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端子梁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14710发布日期:2018-06-16 01:0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旋转端子梁安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仪表箱内端子梁的安装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旋转端子梁安装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仪表箱中,用于固定端子梁的端子梁支架一般为具有一定角度的折弯件(如中国专利CN203445423U),端子梁支架固定在仪表箱底板上,而端子梁安装在端子梁支架的弯折部分上。上述结构的端子梁支架难以紧固在仪表箱底板上,安装不方便;此外,安装在折弯部分上的端子梁上组装了端子后,相邻的两个端子梁之间互相影响,不方便安装和检修二次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的可旋转端子梁安装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固定在仪表箱底板上,该可旋转端子梁安装装置中的端子梁可旋转,因而增大了两个相邻的端子梁之间的距离,方便安装和检修二次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旋转端子梁安装装置,包括端子梁和用于固定端子梁的端子梁安装支架,端子梁的两端均设有一个端子梁安装支架,且两个端子梁安装支架相互对称;端子梁包括端子梁本体和端子梁支撑板,端子梁支撑板设置在端子梁本体的两端,且端子梁支撑板与端子梁本体垂直,端子梁本体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安装端子导轨的模数孔,端子梁支撑板上设有第一支架连接孔和第二支架连接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每个端子梁安装支架包括连接板和安装板,连接板和安装板相互垂直,连接板上设有仪表箱底板连接孔,安装板上设有弧形调节长孔和端子梁安装孔。

在本实用新型中,进一步的,第一支架连接孔与端子梁安装孔对应,第二支架连接孔与弧形调节长孔对应,端子梁支撑板和端子梁安装支架的安装板通过设置在第一支架连接孔和端子梁安装孔内的旋转连接件连接,第二支架连接孔和弧形调节长孔内设有导向件,端子梁支撑板可相对于端子梁安装支架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端子梁安装支架为一体弯折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可旋转端子梁安装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工作人员可通过仪表箱底板连接孔方便地将该可旋转端子梁安装装置固定在仪表箱底板上,安装方便;该可旋转端子梁安装装置中的端子梁可旋转,即便是在端子梁上组装了端子,相邻的两个端子梁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互相之间不影响,方便安装和检修二次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及附图标记做简单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子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子梁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端子梁、11-端子梁本体、12-端子梁支撑板、13-模数孔、14-第一支架连接孔、15-第二支架连接孔、2-端子梁安装支架、21-连接板、22-安装板、23-仪表箱底板连接孔、24-弧形调节长孔、25-端子梁安装孔、3-仪表箱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可旋转端子梁安装装置,包括端子梁1和端子梁安装支架2,端子梁安装支架2用于固定端子梁1,且端子梁安装支架2为一体弯折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子梁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端子梁安装支架2,且两个端子梁安装支架2相互对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端子梁1包括端子梁本体11和端子梁支撑板12,端子梁本体11的两端均设有端子梁支撑板12,且端子梁支撑板12与端子梁本体11垂直,端子梁本体11上设有若干个用于安装端子导轨的模数孔13,端子梁支撑板12上设有第一支架连接孔14和第二支架连接孔15。

每个端子梁安装支架2包括连接板21和安装板22,连接板21和安装板22相互垂直,连接板21上设有仪表箱底板连接孔23,安装板22上设有弧形调节长孔24和端子梁安装孔25。

第一支架连接孔14与端子梁安装孔25对应,第二支架连接孔15与弧形调节长孔24对应,端子梁支撑板12和端子梁安装支架2的安装板22通过设置在第一支架连接孔14和端子梁安装孔25内的旋转连接件连接,第二支架连接孔15和弧形调节长孔24内设有导向件,端子梁支撑板12可相对于端子梁安装支架2旋转,以实现端子梁1相对于端子梁安装支架2旋转。

使用上述可旋转端子梁安装装置时,通过仪表箱底板连接孔23即可方便地将该可旋转端子梁安装装置固定在仪表箱底板3上,安装方便。

因该可旋转端子梁安装装置中的端子梁1可相对于端子梁安装支架2旋转,即便是在端子梁1上组装了端子,相邻的两个端子梁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互相之间不影响,方便安装和检修二次线。

应当指出,上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然而,本领域技术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多种变化和改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