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刷板、电刷板系统及车辆电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72032发布日期:2018-11-07 21:34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电刷板、电刷板系统及车辆电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而言,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刷板。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刷板系统。在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涉及包括该电刷板系统的车辆电机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车辆制造中,电机是非常重要的部件。目前的车辆电机系统可以包括电刷板系统,其一般包括电刷板,电刷管和电刷以及用于电连接电刷的插头,电刷管固定于电刷板上,电刷通常通过弹簧的偏压作用而可滑动地布置在电刷管内。电刷经由电感元件电连接到插头,为此电感元件包括主体和两个电感元件引线,其中一个引线电连接到电刷,另一个引线电连接到插头。

为了将电刷板系统的各个部件装配到电刷板上,电刷板需要设计多个装配特征。图3示出了一种现有构造的电刷板系统的电刷板10’。例如,如图3所示,电刷板10’包括中心部11’,供电机轴穿过;容纳电刷管的电刷管容纳部12’;三个引线引导架13a’-13c’,用于引导和定位电感元件引线,其中各引线引导架分别包括两根立柱,立柱高出中心部和电刷容纳部且之间限定通道,以便电感元件引线穿过;和支撑部14’,用于电感元件的主体支靠。为了制造方便,引线引导架的立柱构造为彼此基本上相同,并且高度设置得较低,使得在电感元件的最终的装配位置,即电感元件安装就位时,电感元件引线与立柱的顶端基本上齐平或略低。图3中,引线引导架13a’和13b’朝向中心部11’定位,引线引导架13c’远离中心部11’定位。另一方面,引线引导架13a’靠近电感元件的主体定位,引线引导架13b’和13c’靠近电感元件引线的末端定位。各立柱高出中心部11’的高度h’为1.5mm,立柱的厚度也为1.5mm。

目前的电刷板10’的这种构造的缺点是,电刷板系统不能进行自动装配。这是因为如果采用自动装配的话,需要机械手闭合来抓住两个电感元件引线的末端,然后将电感元件移动到装配位置时,再使机械手打开以释放电感元件。但是,由于中心部11’等装配特征的存在,在装配位置下,没有足够的自由空间,故而机械手在打开时会碰到中心部11’等装配特征。因此,电感元件的装配只能手动进行,这需要较多的人工操作,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高。因此,期望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电刷板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刷板系统,其可以自动装配,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在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刷板,包括中心部,电刷管容纳部,用于电感元件引线的引线引导架,其中,各引线引导架包括两根立柱,立柱高出中心部和电刷管容纳部,并且立柱之间限定通道,电感元件引线能够穿过该通道。根据本实用新型,相比靠近电感元件的主体定位的引线引导架的立柱,靠近电感元件引线的末端定位的引线引导架中的至少朝向中心部的引线引导架的立柱被加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加高高度至少为2mm,这取决于设计需要。

或者,至少靠近电感元件引线的末端定位的引线引导架中的至少朝向中心部的引线引导架的立柱高出中心部至少3.5mm。同样的,高出的高度取决于设计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是,相比之前的构造,将邻近电感元件引线末端定位的引线引导架的立柱加高。以此方式,机械手可以在距离中心部一定高度的位置上打开,以释放电感元件引线,而不会碰到电刷板的中心部,电感元件引线则可以沿通道滑入最终的装配位置,故而能够实现电感元件的自动装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靠近电感元件引线的末端定位的引线引导架的立柱,靠近电感元件的主体的引线引导架的立柱中的至少朝向中心部一侧的立柱被减薄。以此布置,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定位引线,方便引线沿通道进入最终的装配位置。优选的,减薄厚度至少为0.8mm,这取决于设计需要。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能的是,引线引导架的两根立柱中的一根立柱被加高。优选的,远离中心部定位的引线引导架的朝向中心部一侧的立柱被加高。以此方式,机械手可以在远离中心部定位的电感元件引线被移动到加高立柱的顶端时打开以释放该电感元件引线,该电感元件引线则可以沿该加高立柱滑动,故而可以有利于引导该电感元件引线进入最终的装配位置。

