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2385发布日期:2018-07-04 08:2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光伏发电领域中,新产品类型曾出不穷,比如黑硅组件、PERC电池组件、半片组件、双玻组件、1500V组件等新型高效组件,极大地丰富了产品种类和应用范围,同时组件转换效率也在稳步提高。产品应用的重点正从集中式地面电站向分布式户用屋顶转移。分布式多采取家庭屋顶安装的方式,房屋架构的承载能力对轻质化组件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在一些特殊的应用场合,比如路灯、交通指示器、小型屋顶等,正常大小的组件应用范围受限,另外目前市场主流组件尺寸几乎相同,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常规光伏组件主流版型为60片(阵列排布6*10)或72片(阵列排布6*12),接线盒中配备的二极管作为旁路保护电路,将有问题的组串短路,防止发生热斑效应时组件过热而烧毁。一般会有3组二极管,每个二极管保护2串电池片。其他非主流的版型尺寸有36片(阵列排布4*9)或48片(阵列排布6*8),以上类型的组件均有一个共同点:组件阵列为偶数(组件一般为串联电路,偶数的组串数可以保证组件串联成整体后,正负极引出均在组件的头或尾)。然而,无论是为了达到市场所需要的功率要求(单块组件中的电池片数量限制),还是阵列排布差异化的要求,组件阵列单数的设计是一项值得研究的技术。

组件串联电路的设计,决定了偶数的阵列排布(比如6串),最终的正负极引出均在组件的同一端(比如+-+-+-),当组件只有3串时,按照常规的排列组件同一端极性引出为+-+,由于引出均为正极或负极,此时电路是不导通的,因此奇数的阵列排布首先要解决的电路引出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分体接线盒,其中一个接线盒位于头部,另一个位于尾部,则该方案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即组件的正负极引出线分别位于组件头尾,现场制作中的工序比如叠层、EL、安装接线盒、灌胶、IV测试不仅现场工位需要改造,而且相应人力也需增加,并且操作费时费力,综合成本并不占优,另外电站施工时不同组件之间的串并联也会造成不便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边框,光伏板,背板,接线盒,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

所述边框用于固定所述光伏板及背板。

所述背板设置于光伏板的背光面。

所述接线盒设置于所述背板上。

所述接线盒内设置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

所述正极端子通过第一导线连接所述光伏板的正极输出端,所述负极端子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光伏板的负极输出端。

所述边框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三竖版,第一横板,第二横板,第三横板,第四横板。

所述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第三竖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板,第二横板,第三横板和第四横板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竖板,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构成固定腔。

所述第一竖板,第三竖版,第二横板和第四横板构成内腔体。

所述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二横板和第三横板构成隔离腔体。

所述隔离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板靠近所述固定腔的一侧上设置有容胶槽。

进一步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板上的容胶槽的深度为0.1-2mm。

进一步地,所述内腔体内部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数量为3条,所述加强筋横截面为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内腔体的内表面上具有保护蜡层;所述保护蜡层的厚度为0.05—0.2mm。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腔体内套设有绝缘管;所述绝缘管横截面形状与所述隔离腔体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绝缘管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隔离腔体横截面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管材料为聚氯乙烯;所述绝缘管管壁厚度为0.5—1mm。

所述隔离腔体靠近光伏板正极输出端,和/或负极输出端的位置设置有引入孔,用于引入第一导线,和/或第二导线,并将所述导线到引导需要的位置。

所述隔离腔体靠近接线盒正极端子,和/或负极端子的位置设置有引出孔,用于引出第一导线,和/或第二导线,并将所述导线到引出到需要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边框,光伏板,背板,接线盒,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

所述边框用于固定所述光伏板及背板。

所述背板设置于光伏板的背光面。

所述接线盒设置于所述背板上。

所述接线盒内设置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

所述正极端子通过第一导线连接所述光伏板的正极输出端,所述负极端子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光伏板的负极输出端。

所述边框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三竖版,第一横板,第二横板,第三横板,第四横板。

所述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第三竖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板,第二横板,第三横板和第四横板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竖板,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构成固定腔。

所述第一竖板,第三竖版,第二横板和第四横板构成内腔体。

所述第二竖板,第三竖版,第三横板和第四横板构成隔离腔体。

所述隔离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板靠近所述固定腔的一侧上设置有容胶槽。

进一步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板上的容胶槽的深度为0.1-2mm。

进一步地,所述内腔体内部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数量为3条,所述加强筋横截面为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内腔体的内表面上具有保护蜡层;所述保护蜡层的厚度为0.05—0.2mm。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腔体内套设有绝缘管;所述绝缘管横截面形状与所述隔离腔体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绝缘管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隔离腔体横截面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管材料为聚氯乙烯;所述绝缘管管壁厚度为0.5—1mm。

