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器相电流极板及电机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41924阅读:597来源:国知局
驱动器相电流极板及电机驱动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驱动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驱动器相电流极板及电机驱动器。



背景技术:

自从发现电以来,电越来越成为大家必不可少的能量来源,电动机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动能的装置,近几年电动汽车迅猛发展,原来的内燃机被电动机所取代,带来的是节能环保等优点。现有的电动汽车一般为装有交流异步电机或者直流无刷电机,都有一个电机控制器总成,用于将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能够控制电机的三相交流电,驱动电机旋转。

现有的交流电机控制器总成通常具有一块底板以及位于底板上的罩壳,罩壳与底板围成一个控制器腔体,控制器内腔中设置有功率单元、功率板、控制板模块、输入接线柱以及外接交流电机的输出接线柱等,输入接线柱电连接于功率板,输出接线柱电连接于功率单元。

电机控制器接收蓄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并将直流电逆变转换成三相交流电输出,因此每一个功率模块对应于三相电机的一相,用于向电机输出U、V、W三相电源中的一相电源。每一功率模块设有两个接收直流电源的端子,分别用于接收正极电源及负极电源,并设有一个电流输出端子,向电机的一相输出电流信号。并且,两个直流电源端子与电流输出端子之间需要设置可控开关器件,即功率管,如晶闸管或IGBT等,用于对直流电进行控制。

现有的电机驱动器的相电流在电流较大时,电路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引起较大的发热,进而会影响电机驱动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器相电流极板,其结构简单、导电性能好。同时,其能较好地减少发热,保障电机驱动器的工作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驱动器,其具有结构简单和导流性能好的驱动器相电流板,并且,能较好地散热,工作性能较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驱动器相电流极板,用于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器包括功率单元,驱动器相电流极板包括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及导电柱,第二极板的一端与第一极板连接,第二极板远离第一极板的一端与导电柱连接,第一极板用于与功率单元的相电流正极输出端连接,第二极板用于与功率单元的相电流负极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极板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与功率单元的相电流正极输出端连接的正极连接端子。

进一步地,上述正极连接端子的延伸方向与导电柱的延伸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极板包括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的一端均与第一极板连接,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远离第一极板的一端均与导电柱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与第一极板位于同一平面,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平行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功率单元的相电流正极输出端连接的负极连接端子。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及第一极板的连接处呈“Y”形。

进一步地,上述第二极板还包括连接板,第一导电板通过连接板与第二导电板连接,且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及连接板连接呈“H”形。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及导电柱的数量为相对应的三个。

一种电机驱动器,包括基板、功率单元及驱动器相电流极板。电机驱动器包括功率单元,驱动器相电流极板包括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及导电柱,第二极板的一端与第一极板连接,第二极板远离第一极板的一端与导电柱连接,第一极板用于与功率单元的相电流正极输出端连接,第二极板用于与功率单元的相电流负极输出端连接。功率单元与基板连接,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分别与功率单元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器相电流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极板、第二极板及导电柱的数量为三个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驱动器相电流极板;110-第一极板;111-正极连接端子;120-第二极板;121-第一导电板;122-第二导电板;123-负极连接端子;124-连接板;130-导电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设置”、“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器相电流极板100的结构简单、导电性能好。同时,其能较好地减少发热,保障电机驱动器的工作性能。

本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器相电流极板100用于电机驱动器,电机驱动器包括功率单元。

驱动器相电流极板100包括第一极板110、第二极板120及导电柱130,第二极板120的一端与第一极板110连接,第二极板120远离第一极板110的一端与导电柱130连接,第一极板110用于与功率单元的相电流正极输出端连接,第二极板120用于与功率单元的相电流负极输出端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一极板110和第二极板120采用板状结构可以极大地减小内阻,进而可以更好地通电流。同时,第一极板110和第二极板120采用板状结构还能减少电流引起的发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极板110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与功率单元的相电流正极输出端连接的正极连接端子111。

可以理解的是,正极连接端子111优选为凸起,以便更好地与功率单元的相电流正极输出端连接。

同时,还需要说明的是,正极连接端子111优选为与功率单元的相电流正极输出端可拆卸地连接,而正极连接端子111与第一极板110固定连接。至于正极连接端子111与第一极板110的固定方式,既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在本实施例中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正极连接端子111的延伸方向与导电柱130的延伸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导电柱130是位于第一极板110远离功率单元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极板120包括第一导电板121和第二导电板122,第一导电板121和第二导电板122的一端均与第一极板110连接,第一导电板121和第二导电板122远离第一极板110的一端均与导电柱130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导电板121和第二导电板122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大导电的面积,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板121和第二导电板122与第一极板110位于同一平面,第一导电板121和第二导电板122平行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板121和第二导电板122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功率单元的相电流正极输出端连接的负极连接端子123。

可以理解的是,负极接线端子和正极接线端子的设置方式类似。在本实施例中,负极接线端子优选为凸起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板121、第二导电板122及第一极板110的连接处呈“Y”形,以便在保证导电能力的情况下,较小占用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极板120还包括连接板124,第一导电板121通过连接板124与第二导电板122连接,且第一导电板121、第二导电板122及连接板124连接呈“H”形。连接板124可以进一步增加第一导电板121与第二导电板122之间的电流传递。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极板110、第二极板120及导电柱130的数量为相对应的三个。应当理解的是,三个第一极板110、三个第二极板120及三个导电柱130一一对应,并分别对应三相电路的“U”、“V”、“W”三相。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驱动器(图未示),包括基板(图未示)、功率单元(图未示)及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驱动器相电流极板100。电机驱动器包括功率单元,驱动器相电流极板100包括第一极板110、第二极板120及导电柱130,第二极板120的一端与第一极板110连接,第二极板120远离第一极板110的一端与导电柱130连接,第一极板110用于与功率单元的相电流正极输出端连接,第二极板120用于与功率单元的相电流负极输出端连接。功率单元与基板连接,第一极板110和第二极板120分别与功率单元电性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