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92296发布日期:2019-01-14 19:14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放线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



背景技术:

放线滑车应用于电力系统,其通常用于铺设导线时作为辅助工具。传统的放线滑车一般仅仅包括架体和滑轮,其未设置对中系统和放线系统,安装导引线时需要工人爬上电塔,采用直升机,飞艇进行放线,费时费力,且易受环境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其实现了输电线路施工过程中导引绳的无人机放线,操作简便省力,结构合理,其无需高空人员配合操作,节省了人力,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人员安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其包括联板、吊杆、架体、滑轮、导引绳进线系统和对中活门系统,所述导引绳进线系统通过所述架体及所述吊杆进行固定;所述滑轮设置在架体上,所述滑轮的周向表面设置有容纳导线的圆弧形凹槽;所述架体的下端设置架体支座;所述架体通过所述吊杆连接至所述联板,所述吊杆与所述联板能转动地进行连接;所述导引绳进线系统处设置过线缝隙;所述导引绳进线系统设置导轨、触杆、卡槽滑块、定位块和卡槽滑块支撑座,所述导轨通过导轨安装座安装在所述导引绳进线系统的外侧;所述卡槽滑块支撑座与所述架体相连;所述卡槽滑块支撑座的第一表面为斜面,所述卡槽滑块支撑座的内侧壁设置有沿着所述卡槽滑块运动方向设置的凸起,所述卡槽滑块上设置有与所述凸起相对应的凹槽,所述凹槽沿着所述凸起进行移动;;所述卡槽滑块支撑座上设置有v形槽,所述卡槽滑块沿着所述卡槽滑块支撑座的第一表面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v形槽的开口的长度;所述触杆与触杆安装座转动连接,所述卡槽滑块与吊杆能转动地进行连接;所述卡槽滑块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卡槽滑块支撑座设置有第二定位孔,当卡槽滑块与卡槽滑块支撑座接触时,所述卡槽滑块的所述第一定位孔与所述卡槽滑块支撑座上的所述第二定位孔构成一个矩形定位孔,所述定位块在矩形定位孔内运动;所述定位块放入矩形定位孔内,所述定位块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连接至触杆安装座;所述定位块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转动地连接至触杆安装座,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触杆固接,所述触杆运动带动第二连杆运动;所述对中活门系统设置在架体上;所述对中活门系统包括对中挡板、弹簧和直角连接件;所述对中挡板通过连接杆连接至直角连接件,所述直角连接件与所述架体相连,所述弹簧分别固定至所述对中挡板和直角连接件。

优选地,所述滑轮的数量为单数,所述滑轮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多个滑轮构成滑轮组,所述架体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别位于所述滑轮组的轴向的两侧;所述各滑轮共轴,所述多个滑轮具有共同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架体,并依靠所述架体进行支撑;所述最中间的滑轮作为中间滑轮,其用作导引绳引导,所述中间滑轮的两侧的各滑轮用作后级导引绳或电缆的引导。

优选地,所述吊杆包括第一吊杆和第二吊杆,所述第一吊杆和所述第二吊杆之间通过所述联板进行连接,所述第一吊杆与所述联板通过销进行连接,且所述第二吊杆与所述联板通过销进行连接,所述卡槽滑块的上部与第二吊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吊杆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吊杆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联板,所述第二吊杆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联板,所述第二吊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之间设置过线缝隙。

优选地,所述导轨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自由端相连。

优选地,所述卡槽滑块支撑座的两侧面分别设置导轨安装座,所述导轨安装至所述导轨安装座内,所述导轨与所述第二吊杆之间设置有夹角。

优选地,所述触杆与复位机构相连,以便使触杆压下后,能够弹回至初始位置。

优选地,所述触杆设置在所述卡槽滑块支撑座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直角连接件包括第一直角连接件和第二直角连接件;

所述对中挡板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档板,第一挡板与所述第一支架连接,第二挡板与第二支架连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具有间隙,其配置用于供导引绳通过;所述第一档板的上部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档板的下部尺寸;且所述第二档板的上部尺寸小于所述第二档板的下部尺寸;所述卡槽滑块支撑座安装在所述第二档板的上方且与所述第二档板的上表面接触。

