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型除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1400发布日期:2018-09-18 22:45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水型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许多电力柜都在室外使用,由于天气因素的影响,在雨雪天气的情况下,使得电力柜很容易受潮、进水、锈蚀,影响安全用电。电力柜内由于设置有众多带电设备,所以对于作为导体的水来说是必须要隔离开的,然而由于电力柜运行环境会存在日夜温差大,容易引起柜体内凝结露水,特别是当凝结的露水位于柜体的上面板内壁时,柜体内安设的设备很容易由于掉落的露水而引起短路,导致设备损坏。

而现有技术中的除湿器包括机柜、安装在机柜中并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用于通过使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冷凝由压缩机压缩的制冷剂的冷凝器、用于通过使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来蒸发由膨胀阀膨胀的制冷剂的蒸发器、以及用于强制性地将空气引导到机柜中的鼓风机。用常规除湿器的以上结构,当鼓风机运转时,室内空气被吸入机柜。吸入的空气经过蒸发器。这样,包含在空气中的湿气冷凝在蒸发器的表面上,从而从室内空气去除湿气。

因此,现有技术中应用的除湿器内并未设置导水的结构,冷凝水不易排出;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除湿器为柜体结构一体成型,安装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型除湿装置,用以克服现有技术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型除湿装置,包括:

除湿器,其内设置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均连接的加热模块、制冷模块;

温度传感器,其检测环境温度信息并传输至与其连接的控制器中;

湿度传感器,其检测环境湿度信息并传输至与其连接的控制器中。

所述加热模块对除湿器热端的空气加热,所述制冷模块对除湿器内从空气加热端向冷端流动的空气制冷;

所述除湿器内设置导水结构,将制冷液化后的水珠排出除湿器。

进一步地,所述除湿器内还设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设定模块,以向控制器输送制冷温度、加热温度以及可控湿度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除湿器内还设置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风扇模块,用以在除湿器内形成负压以驱动除湿器内的空气流动。

进一步地,所述除湿器包括前盖、后盖、上盖、下盖,其中,所述前盖和后盖通过插接方式连接,形成两端开口的侧壁结构;所述上盖固定在所述前盖和后盖的上端,所述下盖固定在所述前盖和后盖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上设置所述设定模块,其包括一组设定按钮以及一组启停按钮,其中,所述设定按钮包括对温度、湿度调节的升、降按钮,以对除湿器的加热温度及湿度进行适应性调整。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前盖和/或后盖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排水槽;

所述排水槽侧壁上下设置,水珠从所述上盖一端流向下盖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前盖、后盖的外表层设置若干条外层水道。

进一步地,在所述前盖、后盖的外表层设置若干条外层水道。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上对称设置第一插接端,第一插接端上对称设置第一定位部、第二定位部,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设置凸起部;

所述后盖对称设置第二插接端,第二插接端与第一插接端相互插接配合,第二插接端上对称设置第三定位部、第四定位部,在第三定位部和第四定位部之间设置与所述凸起部配合的凹口。

进一步地,所述凹口的形状与凸起部的截面形状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上设置用以显示温度、湿度信息的LED显示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除湿器当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监控,以调整除湿器的除湿湿度范围;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除湿器内的热端对空气加热使空气能容纳更多的水分,将热空气抽到冷端,使空气突然遇冷凝结为小水珠,通过内部结构将水收集后通过引流排除除湿器外;并通过引流管将水柱排出电控柜。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除湿器通过在前盖、后盖的内侧设置导水结构,使经过液化的水珠沿导水结构在上而下流出,并在下盖通过汇集水分的聚水结构,将水汇集排出;同时,在前盖、后盖的外围设置外侧的导水结构,使附着在除湿器外侧的水分也排出,避免聚积。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除湿器的前盖和后盖通过插接方式连接,通过采用螺钉、螺纹孔防水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除湿器体积小、重量较轻,采用壁挂方式安装,安装简单;并且,能够实现自动运行与手动除湿功能切换、温度启动值和除湿启动值可调,适宜在多种工作环境中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水型除湿装置的功能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水型除湿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水型除湿器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排水型除湿器的前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排水型除湿器的后盖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排水型除湿器的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排水型除湿器的下盖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排水型除湿器的下盖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排水型除湿装置的功能框图;本实施例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其实时检测环境温度信息并实时传输至与其连接的控制器中;湿度传感器,其实时检测环境湿度信息并实时传输至与其连接的控制器中。本实施例装置还包括除湿器,其内设置控制器,加热模块、制冷模块、风扇模块、LED显示器和电源模块,其中,加热模块对除湿器热端的空气加热;制冷模块对除湿器内从空气加热端向冷端流动的空气制冷;设定模块,用以向控制器输送制冷温度、加热温度以及可控湿度信息;风扇模块,用以在除湿器内形成负压以驱动除湿器内的空气流动,并通过通风方式除湿;电源模块,用以向控制器及各模块供电;LED显示器,用以显示温度、湿度信息。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模块均与控制连接,通过与控制器交互数据,并受所述控制器控制而动作;除湿器挂设在墙体或者柜体上,同时,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的集成模块5也固定在墙体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对除湿器当前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监控,以调整除湿器的除湿湿度范围;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除湿器内的热端对空气加热使空气能容纳更多的水分,将热空气抽到冷端,使空气突然遇冷凝结为小水珠,通过内部结构将水收集后通过引流排除除湿器外;并通过引流管将水柱排出电控柜。

