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缆固定支架及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1655发布日期:2018-09-18 22:48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固定支架及固定结构,属于电缆固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绝大多数国内外城轨车辆受流器电缆仅采用螺栓将电缆接线端子与受流器摆臂相连,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由于振动等原因,螺栓松动后,电缆会绕螺栓中心转动、从而侵入线路设备限界,出现电缆被扯断、脱落等情况,将对受流器、转向架及沿线设备造成撞击、放电、灼伤等破坏,影响车辆正常运营。因此,保持电缆连接的稳定,对轨道车辆的运营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缆固定支架及固定结构,用于固定电缆,即使用于固定电缆端子的螺栓松动,电缆的端子也不会发生转动,防止电缆与其他设备发生干涉,影响设备的安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缆的固定支架,其包括有第一平板和与所述第一平板垂直的第二平板,所述第一平板上设置有与第一平板垂直的用于将固定支架安装到电缆安装臂上的第一安装孔,所述固定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电缆端部的抱箍的第二安装孔。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平板的平面内,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平板的端部的连线与第二平板的夹角小于等于90°。这样在螺栓松动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固定支架不能绕第一安装孔转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电缆的固定结构,其包括上述的固定支架、电缆安装臂、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和设置在电缆端部的抱箍、电缆端子,所述电缆端子具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一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三安装孔将所述固定支架和电缆端子固定在所述电缆安装臂上,所述第一平板和所述第二平板分别与所述电缆安装臂的两个表面抵接,所述第二固定件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将所述抱箍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为螺栓螺母连接件、固定销、铁丝中的一种。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固定支架的两个平板分别与电缆固定臂的两个表面抵接,即使第一安装孔处的螺栓(第一固定件)松动,固定支架也不能绕第一安装孔旋转,且电缆通过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两处位置与固定支架固定,螺栓松动时,电缆和固定支架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即电缆也不能绕着第一固定孔旋转,保障了电缆的连接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轨道车辆的设备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的固定支架的立体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电缆的固定支架的立体图。

图3 为图2的圆圈区域的放大图。

图4 第一平板所在平面内的第二平板和第一安装孔位置示意图。

图5 第一平板所在平面内的第二平板和第一安装孔位置示意图。

图中:第一平板1、第二平板2、第一安装孔3、电缆4、电缆端子5、电缆安装臂6、第二安装孔7、抱箍8、第一螺栓9、第三安装孔10、第二螺栓1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3,一种电缆的固定支架,其包括有第一平板1和与第一平板1垂直的第二平板2,所述第一平板1上设置有与第一平板垂直的第一安装孔3,所述固定支架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电缆4端部的抱箍8的第二安装孔7。

参见图1-3,一种电缆的固定结构,其包括上述的固定支架、电缆安装臂6、第一螺栓9(第一固定件的一部分)、第二螺栓11(第二固定件的一部分)和设置在电缆端部的抱箍8、电缆端子5,所述电缆端子5具有第三安装孔10,所述第一螺栓9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3和所述第三安装孔10后与螺母相连将所述固定支架和电缆端子5固定在所述电缆安装臂6上(电缆安装臂上具有安装孔),所述第一平板1和所述第二平板2分别与所述电缆安装臂6的两个表面抵接(图2中的仅示出了一个表面,另一个表面被遮挡),所述第二螺栓11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7后与螺母相连将所述抱箍8固定在所述固定支架上。

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为螺栓螺母连接件、固定销、铁丝中的一种。优选地,参见图4-5,在所述第一平板的平面内,所述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平板的端部的连线与第二平板的夹角β小于等于90°。这样在螺栓松动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固定支架不能绕第一安装孔3转动。如果该夹角β大于90°,固定支架能够绕着第一安装孔3在一定小范围内转动,这是本实用新型不期望发生的。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安装孔7的位置和方位没有特别的限定,只需要能够固定电缆4端部的抱箍8即可。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固定支架的两个平板分别与电缆固定臂的两个表面抵接,即使第一安装孔处的第一螺栓9(第一固定件)和/或第二安装孔处的第二螺栓11(第二固定件)松动,固定支架也不能绕第一安装孔3旋转,且电缆4通过第一安装孔3和第二安装孔7两处位置与固定支架固定,螺栓松动时,电缆端部和固定支架的相对位置不会发生变化,即电缆不能绕着第一固定孔3旋转,保障了电缆的连接稳定性,有利于提高轨道车辆的设备安全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