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报文时序的开关量回路校核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430413发布日期:2018-12-28 20:06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报文时序的开关量回路校核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继电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报文时序的开关量回路校核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系统二次回路故障只能在定检或回路故障导致事故情况下发现,二次回路故障有可能引起继电保护保护启动甚至误动。这种情况下,运行人员判断回路健康状态缺乏有效手段,需要停电检修状态下才能确认二次回路的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报文时序的开关量回路校核方法,能够在一次设备不停电情况下,根据自动化系统的开关量报文数据,为变电站运行提供辅助决策数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报文时序的开关量回路校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根据回路特征,生成所有可能的开关量因果数据序列;

步骤(b),实时检测回路上是否有开关变位产生,检测到回路上有开关变位后,执行步骤(c);

步骤(c),从报文库中提取回路中其他开关量对应的变位信息,并执行步骤(d);

步骤(d),根据步骤(c)提取的开关量变位信息形成开关量变位时间序列,即论证序列,并执行步骤(e);

步骤(e),将步骤(d)形成的论证序列与各开关量因果数据序列的预期传递关系进行比较,并执行步骤(f);

步骤(f),根据步骤(e)的比较结果提示开关量回路是否正常。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所述回路特征包括开关量拓扑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开关量因果数据序列包括:开关量标识、开关量状态、下一个序列的最短和最长触发时间几个关键参数;根据现场操作规程和开关量拓扑特征,计算出所有可能的开关量因果数据序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c),搜索其他开关量对应的变位信息,以变位信息相对时间阈值为特征量找到此则记录对应的其他开关量变位,其中,最大阈值以开关量因果数据关系传递过程可能的最大时间为限,最大搜索轮询时间以开关量报文库形成时间为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中,所述论证序列为以开关量变位离散时间排序、具有开关量拓扑特征、变位信息和相关约束条件的有限序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e)中,论证序列与开关量因果数据序列的预期传递关系进行比较的方法具体为:根据约束条件和论证序列中的第一个值,筛选出可能的论证序列,逐个对比是否与因果数据序列中的某个开关量预期序列顺序标识状态是否完全一致,且触发时间间隔是否在预期范围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发明所述一种基于报文时序的开关量回路校核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在变电站辅助运维决策技术上取得了进步,达到了根据开关量相关报文在线自动分析二次回路的目的,节省了人工参与,提高了变电站运维工作的效率和决策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基于报文时序的开关量回路校核方法的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报文时序的开关量回路校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根据回路特征,生成所有可能的开关量因果数据序列;

步骤(b),实时检测回路上是否有开关变位产生,检测到回路上有开关变位后,执行步骤(c);

步骤(c),从报文库中提取回路中其他开关量对应的变位信息,并执行步骤(d);

步骤(d),根据步骤(c)提取的开关量变位信息形成开关量变位时间序列,即论证序列,并执行步骤(e);

步骤(e),将步骤(d)形成的论证序列与各开关量因果数据序列的预期传递关系进行比较,并执行步骤(f);

步骤(f),根据步骤(e)的比较结果提示开关量回路是否正常。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所述回路特征包括开关量拓扑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中,开关量因果数据序列包括:开关量标识、开关量状态、下一个序列的最短和最长触发时间几个关键参数;根据现场操作规程和开关量拓扑特征,计算出所有可能的开关量因果数据序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c),搜索其他开关量对应的变位信息,以变位信息相对时间阈值为特征量找到此则记录对应的其他开关量变位,其中,最大阈值以开关量因果数据关系传递过程可能的最大时间为限,最大搜索轮询时间以开关量报文库形成时间为限。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d)中,所述论证序列为以开关量变位离散时间排序、具有开关量拓扑特征、变位信息和相关约束条件的有限序列。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e)中,论证序列与开关量因果数据序列的预期传递关系进行比较的方法具体为:根据约束条件和论证序列中的第一个值,筛选出可能的论证序列,逐个对比是否与因果数据序列中的某个开关量预期序列顺序标识状态是否完全一致,且触发时间间隔是否在预期范围内。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基于报文时序的开关量回路校核方法的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站内跳闸回路校核,,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初始化根据变电站站内回路特征,形成从保护发出开关量因果数据序列关系表,最简单的数列形式为:

{tr,sw}yb=1;

其中tr为保护跳闸信号,sw为对应的开关位置信号,yb为回路出口压板总信号。

步骤(b),实时扫描所有回路上是否有开关变位产生,假设检测到回路上的tr有开关变位后,执行步骤(c);

步骤(c),在一定时间内,从报文库中提取回路中开关量tr,sw,yb在变位触发位时间前后产生的变位信息,并执行步骤(d);

步骤(d),根据步骤(c)提取的开关量变位信息按时间顺序形成开关量变位论证序列,如:

{(t1,tr=1),(t2,sw=1)}yb=1;t2>t1

并执行步骤(e);

步骤(e),比较步骤(d)形成的论证序列与各开关量因果数据序列的预期传递关系进行比较,比较内容包括:

tr,sw状态是或否符合预期,t2-t1的时间差是否符合预期。

,并执行步骤(f);

步骤(f),根据步骤(e)的比较结果提示开关量回路是否正常。当tr,sw状态符合预期,并且t2-t1的时间差也符合预期,提示开关量回路正常,否则提示回路不正常。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a)中,开关量因果数据序列包括开关量标识,开关量状态,最短和最长触发时间几个关键参数;根据现场操作规程和开关量拓扑特征,计算出所有可能的开关量因果数据序列。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c)中,搜索其他开关量对应的变位信息,根据变位信息相对时间阈值为特征量找到此则记录对应的其他开关量变位,其中,最大阈值以开关量因果数据关系传递过程可能的最大时间为限,最大搜索轮询时间以开关量报文库形成时间为限。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d)中,所述论证序列为:一个以开关量变位离散时间排序,具有开关量拓扑特征和变位信息和相关约束条件的有限序列。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步骤(e)中,论证序列与开关量因果数据序列的预期传递关系进行比较的方法具体为:根据约束条件和论证序列中的第一个值,筛选出可能的论证序列,逐个对比是否与因果数据序列中的某个开关量预期序列顺序标识状态是否完全一致,且触发时间间隔是否在预期范围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