优选地,所述第一档板连接至第一支架的内侧,所述第二档板连接至第二支架的内侧,所述第一档板和第二档板相对的侧面均设置为斜面;所述第一挡板与第一支架的中间接触,所述第一挡板设置有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设置有第一孔,所述第一支架的侧面设置第一直角连接件,所述第一直角连接件的第一部分通过紧固件连接至第一支架的侧面;所述第一直角连接件的第一部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固定座,第一连接杆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杆固定座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与第一边缘固接;

所述第一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且第一连接杆固定座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对中活门系统中还包括第一弹簧;

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边缘;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直角连接件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挡板与第二支架的中间接触,所述第二挡板设置有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设置有第二孔,所述第二支架的侧面设置第二直角连接件,所述第二直角连接件的第一部分通过紧固件连接至第二支架的侧面;所述第二直角连接件的第一部分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杆固定座,第二连接杆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座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的第二端与第二边缘固接;

所述第二连接杆的数量为两个且第二连接杆固定座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对中活门系统中还包括第二弹簧;

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二边缘;所述第二弹簧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直角连接件的第二部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其能够与无人机配合,无需工作人员高空作业;之后,为了保证进线顺利,导轨提供了高空视野,使得无人机牵引的导引绳在高空能够顺利落入滑车,进线系统采用槽连接,操作简单,进线完成后,滑车会处于受力平衡的状态;为了保证导引绳落在中间的滑轮上,设置对中活门进行导向,导引绳在进行一拖多的过程中过,对中活门打开,保证后续导线的放置。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的导引绳进线系统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的对中活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的导引绳进线系统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的导引绳进线系统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的导引绳进线系统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的导引绳进线系统的卡槽滑块支撑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的导引绳进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的导引绳进线系统的卡槽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如图1至图9所示,其包括联板1、吊杆2、架体6、滑轮7以及导引绳进线系统4和对中活门系统5。

滑轮7设置在架体6上,滑轮7为尼龙滑轮。滑轮7的周向表面设置有容纳导线的圆弧形凹槽。

优选地,尼龙滑轮的数量为单数,各滑轮共轴,即各滑轮具有共同的支撑轴,支撑轴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架体6,并依靠架体6进行支撑。多个滑轮构成滑轮组,架体6包括第一支架61和第二支架62,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分别位于滑轮组的轴向的两侧。

进一步地,尼龙滑轮的数量为三个,其分别为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第二滑轮位于第一滑轮和第三滑轮之间。

架体6的下端设置架体支座,其配置用于保证滑车前期的平稳存放。

吊杆2包括第一吊杆和第二吊杆,第一吊杆和第二吊杆之间通过联板1进行连接,优选地,第一吊杆和第二吊杆均与联板1进行连接,进一步,第一吊杆与联板通过销进行连接,且第二吊杆与联板通过销进行连接,方便拆卸。

第一吊杆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支架的第一端,即第一支架的上端,第一吊杆的第二端连接至联板,第二吊杆的第二端连接至联板,第二吊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架的第一端之间设置过线缝隙,即第二吊杆的第一端与第二支架的上端之间设置有过线缝隙。过线缝隙处设置导引绳进线系统。

导引绳进线系统4设置导轨3,导轨3通过导轨安装座31安装在导引绳进线系统4的外侧,优选地,导轨安装座31设置在卡槽滑块支撑座的两侧面,以便导引绳在高空能够沿着导轨3落入根据本发明的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

优选地,导轨3包括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进一步,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的自由端相连,以防止导引绳进入两导轨之间的缝隙,影响导引绳的进入。

导引绳进线系统4还包括触杆8、卡槽滑块10、定位块11和卡槽滑块支撑座9。卡槽滑块支撑座9与架体6连接。卡槽滑块支撑座9的内侧壁设置有沿着卡槽滑块10运动方向设置的凸起91,卡槽滑块10上设置有与凸起91相对应的凹槽92,凹槽92沿着凸起91进行移动;卡槽滑块支撑座9上设置有v形槽93,卡槽滑块10沿着卡槽滑块支撑座9的第一表面方向的长度大于v形槽93的开口的长度,以便防止卡槽滑块10在滑动过程中从卡槽滑块安装座9中脱出。

v形槽93的各拐角处均设置为圆角,防止损伤导引绳。

卡槽滑块支撑座9的两侧面分别设置导轨安装座31,导轨3安装至导轨安装座31内,导轨3紧贴卡槽滑块支撑座9,导轨3与第二吊杆之间设置有夹角,以便当导引绳落入导轨后,能够顺利滑入至放线滑车内。