所述隔离腔体靠近光伏板正极输出端,和/或负极输出端的位置设置有引入孔,用于引入第一导线,和/或第二导线,并将所述导线到引导需要的位置。

所述隔离腔体靠近接线盒正极端子,和/或负极端子的位置设置有引出孔,用于引出第一导线,和/或第二导线,并将所述导线到引出到需要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其在所述组件边框内设置有隔离腔体,可以容纳光伏板任意位置引出的导线,并将其导引到需要的位置,解决了奇数阵列排布的难题。

(2)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其隔离腔体设置于边框内部,由隔离腔体,内腔体,绝缘管三重保护,不易受到雨水侵蚀,也不易受外力作用而导致损坏,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能。

(3)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其综合考虑成本、技术风险、可行性操作等因素,为一种解决了现有技术难题,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的边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的边框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竖板,2-第二竖板,3-第三竖版,4-第一横板,5-第二横板,6-第三横板,7-第四横板,8-固定腔,9-隔离腔体,10-内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边框,光伏板,背板,接线盒,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

所述边框用于固定所述光伏板及背板。

所述背板设置于光伏板的背光面。

所述接线盒设置于所述背板上。

所述接线盒内设置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

所述正极端子通过第一导线连接所述光伏板的正极输出端,所述负极端子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光伏板的负极输出端。

所述边框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三竖版,第一横板,第二横板,第三横板,第四横板。

所述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第三竖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板,第二横板,第三横板和第四横板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竖板,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构成固定腔。

所述第一竖板,第三竖版,第二横板和第四横板构成内腔体。

所述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二横板和第三横板构成隔离腔体。

所述隔离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板靠近所述固定腔的一侧上设置有容胶槽。

进一步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板上的容胶槽的深度为0.1-2mm。

进一步地,所述内腔体内部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数量为3条,所述加强筋横截面为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内腔体的内表面上具有保护蜡层;所述保护蜡层的厚度为0.05—0.2mm。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腔体内套设有绝缘管;所述绝缘管横截面形状与所述隔离腔体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绝缘管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隔离腔体横截面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管材料为聚氯乙烯;所述绝缘管管壁厚度为0.5—1mm。

所述隔离腔体靠近光伏板正极输出端,和/或负极输出端的位置设置有引入孔,用于引入第一导线,和/或第二导线,并将所述导线到引导需要的位置。

所述隔离腔体靠近接线盒正极端子,和/或负极端子的位置设置有引出孔,用于引出第一导线,和/或第二导线,并将所述导线到引出到需要的位置。

所述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其在所述组件边框内设置有隔离腔体,可以容纳光伏板任意位置引出的导线,并将其导引到需要的位置,解决了奇数阵列排布的难题。

所述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其隔离腔体设置于边框内部,由隔离腔体,内腔体,绝缘管三重保护,不易受到雨水侵蚀,也不易受外力作用而导致损坏,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能。

所述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其综合考虑成本、技术风险、可行性操作等因素,为一种解决了现有技术难题,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所述光伏组件包括边框,光伏板,背板,接线盒,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

所述边框用于固定所述光伏板及背板。

所述背板设置于光伏板的背光面。

所述接线盒设置于所述背板上。

所述接线盒内设置有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

所述正极端子通过第一导线连接所述光伏板的正极输出端,所述负极端子通过第二导线连接所述光伏板的负极输出端。

所述边框包括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三竖版,第一横板,第二横板,第三横板,第四横板。

所述第一竖板,第二竖板和第三竖板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横板,第二横板,第三横板和第四横板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竖板,第一横板和第二横板构成固定腔。

所述第一竖板,第三竖版,第二横板和第四横板构成内腔体。

所述第二竖板,第三竖版,第三横板和第四横板构成隔离腔体。

所述隔离腔体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导线和第二导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横板靠近所述固定腔的一侧上设置有容胶槽。

进一步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板上的容胶槽的深度为0.1-2mm。

进一步地,所述内腔体内部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数量为3条,所述加强筋横截面为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内腔体的内表面上具有保护蜡层;所述保护蜡层的厚度为0.05—0.2mm。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腔体内套设有绝缘管;所述绝缘管横截面形状与所述隔离腔体横截面形状相同;所述绝缘管横截面尺寸小于所述隔离腔体横截面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管材料为聚氯乙烯;所述绝缘管管壁厚度为0.5—1mm。

所述隔离腔体靠近光伏板正极输出端,和/或负极输出端的位置设置有引入孔,用于引入第一导线,和/或第二导线,并将所述导线到引导需要的位置。

所述隔离腔体靠近接线盒正极端子,和/或负极端子的位置设置有引出孔,用于引出第一导线,和/或第二导线,并将所述导线到引出到需要的位置。

所述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其在所述组件边框内设置有隔离腔体,可以容纳光伏板任意位置引出的导线,并将其导引到需要的位置,解决了奇数阵列排布的难题。

所述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其隔离腔体设置于边框内部,由隔离腔体,内腔体,绝缘管三重保护,不易受到雨水侵蚀,也不易受外力作用而导致损坏,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能。

所述具有隔离腔体的光伏组件,其综合考虑成本、技术风险、可行性操作等因素,为一种解决了现有技术难题,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