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线仪用防反接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0698发布日期:2018-06-30 06:46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巡线仪用防反接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巡线仪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巡线仪用防反接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通信基站中多家设备运营商的设备和电源线路混在一起,在安装用于计量各设备运营商的设备用电量的分路计量设备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对各设备运营商的设备的供电线路进行清理。在实际安装分路计量设备时,操作人员普遍反馈存在现场电源布线混乱、不易辨识、线束不确定等问题,因而导致设备安装速度慢、出错率高等问题。为此,通常采用巡线仪对线束进行清理,查找设备运营商的线束组织方式。但是,巡线仪工作时可能要从现场的直流电源获取电能,由于巡线工作的工作强度大,使得操作人员很容易将巡线仪的电源接反,从而影响巡线仪的正常工作,甚至会损坏巡线仪。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巡线仪用防反接电源电路,使得在电源输入端反接时巡线仪仍能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巡线仪用防反接电源电路,包括桥式整流电路、限流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巡线仪的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巡线仪的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接地,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分别与限流电路和第一负载的电源端连接,所述限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还分别与第二负载和第三负载的电源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桥式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的阴极对接构成桥式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二极管的阳极对接构成桥式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构成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四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构成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限流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三极管和可控硅,所述第四电阻为可调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经第一电阻与桥式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依次经过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后与第一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第四电阻接地,所述可控硅的阳极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公共点连接,所述可控硅的阴极接地,所述可控硅的栅极与第四电阻的调节端连接。

优选的,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第一级稳压电路和第二级稳压电路,所述第二级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经第一级稳压电路与限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级稳压电路与第二负载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级稳压电路与第三负载的电源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稳压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和第一电容,所述第六二极管为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经第一电容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第二负载的电源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经第五电阻与第三二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与第五电阻并联,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公共点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五二极管的阴极与可控硅的阳极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七电阻、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和电感,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接第二负载的电源端,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三电容与第二电容并联,所述稳压芯片的使能端经第七电阻接第二负载的电源端,所述稳压芯片的补偿端依次经过第八电阻和第四电容后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模拟地端和保护地端均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输出端经电感接第三负载的电源端,所述第五电容的正极接第三负载的电源端,所述第五电容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六电容与第五电容并联,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接第三负载的电源端,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经第十电阻接地,所述稳压芯片的反馈端与第九电阻和第十电阻的公共点连接。

优选的,所述巡线仪用防反接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一状态指示电路,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电路包括第七二极管和第十一电阻,所述第七二极管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的公共点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的阴极经第十一电阻与可控硅的阳极连接。

优选的,所述巡线仪用防反接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二状态指示电路,所述第二状态指示电路包括第八二极管、第九二极管、第十二极管、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二电阻和第十三电阻,所述第八二极管和第十二极管均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阴极经第十二电阻与巡线仪的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的阳极与巡线仪的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八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八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阳极与巡线仪的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的阴极经第十三电阻与巡线仪的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第十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十二极管的阴极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桥式整流电路来解决巡线仪的电源输入端反接的问题,使得巡线仪的电源输入端无论怎样接,巡线仪都可以正常工作;

(2)本实用新型中设有限流电路,避免巡线仪内部电路失效时不至于短路对基站产生影响;

(3)本实用新型中设有两级稳压电路,能够有效保证巡线仪内电压的稳定;

(4)本实用新型中设有第一状态指示电路和第二状态指示电路,第一状态指示电路能够直观显示限流电路是否启动限流,第二状态指示电路能够直线显示是否反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巡线仪用防反接电源电路:

如图1所示,巡线仪用防反接电源电路包括桥式整流电路、限流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巡线仪的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巡线仪的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接地,所述桥式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分别与限流电路和第一负载的电源端连接,所述限流电路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还分别与第二负载和第三负载的电源端电连接。

本实施中通过桥式整流电路来解决反接问题,使得即使在反接时巡线仪仍能正常工作;此外,通过设置限流电路来避免巡线仪内部电路失效时不至于短路对基站产生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压电路包括第一级稳压电路和第二级稳压电路,所述第二级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经第一级稳压电路与限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级稳压电路与第二负载的电源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级稳压电路与第三负载的电源端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巡线仪用防反接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一状态指示电路和第二状态指示电路,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电路与限流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状态指示电路分别与巡线仪的电源正输入端和电源负输入端连接。

如图2所示,所述桥式整流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和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对接构成桥式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对接构成桥式整流电路的负输出端,所述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构成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构成桥式整流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优选的,所述巡检仪的输入电源为48V直流电源。

所述第二状态指示电路包括第八二极管D8、第九二极管D9、第十二极管D10、第十一二极管D11、第十二电阻R12和第十三电阻R13,所述第八二极管D8和第十二极管D10均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经第十二电阻R12与巡线仪的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与巡线仪的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阳极与第八二极管D8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九二极管D9的阴极与第八二极管D8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与巡线仪的电源正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经第十三电阻R13与巡线仪的电源负输入端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阴极与第十二极管D10的阳极连接,所述第十一二极管D11的阳极与第十二极管D10的阴极连接。巡线仪正接时,第十二极管D10发光,第八二极管D8熄灭;巡线仪反接时,第八二极管D8发光,第十二极管D10熄灭;从而能够方便直观地了解巡线仪是否反接。

所述限流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三极管Q1和可控硅Q2,所述第四电阻R4为可调电阻,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经第一电阻R1与桥式整流电路的正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依次经过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后与第一三极管Q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经第四电阻R4接地,所述可控硅Q2的阳极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公共点连接,所述可控硅Q2的阴极接地,所述可控硅Q2的栅极与第四电阻R4的调节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三极管Q1为PNP型三极管。

所述第一状态指示电路包括第七二极管D7和第十一电阻R11,所述第七二极管D7为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阳极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公共点连接,所述第七二极管D7的阴极经第十一电阻R11与可控硅Q2的阳极连接。

所述第一稳压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T1、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和第一电容C1,所述第六二极管D6为稳压二极管,所述第二三极管T1的基极经第一电容C1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T1的发射极接第二负载的电源端,所述第二三极管T1的集电极经第五电阻R5与第二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所述第六电阻R6与第五电阻R5并联,所述第二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2和第三电阻R3的公共点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与第二三极管T1的基极连接,第五二极管D5的阴极与可控硅Q2的阳极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三极管T1的型号为BD237。

所述第二稳压电路包括稳压芯片U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和电感L,所述第二电容C2的正极接第二负载的电源端,所述第二电容C2的负极接地,所述第三电容C3与第二电容C2并联,所述稳压芯片U1的使能端经第七电阻R7接第二负载的电源端,所述稳压芯片U1的补偿端依次经过第八电阻R8和第四电容C4后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模拟地端和保护地端均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输出端经电感L接第三负载的电源端,所述第五电容C5的正极接第三负载的电源端,所述第五电容C5的负极接地,所述第六电容C6与第五电容C5并联,所述第九电阻R9的一端接第三负载的电源端,所述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经第十电阻R10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1的反馈端与第九电阻R9和第十电阻R10的公共点连接。优选的,所述稳压芯片U1的型号为AOZ1016。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初始时,第一三极管Q1和可控硅Q2均截止,第一电阻R1处电压升高时,第一三极管Q1导通,然后使得可控硅Q2导通,从而起到限流保护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