具体而言,加热模块为与控制器连接的加热电路,或者加热丝,只需能够满足在小范围空间内的加热功能;所述制冷模块为与控制器连接的冷片,如半导体制冷片。在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制冷片设置在除湿器内的冷端,空气中的水分经过冷凝后结为小水珠,并最终排出所述除湿器。

参阅图2、3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排水型除湿器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和右视结构示意图;除湿器包括前盖1、后盖2、上盖4、下盖3,其中,所述前盖1 和后盖2通过插接方式连接,形成两端开口的侧壁结构;所述上盖4固定在所述前盖1和后盖2的上端,所述下盖3固定在所述前盖1和后盖2的下端。具体而言,除湿器通过上盖4固定在墙壁或柜体上,其上设置第一螺纹孔41,通过螺钉与第一螺纹孔41配合将除湿器固定。除湿器的下盖4的下侧设置一液体输出端口31,液体输出端口31通过导流管32将冷却后的水珠导出。

继续参阅图2所示,前盖1上设置LED显示器,用以显示温度、湿度信息;前盖1上还设置有设定模块,在本实施例中,设定模块包括一组设定按钮12以及一组启停按钮13,其中,设定按钮12包括对温度、湿度调节的升、降按钮,以对除湿器的加热温度及湿度进行适应性调整。在前盖1的下部还设置有风扇通风口14,用以风扇转动时在除湿器内外产生空气流动,产生通风除湿的效果。相应的,风扇模块设置在除湿器的下部,其固定在前盖或者上盖的内侧壁上。

结合图3所示,在后盖2的侧壁上还设置有一排通气孔21,通过设置通气孔21将除湿器内外空气连通;同时,在前盖1、后盖2的外表层设置若干条外层水道61,一方面通过外层水道61与外表层之间形成的凹凸结构,增加表层摩擦力,方便携带;另一方面,通过外层水道61使少量凝结在除湿器外层的水珠向下汇集至除湿器下端。

参阅图4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排水型除湿器的前盖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前盖1和后盖2通过插接方式连接,前盖1上对称设置第一插接端15,第一插接端15上对称设置第一定位部152、第二定位部154,在第一定位部152 和第二定位部14之间设置凸起部153。具体而言,第一定位部152、第二定位部154均设置有水平的接触面,在与后盖2连接时,通过接触定位;凸起部153 在本实施例中界面为梯形,也可为三角形、矩形,满足能够与后盖2上的相对应的结构配合。

参阅图5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排水型除湿器的后盖结构示意图;后盖2 对称设置第二插接端25,第二插接端25与第一插接端15相互插接配合,第二插接端25上对称设置第三定位部252、第四定位部254,在第三定位部252和第四定位部254之间设置凹口253,在前后盖连接时,凸起部153插接在凹口 253内,并且,第一定位部152与第三定位部252,第二定位部154分别与第四定位部254接触定位。具体而言,第三定位部252、第四定位部254也设置有水平接触面,凹口的形状与凸起部的截面形状相同。

结合图5、6所示,在前盖1和后盖2的内侧壁上均设置有若干排水槽62,用以引导排出冷凝后的水珠。在本实施例中,排水槽62沿侧壁上下设置,水珠从上盖4一端流向下盖3一端。在第一插接端15的内侧设置第一螺纹孔151、第二插接端25的内侧设置第二螺纹孔251,并且两个螺纹孔与螺钉连接分别将上盖、后盖、前盖,以及下盖、后盖、前盖分别固定在一起。具体而言,第一螺纹孔151、第二螺纹孔251上均设置有缺口,也即,两个螺纹孔设置多半圈螺纹,使得螺纹孔与除湿器内空间连通,这样避免螺纹孔内的水珠阻塞,通过与除湿器内空间连通,使得除湿器无除湿四角。

参阅图6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排水型除湿器的上盖结构示意图;上盖4 上设置一排进风口45,进风口45周围的空气经过加热后被吸附至除湿器中,经过半导体制冷片液化排出。

参阅图7、8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排水型除湿器的下盖结构示意图和下盖剖视结构示意图;下盖3设置与第二螺纹孔251连接的第三螺纹孔36;在下盖 3上还设置有聚水结构,其将除湿器内导流的水珠汇集并集中排出。具体而言,聚水结构包括设置在下盖3内侧的聚水槽34、设置在聚水槽34最低端的排水孔 35;为了达到聚水的效果,聚水槽34从边缘至排水孔35处自上而下倾斜设置,形成供水珠滑落的倾斜面351。排水孔35与液体输出端口31连通,通过导管将除湿器内的水导出。

本实用新型除湿器通过在前盖、后盖的内侧设置导水结构,使经过液化的水珠沿导水结构在上而下流出,并在下盖通过汇集水分的聚水结构,将水汇集排出;同时,在前盖、后盖的外围设置外侧的导水结构,使附着在除湿器外侧的水分也排出,避免聚积。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前盖和后盖通过插接方式连接,通过采用螺钉、螺纹孔防水的方式连接。

在工作时,除湿器工作电源的额定电压:AC85V~265V,功耗:待机18W,除湿启动时23W;使用环境可在温度:-20℃~+55℃;相对湿度:无凝露的环境中使用;温度监测范围:-30~100℃,湿度监测范围:20%~100%RH;温度测量精度:±1℃,湿度测量精度:±5%RH。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