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池快充结构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6744发布日期:2019-03-22 20:34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双电池快充结构和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为一种双电池快充结构和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快速充电技术的普及,快充技术电流从3a、4a、5a演变到8a及更大的电流。随着充电电流不断提高,在受到保护板面积设计限制的情况下,电池温升较大,直接影响到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目前所熟知的快充技术应用于目前的电池,会对电池造成较大的伤害和消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避免移动终端充电时的发烫过度,缩减电池使用寿命和安全性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双电池快充结构和移动终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电池快充结构,包括转接头、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

所述第一保护板上装配有第一电池,所述第二保护板上装配有第二电池;

所述第一保护板的一端包括有第一插头,所述第一插头连接于所述转接头的第一端口;

所述第二保护板的一端包括第二插头,所述第二插头连接于所述转接头的第二端口;

所述转接头设有充电槽口。

进一步的,双电池快充结构还包括两片散热膜,两片所述散热膜分别贴合于所述第一电池和所述第二电池的外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膜采用天然石墨散热膜、人工石墨散热膜、石墨稀散热膜和碳纳米管散热膜任意一项。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护板和所述第二保护板的表面分别涂覆有散热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护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负载触点,所述第二保护板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负载触点;

所述第一负载触点和所述第二负载触点均与负载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的双电池快充结构和壳体;

所述壳体中设有第一电源槽和第二电源槽,所述第一保护板和所述第二保护板分别装配于所述第一电源槽和所述第二电源槽;

所述第一电源槽与所述第一保护板的接合处具有第一触点,所述第二电源槽与所述第二保护板的接合处具有第二触点,通过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充电分别建立所述第一电源槽和所述第一保护板的电连接,以及所述第二电源槽和所述第二保护板的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电源槽和所述第二电源槽呈上下排列设置,且所述第一电源槽和所述第二电源槽之间保留有预设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距离采用3mm至8mm。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电源槽和所述第二电源槽之间的预设距离中设有温感器,所述温感器与所述壳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具有预定容积的腔室;

所述第一电源槽和所述第二电源槽均位于所述腔室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

所述转接头位于所述腔室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且所述转接头的底部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电池快充结构和移动终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向第一保护板装配第一电池,向第二保护板上装配第二电池,并将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进行分层,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通过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与转接头连接,由转接头与外部充电结构连接,实现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的分流充电,避免了充电时的发烫,相对而言,对电池的损伤就减少了,也使手机的使用寿命更长,手机事故问题发生的几率也会相应的减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电池快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双电池快充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为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考附图1-2,为本发明提供的双电池快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双电池快充结构包括转接头7、第一保护板1和第二保护板3;

第一保护板1上装配有第一电池2,第二保护板3上装配有第二电池4;

第一保护板1的一端包括有第一插头5,第一插头5连接于转接头7的第一端口9;

第二保护板3的一端包括第二插头6,第二插头6连接于转接头7的第二端口10;

转接头7设有充电槽口8。

结合移动终端做出解释说明,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作为移动终端的供电来源,需要说明,现有的移动终端设立单个电池和单个电池保护板在快充的情况下产热过高,本发明的双电池快充结构,在同快充的情况下设立两个电池和两个电池保护板,实现充电时电流的分流,以降低充电时所产生的热量;同时,能够提升电池电量和电容,提升移动终端的超长待机能力,将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分别装配于第一保护板1和第二保护板3,并将第一保护板1和第二保护板3安装在移动终端上。

第一保护板1的一端(以附图1为基准,在右端)设有第一插头5,且第二保护板3的一端(以附图1为基准,在左端)设有第二插头6,第一插头5和第二插头6均连接于附图2所示的转接头7的一端,转接头7的一端包括第一端口9和第二端口10,可以理解,第一插头5插入于第一端口9,第二插头6插入于第二端口10,由转接头7另一端的充电槽口8与外界充电器件连接,实现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充电效果,充电过程为,外界充电器件输出电能通过充电槽口8传导至第一插口和第二插口,使电能传导至第一保护板1和第二保护板3;另一实施例,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均含有第一充电触点,第一保护板1和第二保护板3均设有第二充电触点,通过第一充电触点和第二充电触点的接触,使电能传到至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最终达到充电的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配置两个保护板和两个电池,并将两个电池并联,实现移动终端进行快充时,将高电流进行分流,以降低电池的产生,避免了充电时的发烫,手机的使用寿命更长,手机事故问题发生的几率也会相应的减少。

在一实施例,双电池快充结构还包括两片散热膜,两片散热膜分别贴合于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外表面。

目的为提升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散热性能,分别向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外表面贴敷一片散热膜,通过散热膜的导热性将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热能向外界传导,实现两个电池的散热;

进一步的,散热膜采用天然石墨散热膜、人工石墨散热膜、石墨稀散热膜和碳纳米管散热膜中的任意一项。

在一实施例,第一保护板1和第二保护板3的表面分别涂覆有散热膏。

目的为提升两个保护板的散热性,需要说明,因为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分别装配于第一保护板1和第二保护板3,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只露出了一个上表面,由上述实施例可知,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上表面均设置了散热膜,所以在第一保护板1和第二保护板3的下表面涂覆散热膏,以提升两个保护板的散热性能。