优选的,通道为V形。以此方式,可以有利于引导电感元件引线沿通道进入最终的装配位置。

优选的,在电刷板上设置有支撑部,电感元件的主体支靠于该支撑部。更优选的,支撑部至少部分地符合电感元件的主体的轮廓。

在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刷板系统,包括上述的电刷板,电刷管和电刷以及电感元件和用于电连接电刷的插头,电刷管固定于电刷板上并被容纳于电刷管容纳部中,电刷可滑动地布置在电刷管内,例如通过弹簧的偏压作用,电刷经由电感元件电连接到插头,电感元件竖直地布置于电刷板的上面,其纵向轴线垂直于由上面限定的假想平面。

在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电机系统,包括上述的电刷板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刷板,相比之前的构造,引线引导架的立柱被加高,使机械手可以在距离最终的装配位置有一定高度的情况下释放电感元件,从而有足够的自由空间以便机械手打开,而不会碰到电刷板。此外,电感元件的引线可以通过引线引导架的V形通道引导而进入最终的装配位置。与目前构造的电刷板相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刷板能够实现电感元件的自动装配,减少人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从以下具体描述和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势将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将更加详细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刷板系统的透视图,为了清楚期起见仅示出电感元件,而移除了电刷管和电刷以及弹簧等部件;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刷板的透视图;

图2A是图2中的圆圈部分的放大视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电刷板的与图2中的圆圈部分对应的部分的放大视图。

在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被以简化方式示出。相似的附图标记在图中指代相似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上下文中,为了清楚起见而使用了术语“上面”,其参照的是电刷板的布置电刷管的一侧。

下面参照图1、图2和图2A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刷板系统。如图1所示,电刷板系统1包括电刷板10,电刷管(未示出),可滑动地布置于每个电刷管内的电刷(未示出),例如通过弹簧的作用,电感元件40,和用于电刷的电连接的插头(未示出)。电刷板10包括中心部11,以便电机轴穿过,电刷管容纳部12,电刷管固定于电刷板10,定位于容纳部12内。电感元件40包括主体和两个电感元件引线41和42,一个电感元件引线41电连接到电刷,另一个引线42电连接到插头。电感元件40竖直地布置于电刷板10的上面,其纵向轴线垂直于由上面限定的假想平面P。此外,为便于定位和引导电感元件引线41和42,电刷板10上还设置了3个引线引导架13a、13b和13c。各引线引导架包括两根立柱,立柱之间限定出V形通道,电感元件引线41分别穿过引线引导架13a和13b的通道,电感元件引线42穿过引线引导架13c的通道。

图1中,引线引导架13a和13b朝向中心部11定位,引线引导架13c远离中心部11定位。另一方面,引线引导架13a靠近电感元件40的主体定位,引线引导架13b和13c靠近电感元件引线41和42的末端定位。

图1还示出电刷板10上设置有支撑部14,其部分地符合电感元件40的主体的轮廓,以便电感元件40支靠于该支撑部14。

图2A显示出立柱的顶部被倒角,从而限定出V形通道。

图2A还显示出相比引线引导架13a的立柱,引线引导架13b的立柱被加高。引线引导架13c的朝向中心部11一侧的立柱相比另一侧的立柱也被加高。本例中,与图3所示的现有构造相比,立柱被加高2mm,使得其高出中心部11的高度h为3.5mm。

此外,与图3所示的引线引导架13a’相比,引线引导架13a的立柱被减薄。本例中,与图3所示的现有构造相比,减薄厚度为0.8mm,使得引线引导架13a的立柱的厚度为0.7mm。

在一些情形中,在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特征可以与其它特征无关地使用。另一方面,当有必要时,可以组合在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特征以提供各种组合。

附图标记列表

1’ 电刷板系统

10’ 电刷板

11’ 中心部

12’ 电刷管容纳部

13a’ 引线引导架

13b’ 引线引导架

13c’ 引线引导架

14’ 支撑部

h’ 高度

1 电刷板系统

10 电刷板

11 中心部

12 电刷管容纳部

13a 引线引导架

13b 引线引导架

13c 引线引导架

14 支撑部

40 电感元件

41 电感元件引线

42 电感元件引线

h 高度

P 假想平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