触杆8设置在卡槽滑块支撑座9的侧面,且触杆8与卡槽滑块支撑座9的侧壁之间具有间隙,以便触杆8受到导引绳的压力后,能够相对于卡槽滑块支撑座9进行运动。触杆8依靠安装座15进行固定,触杆8与安装座15转动连接。

优选地,安装座15上设置第一连接孔。

卡槽滑块支撑座9设置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同轴设置,触杆8与第二连杆连接处设置有第三连接孔,第一固定杆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对卡槽滑块支撑座9进行固定,第一固定杆穿过第三连接孔且触杆8能够相对于第一固定杆进行转动。

触杆8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伸入连接孔内,触杆转动带动连接杆在连接孔内转动。

优选地,触杆8与复位机构相连,以便使触杆压下后,能够弹回至初始位置。进一步地,触杆与第二连杆固接。

卡槽滑块10上设置第四连接孔,其作为与第二吊杆进行连接的连接孔。

卡槽滑块10的上部与第二吊杆的第一端可转动地进行连接。

卡槽滑块的凹槽92的第一表面与卡槽滑块支撑座9的第一表面接触,也就是说,卡槽滑块的凹槽92的上表面与卡槽滑块支撑座9的上表面接触,以便起到滑动支撑的作用。

卡槽滑块安装座9沿着卡槽滑块10的滑动方向上形成倒t形的两端开口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靠近导轨一侧的开口处设置限位结构94。

进一步地,限位结构94为限位块、限位板或限位条。

导引绳进线系统4依靠架体6及吊杆2进行固定。

更为具体地,导引绳进线系统4通过第二吊杆和第二架体进行固定。

卡槽滑块1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孔111,卡槽滑块支撑座9上设置有第二定位孔112,当卡槽滑块10与卡槽滑块支撑座9接触时,卡槽滑块上的第一定位孔111与卡槽滑块支撑座上的第二定位孔112构成一个矩形定位孔,定位块11能够在矩形定位孔内运动。

定位块11放入矩形定位孔内,定位块通过第一连杆113和第二连杆114连接至触杆安装座。

其中,定位块11与第一连杆转动连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转动连接,第二连杆转动地连接至触杆安装座。

优选地,第二连杆与触杆固接,触杆运动带动第二连杆运动。与曲柄滑块机构原理相同。

初始状态时,定位块11固定在矩形定位孔的上部,即定位块11固定在第一定位孔111内,定位块11约束卡槽滑块10,使卡槽滑块被固定在如图2中所示出的位置,卡槽滑块与卡槽滑块支撑座接触。

初始状态下,滑车整体处于重心偏移的状态,即重心脱离中心位置,当约束消失,由于重力作用,整个滑车重心偏移,卡槽滑块10沿着卡槽滑块支撑座的凸起91上移。

当导引绳触碰到触杆8时,触杆朝着卡槽滑块10的方向翻转预设角度,触杆8翻转带动第二连杆进行动作从而带动定位块11下移,定位块进入矩形定位孔的下部,即定位块进入第二定位孔112内,定位块对卡槽滑块的约束消失。在滑车重力作用下,卡槽滑块10上滑,在这个过程中,导引绳首先进入卡槽滑块支撑座的v型槽93,随后滑出卡槽滑块支撑座9,进入滑车,完成整个过程。

最终状态滑车吊杆左右平衡,受力均匀,有利于后期放线过程。

对中活门系统5设置在架体6上。优选地,对中活门系统5设置在滑轮上方,保证导线沿对中活门系统的倾斜的侧边落入中间滑轮。

对中活门系统5包括对中挡板12、弹簧13和直角连接件14。

直角连接件包括第一直角连接件141和第二直角连接件142。

对中挡板12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档板,第一档板连接至第一支架的内侧,第二档板连接至第二支架的内侧,第一档板和第二档板相对设置,第一档板和第二档板相对的侧面均设置为斜面。第一档板的上部尺寸小于第一档板的下部尺寸。第二档板的上部尺寸小于第二档板的下部尺寸。

卡槽滑块支撑座9安装在第二档板的上部且与第二档板的上表面接触。

更为具体地,对中活门系统5包括第一挡板121和第二挡板122,第一挡板与第一支架连接,第二挡板与第二支架连接。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相对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具有间隙,其配置用于供导引绳通过。

