光伏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充电宝、太阳能背包、太阳能帐篷、太阳能手电筒,太阳能汽车甚至太阳能飞机上。

而在柔性太阳能电池中,有一种以能被磁铁吸引的导电材料作衬底的电池,其结构如图1所示,太阳能电池主体100以能被磁铁吸引的导电材料作衬底,该衬底正面镀膜,背面为电池电极Ⅰ,太阳能电池主体100上具有电极Ⅱ引出端200,电极Ⅱ由栅极300引出。其两电极上下错位,无法用上下探针直接接入电源,且此类电池柔性大,在放置时较难固定。在电池性能分析过程中,由于没有针对此类电池的成套固定和接入电源装置,大量时间往往会花费在电池的固定以及电源两极的接入上,且易产生电池表面不平,电极接触不良等影响电池性能分析的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的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有效支撑并固定柔性太阳能电池,提高柔性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的效率及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的支撑装置,包括电池放置平面架、磁铁和汇流杆,所述电池放置平面架和所述汇流杆均为导体,所述磁铁吸附在所述电池放置平面架一侧的板面上,所述汇流杆在所述磁铁的磁力吸附作用下固定在所述电池放置平面架另一侧的板面上;所述汇流杆上设有第一电源连接线,所述电池放置平面架上设有第二电源连接线。

前述的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的支撑装置中,优选地,还包括架体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为2根,相对地安装在所述架体上,所述电池放置平面架可转动地安装在2根所述连接杆之间。

前述的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的支撑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架体包括底杆、主杆和横梁,所述底杆和所述主杆均为2根,所述主杆沿竖直方向布置,所述底杆沿水平方向布置,2根所述主杆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1根所述底杆;所述横梁至少为2根,固定设置在2根所述主杆之间。

前述的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的支撑装置中,优选地,2根所述主杆相对的侧面上设有滑轨,所述连接杆通过螺栓组件安装在所述滑轨上。

前述的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的支撑装置中,优选地,所述横梁为3根,其中两根所述横梁设置在所述主杆的顶部和底部。

前述的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的支撑装置中,优选地,所述连接杆采用绝缘材质制成,其包括安装段和角度调节段,二者为一体式“J”字形结构,所述安装段上自上至下依次设有平面架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二安装孔和所述螺栓组件安装在所述滑轨上;所述角度调节段上设有弧形角度调节孔,所述电池放置平面架的上端与所述平面架安装孔连接,下端与所述弧形角度调节孔连接。

前述的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的支撑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电池放置平面架上设有4个连接部,其中上面2个所述连接部通过转轴与所述平面架安装孔可转动连接,下面2个所述连接部通过锁紧件与所述弧形角度调节孔连接。

前述的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的支撑装置中,优选地,所述电池放置平面架的下部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汇流杆位于同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的支撑装置,包括电池放置平面架、磁铁和汇流杆,所述电池放置平面架和所述汇流杆均为导体,所述磁铁吸附在所述电池放置平面架一侧的板面上,所述汇流杆在所述磁铁的磁力吸附作用下固定在所述电池放置平面架另一侧的板面上;所述汇流杆上设有第一电源连接线,所述电池放置平面架上设有第二电源连接线。本实用新型填补了现有技术的空缺,使用专用支撑装置来代替现有的人工固定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性能测试效率。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池放置平面架来承载柔性太阳能电池,通过磁铁和汇流杆实现对柔性太阳能电池的有效固定,不但提高了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固定料率,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性能测试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柔性衬底太阳能电池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使用状态图;

图3是磁铁吸附在电池放置平面架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架体的轴测图;

图6是连接杆的轴测图;

图7是电池放置平面架的轴测图。

附图标记说明:1-架体,2-连接杆,3-电池放置平面架,4-磁铁,5-汇流杆,6-底杆,7-主杆,8-横梁,9-安装段,10-角度调节段,11-平面架安装孔,12-第一安装孔,13-第二安装孔,14-弧形角度调节孔,15-连接部,16-凸台,17-绝缘胶带,18-第一电源连接线,19-第二电源连接线,100-太阳能电池主体,200-电极Ⅱ引出端,300-栅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一种用于柔性太阳能电池性能测试的支撑装置,包括电池放置平面架3、磁铁4和汇流杆5,所述电池放置平面架3和所述汇流杆5均为导体,所述磁铁4吸附在所述电池放置平面架3一侧的板面上,所述汇流杆5在所述磁铁4的磁力吸附作用下固定在所述电池放置平面架3另一侧的板面上;所述汇流杆5上设有第一电源连接线18,所述电池放置平面架3上设有第二电源连接线19。

