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泵电机冷却水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19046阅读:9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屏蔽泵电机冷却水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冷却水套,具体地说是一种屏蔽泵电机冷却水套。



背景技术:

很多类型的屏蔽泵电机带有冷却水套。目前,运用最广的水套是普通封闭式焊接型水套,由于是通过按焊接完全封闭的,故只能进行化学方法清洗,另外还有一种整体可拆式的活水套,这种结构的缺点是:虽然实现了可拆卸清洗的目的,但是由于结构的原因,拆卸时必须停泵,且将泵体及支架等部件拆卸后,才能将活水套取出清洗,这样会增加很多工人劳动的时间,降低劳动效率,还会耽误生产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拆灵活便捷,可以实现不用拆泵就能清洗的一种屏蔽电机冷却水套。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屏蔽泵电机冷却水套,包括位于定子机壳外侧的冷却水套,所述冷却水套包括水套筒、左环形挡板和右环形挡板,所述左环形挡板与所述定子机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左环形挡板的轴线所在直线与所述定子机壳的轴线所在直线重合,所述左环形挡板的外沿与所述水套筒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右环形挡板与所述定子机壳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右环形挡板的轴线所在直线与所述定子机壳的轴线所在直线重合,所述右环形挡板的外沿与所述水套筒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左环形挡板、所述右环形挡板、所述定子机壳和所述水套筒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的中间位置设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所在平面与所述水套筒轴线垂直,所述分流板的外沿与所述水套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分流板的内沿与所述机壳体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分流板呈C字型,所述水套筒包括位于所述分流板左侧的左水套筒和位于所述分流板右侧的右水套筒,所述左水套筒在所述分流板的开口所对的所述左水套筒中间位置设有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的排污口Ⅰ,所述排污口Ⅰ上设有与所述排污口Ⅰ相配合的排污水管接头Ⅰ,所述左水套筒远离所述排污口Ⅰ的一侧左端设有进水口Ⅰ,所述进水口Ⅰ上设有进水管接头Ⅰ,位于所述排污口Ⅰ和所述进水口Ⅰ之间的所述左水套筒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左清洗窗,所述左清洗窗上设有与所述左清洗窗相配合的左清洗窗盖板,所述右水套筒在所述分流板的开口所对的所述右水套筒中间位置设有与所述排污口Ⅰ相对应的排污口Ⅱ,所述排污口Ⅱ上设有与所述排污口Ⅱ相配合的排污水管接头Ⅱ,所述右水套筒在远离所述排污口Ⅱ的一侧右端设有进水口Ⅱ,所述进水口Ⅱ上设有进水管接头Ⅱ,位于所述排污口Ⅱ和所述进水口Ⅱ之间的所述右水套筒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右清洗窗,所述右清洗窗上设有与所述右清洗窗相配合的右清洗窗盖板。

进一步地,所述左清洗窗盖板和所述左清洗窗以及所述右清洗窗盖板和所述右清洗窗均通过多个六角螺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清洗窗盖板与所述左清洗窗之间以及所述右清洗窗盖板与所述右清洗窗之间均何有设有密封垫。

进一步地,所述左环形挡板和所述右环形挡板均与所述水套筒焊接,所述分流板与所述水套筒内壁焊接,所述分流板与所述机壳体的外壁焊接。

清洗所述冷却水套时卸下所述六角螺栓,取下左清洗窗盖板和右清洗窗盖板,即可对冷却水套内部进行清洗,清除的污物用水从排污用的排污水管接头Ⅰ和排污水管接头Ⅱ排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可以通过左清洗窗和右清洗窗定期清洗水套内的铁锈和杂质,只需拆下左清洗窗盖板和右清洗窗盖板即可,避免了拆装水套(尤其是大型泵)时,需要同时拆卸相关部件的麻烦,提高了工作效率,可以实现频繁地清洗,特别适合冷却水水质较差的工作环境使用。

基于上述理由本实用新型可在屏蔽泵电机冷却水套领域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屏蔽泵电机冷却水套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屏蔽泵电机冷却水套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屏蔽泵电机冷却水套,包括位于定子机壳1外侧的冷却水套2,所述冷却水套2包括水套筒3、左环形挡板4和右环形挡板5,所述左环形挡板4与所述定子机壳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左环形挡板4的轴线所在直线与所述定子机壳1的轴线所在直线重合,所述左环形挡板4的外沿与所述水套筒3的左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右环形挡板5与所述定子机壳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右环形挡板5的轴线所在直线与所述定子机壳1的轴线所在直线重合,所述右环形挡板5的外沿与所述水套筒3的右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左环形挡板4、所述右环形挡板5、所述定子机壳1和所述水套筒3形成一密闭空间,所述密闭空间的中间位置设有分流板31,所述分流板31所在平面与所述水套筒3轴线垂直,所述分流板31的外沿与所述水套筒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分流板31的内沿与所述机壳体1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分流板31呈C字型,所述水套筒3包括位于所述分流板31左侧的左水套筒32和位于所述分流板31右侧的右水套筒33,所述左水套筒32在所述分流板31的开口所对的所述左水套筒32中间位置设有与所述密闭空间连通的排污口Ⅰ321,所述排污口Ⅰ321上设有与所述排污口Ⅰ321相配合的排污水管接头Ⅰ322,所述左水套筒32远离所述排污口Ⅰ321的一侧左端设有进水口Ⅰ323,所述进水口Ⅰ323上设有进水管接头Ⅰ324,位于所述排污口Ⅰ321和所述进水口Ⅰ323之间的所述左水套筒32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左清洗窗6,所述左清洗窗6上设有与所述左清洗窗6相配合的左清洗窗盖板61,所述右水套筒33在所述分流板31的开口所对的所述右水套筒33中间位置设有与所述排污口Ⅰ321相对应的排污口Ⅱ331,所述排污口Ⅱ331上设有与所述排污口Ⅱ331相配合的排污水管接头Ⅱ332,所述右水套筒33在远离所述排污口Ⅱ331的一侧右端设有进水口Ⅱ333,所述进水口Ⅱ333上设有进水管接头Ⅱ334,位于所述排污口Ⅱ331和所述进水口Ⅱ333之间的所述右水套筒33的侧壁上分别设有右清洗窗7,所述右清洗窗7上设有与所述右清洗窗7相配合的右清洗窗盖板71。

进一步地,所述左清洗窗盖板61和所述左清洗窗6以及所述右清洗窗盖板71和所述右清洗窗7均通过多个六角螺栓62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左清洗窗盖板61与所述左清洗窗6之间以及所述右清洗窗盖板71与所述右清洗窗7之间均何有设有密封垫。

进一步地,所述左环形挡板4和所述右环形挡板5均与所述水套筒3焊接,所述分流板31与所述水套筒3内壁焊接,所述分流板31与所述机壳体1的外壁焊接。

清洗所述冷却水套2时卸下所述六角螺栓62,取下左清洗窗盖板61和右清洗窗盖板71,即可对冷却水套2内部进行清洗,清除的污物用水从排污用的排污水管接头Ⅰ322和排污水管接头Ⅱ332排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