第一挡板121和第二挡板122的上部设置成斜面,以便导引绳和/或电缆进入放线滑车后能顺利滑落至相应的滑轮的凹槽内。

也就是说,第一档板121的上部尺寸小于第一档板的下部尺寸。第二档板122的上部尺寸小于第二档板的下部尺寸。

优选地,第一挡板121与第一支架61的中间接触,第一挡板121设置有第一边缘,第一边缘设置有第一孔,第一支架61的侧面设置第一直角连接件141,第一直角连接件的第一部分通过紧固件连接至第一支架61的侧面。第一直角连接件141的第一部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固定座,第一连接杆113的第一端与第一连接杆固定座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的第二端与第一边缘固接。

优选地,第一连接杆113的数量为两个且第一连接杆固定座的数量为两个。

对中活门系统5中还包括第一弹簧131。

第一弹簧131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一边缘;第一弹簧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直角连接件141的第二部分。

优选地,第二挡板122与第二支架62的中间接触,第二挡板设置有第二边缘,第二边缘设置有第二孔,第二支架62的侧面设置第二直角连接件142,第二直角连接件142的第一部分通过紧固件连接至第二支架62的侧面。第二直角连接件142的第一部分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杆固定座,第二连接杆114的第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固定座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114的第二端与第二边缘固接。

优选地,第二连接杆114的数量为两个且第二连接杆固定座的数量为两个。

对中活门系统5中还包括第二弹簧132。

第二弹簧132的第一端连接至第二边缘;第二弹簧132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二直角连接件142的第二部分。

优选地,当导引绳,例如,纤维绳,逐渐变成多根电缆,例如,铝合金导线,其横截面积为630mm2,弹簧收缩,触发第一挡板121和第二挡板122打开,第一挡板在第一连接杆的支撑下离开第一支架,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第一挡板开启。

第二挡板122在第二连接杆114的支撑下离开第二支架62,在第二弹簧132的作用下,第二挡板开启。

优选地,当导引线拖带导线通过时,触发各挡板12打开,各挡板产生沿着架线无人机前进方向的位移,随后弹簧13收缩,快速拉开挡板其中,挡板12设计上保证从进线处到滑轮处整体的连贯性。

本发明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当滑轮数量为1时,无人机通过导引绳牵引单一电缆。初始状态时,第一定位孔111与第二定位孔112相对齐,定位块11固定在第一定位孔111内,在无人机牵引下,导引绳沿导轨3运动,触碰到触杆8并使其产生转动,导引绳运动到v型槽93内,与触杆8相固连的第二连杆114运动并带动第一连杆113运动,进而带动定位块11向下滑动,使定位块11移动至第二定位孔112,脱离约束的卡槽滑块10上移;导引绳进一步由v型槽93底滑出并运动至架体6内滑轮的圆弧形凹槽内,后经级导引绳或电缆也进入滑轮的圆弧形凹槽中。

当滑轮数量为多个时,无人机通过导引绳牵引多个电缆,平分于导引绳两侧连接。第一定位孔111与第二定位孔112相对齐,定位块11固定在第一定位孔111内,在无人机牵引下,导引绳沿导轨3运动,触碰到触杆8并使其产生转动,导引绳运动到v型槽93内,与触杆8相固连的第二连杆114运动并带动第一连杆113运动,进而带动卡槽滑块10向下滑动,使定位块11移动至第二定位孔112,脱离约束的卡槽滑块10上移;导引绳进一步由v型槽93底滑出并运动至架体6内,沿对中挡板12滑至中间滑轮,当引导绳触碰对中挡板12产生作用力后,受弹簧13的拉力而处于平衡位置的对中挡板12旋转,受弹簧13作用而打开,对中挡板12旋转至另一平衡位置,导引绳所连接的两侧后级导引绳或电缆进入中间滑轮两侧相应滑轮的圆弧形凹槽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对于单轮放线滑车,其取消对中活门系统,其余结构与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导引绳侧边进线式放线滑车的结构相同,其适用于一根导引绳牵引一根电缆的应用场合,如图10所示,其包括联板1’、吊杆2’、架体6’、导轨3’、滑轮7’以及导引绳进线系统4’,滑轮7’设置在架体6’上。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