具体地,当对柔性太阳能电池进行性能测试时,先在电池放置平面架3的上部沿横向粘贴绝缘胶带17,然后将以能被磁铁4吸引的导电材料作衬底的柔性太阳能电池放于电池放置平面架3上,并使得电极Ⅱ引出端200置于绝缘胶带17上,太阳能电池主体100的背面(即电极Ⅰ)与电池放置平面架3直接接触。将汇流杆5放于电极Ⅱ引出端200上,并位于绝缘胶带17范围内,由于汇流杆5可以被磁铁4吸引,因此汇流杆5可以压紧电极Ⅱ引出端200。然后将第一电源连接线18和第二电源连接线19分别接入电源便可对柔性太阳能电池进行性能分析。

本实用新型充分利用了柔性太阳能电池可以被磁铁吸附的特性,通过电池放置平面架3和磁铁4实现对柔性太阳能电池的快速固定,有效提高了固定效率。由于电池放置平面架3和汇流杆5均为导体,所以汇流杆5可以连接各电极Ⅱ引出端200,再通过第一电源连接线18接入电源,而电池放置平面架3可以连接各电极Ⅰ,再通过第二电源连接线19接入电源,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柔性太阳能电池的电极不方便连接的问题。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架体1和连接杆2,所述连接杆2为2根,相对地安装在所述架体1上,所述电池放置平面架3可转动地安装在2根所述连接杆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连接杆2应当具备绝缘效果,优选采用绝缘材料制作;当然也可采用非绝缘材质,在采用非绝缘材质时需要在其外部通过刷绝缘涂层或套设绝缘套管等手段使其具备绝缘效果。

通过该结构设计,电池放置平面架3可通过连接杆2调节角度,以满足对柔性太阳能电池进行性能分析时对不同角度的需求。

为了防止因误操作使柔性太阳能电池从电池放置平面架3上脱落,导致电池损坏,优选地,如图7所示,电池放置平面架3的下部设有凸台16,凸台16与汇流杆5位于同侧。通过设置凸台16起到底部限位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柔性太阳能电池从电池放置平面架3上滑落。

下面对架体1做进一步说明,如图5所示,架体1包括底杆6、主杆7和横梁8,底杆6和主杆7均为2根,主杆7沿竖直方向布置,底杆6沿水平方向布置,2根主杆7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1根底杆6;横梁8至少为2根,固定设置在2根主杆7之间。采用这种结构的架体1不但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架体强度也能够满足使用需求。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2根主杆7相对的侧面上(即内侧面)设有滑轨,连接杆2通过螺栓组件安装在滑轨上,具体地,可将螺杆上的螺帽部分安装在滑轨内,将螺杆穿过连接杆2上的安装孔后通过螺母进行固定,需要说明的是,轨道结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当采用不同形式的轨道时,将螺栓组件替换成能够与相应轨道结构配合的连接件即可。横梁8优选为3根,其中两根横梁8设置在主杆7的顶部和底部。通过滑轨的设置,使连接杆2可沿着轨道在上面两根横梁8之间调节位置,实现对柔性太阳能电池在竖直方向上的调节。

如图6所示,优选地,连接杆2采用绝缘材质制成,其包括安装段9和角度调节段10,二者为一体式“J”字形结构,安装段9上自上至下依次设有平面架安装孔11、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13,连接杆2通过第一安装孔12和第二安装孔13和螺栓组件安装在滑轨上;角度调节段10上设有弧形角度调节孔14,电池放置平面架3的上端与平面架安装孔11连接,下端与弧形角度调节孔14连接。电池放置平面架3上设有4个连接部15,其中上面2个连接部15通过转轴与平面架安装孔11可转动连接,下面2个连接部15通过锁紧件与弧形角度调节孔14连接。

当需要调节电池放置平面架3的角度时,只需松动下面2个连接部15上的锁紧件,然后转动电池放置平面架3至合适角度,然后再扭紧锁紧件即可。通过角度调节结构的设置,在测试柔性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时,可以满足不同的角度需求,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