在一实施例,第一保护板1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负载触点,第二保护板3的另一端设有第二负载触点;

第一负载触点和第二负载触点均与负载连接。

需要说明,在本实施例中负载即为移动终端,故可以理解,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均向移动终端供电;由上述可知,两个电池通过第一充电触点和第二充电触点与两个保护板连接,故两个电池输出的电能通过两个保护板的传导输送至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通过第一负载触点和第二负载触点分别于第一保护板1和第二保护板3连接,实现两个电池向移动终端提供电能的效果。

综上所述,从头至尾的电能传输过程为:外部充电器件连接转接头7的充电槽口8以从外部导入电能,转接头7的第一端口9和第二端口10分别连接第一保护板1的第一插头5和第二保护板3的第二插头6,实现将电能导至两个保护板,且两个保护板相互并联,两个保护板通过第一充电触点和第二充电触点与两个电池连接,从而达到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充电的效果;随后,第一保护板1和第二保护板3通过第一负载触点和第二负载触点与移动终端想接通,从而实现将电能传输至移动终端的过程。

参考附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采用上述提及的双电池快充结构和壳体;

壳体中设有第一电源槽12和第二电源槽13,第一保护板1和第二保护板3分别装配于第一电源槽12和第二电源槽13;

第一电源槽12与第一保护板1的接合处具有第一触点,第一触点和第一负载触点连接;

第二电源槽13与第二保护板3的接合处具有第二触点,第二触点和第二负载触点连接。

目的为让移动终端11适配双电池快充结构而对移动终端11的内部器件进行调配;第一保护板1和第二保护板3可不分次序的安装在第一电源槽12和第二电源槽13上,第一电源槽12和第二电源槽13均呈阶梯状,使第一保护板1和第二保护板3的一端分别抵接第一电源槽12和第二电源槽13,且该第一电源槽12和第二电源槽13分别设有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由上述可知,第一保护板1和第二保护板3分别具有第一负载触点和第二负载触点,故可以理解,通过第一负载触点与第一触点连接,第二负载触点与第二触点连接,达到第一保护板1、第二保护板3与移动终端11相接通的效果,以实现向移动终端11供电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第一电源槽12和第二电源槽13呈上下排列设置,且第一电源槽12和第二电源槽13之间保留有预设距离。

目的为实现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分层设置,实现移动终端11快充时的电流分流;将第一电源槽12和第二电源槽13进行上下排列设置,使装配有第一电池2的第一保护板1和装配有第二电池4的第二保护板3分别上下安装于第一电源槽12和第二电源槽13上。

在第一电源槽12和第二电源槽13之间保留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采用3mm至8mm之间的距离,优选为5mm;因为第一电源槽12和第二电源槽13存在距离,故搭载在第一电源槽12和第二电源槽13上的第一保护板1和第二保护板3之间也存在距离,进一步的提升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的散热性能。

在一实施例,在第一电源槽12和第二电源槽13之间的预设距离中设有温感器,温感器与壳体连接;

通过在第一电源槽12和第二电源槽13之间设置小型的温感器,能够实时感应移动终端11内部温度,并生成温度信号,最终通过移动终端11的屏幕以告知用户当前的移动终端11内部温度。

在一实施例,壳体具有预定容积的腔室;

第一电源槽12和第二电源槽13均位于腔室的一端与壳体连接;

转接头7位于腔室的另一端与壳体连接,且转接头7的底部设有固定件14,固定件14与壳体固定连接。

由上述可知,第一保护板1的一端和第二保护板3的一端分别与第一电源槽12和第二电源槽13连接,而第一保护板1和第二保护板3的另一端设有第一插头5和第二插头6,故由步骤,当第一保护板1的一端连接第一电源槽12,第一保护板1另一端的第一插头5插入转接头7的第一端口9时,将第一保护板1稳定的安装在移动终端11的腔室中,同理,当第二保护板3的一端连接第二电源槽13,第二保护板3另一端的第二插头6插入转接头7的第二端口10时,将第二保护板3稳定的安装在移动终端11的腔室中。

本实施例提到的固定件14用于将转接头7固定在移动终端11腔室的内侧壁上。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保护板1与第二保护板3平置于移动终端11的腔室中,第一保护板1的第一插头5与第二保护板3的第二插头6对向设置,且第一插头5与第二插头6分别插入于转接头7两侧的第一端口9和第二端口10,通过转接头7的充电槽口8与移动终端11机身的充电口相接,实现外部向移动终端供电的效果;并且,通过转接头7两侧的第一端口9和第二端口10将电能分别分流给第一保护板1和第二保护板3,实现电能的分流,进而降低第一电池2和第二电池4所产生的热能。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电池快充结构和移动终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向第一保护板装配第一电池,向第二保护板上装配第二电池,并将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进行分层,第一保护板和第二保护板通过第一插头和第二插头与转接头连接,由转接头与外部充电结构连接,实现第一电池与第二电池的分流充电,避免了充电时的发烫,相对而言,对电池的损伤就减少了,也使手机的使用寿命更长,手机事故问题发生的几率也会相应的减少。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