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93340发布日期:2018-08-29 01:1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光伏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电站主要布设在户外,长期暴露于风、雪、雨的环境下。现有太阳能光伏电站中,多用C型钢檩条来支固光伏电池组件,光伏电池组件作为光伏电站的发电单元,其固定的牢固程度对整个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常见的光伏电池组件与C型钢檩条固定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螺栓直接把光伏电池组件的铝边框和C型钢檩条固定在一起,如图1所示,此种固定结构需在铝边框和C型钢檩条上分别开孔,在檩条上开孔对打孔设备的精度要求非常高,生产效率非常低;在安装螺栓时受地形影响,铝边框上的开孔和檩条上的开孔容易发生错位,造成光伏电池组件无法固定;并且螺栓在安装时的安装空间非常小,电动工具无法使用,安装便利性差,效率低;另外,光伏电池组件的铝边框一般常用厚度为1.5mm,在25年光伏电站使用周期中,长期处于户外环境下,铝边框容易撕裂、脱落,导致光伏电池组件损坏。

另一种是在相邻两光伏电池组件之间的间隙内卡装U型铝合金压块,如图2所示,该U型铝合金压块的两侧壁上边沿处外翻形成压边,卡固两侧的光伏电池组件,然后通过在槽底穿射的螺栓与C型钢檩条固连;此种固定结构同样需要在檩条上开孔,对打孔设备的精度要求非常高,生产效率非常低;并且在铝合金压块安装过程中需要踩在光伏电池组件上,容易造成光伏电池组件损坏;另外,铝合金压块通过螺栓穿固于C型钢檩条上,在长期风载荷作用下,檩条上的开孔容易扩大,螺栓易从檩条孔中滑脱或拔出,导致光伏电池组件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简便,固定牢固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固定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固定结构,包括活动卡装于相邻两光伏电池组件之间的U型铝合金压块,所述U型铝合金压块的两侧壁上边沿外翻形成卡固所述光伏电池组件的卡边,在所述U型铝合金压块的底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一对插孔,两所述插孔的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紧贴所述光伏电池组件下表面设置的C型钢檩条宽度,两插孔内活动插装有一倒U型螺栓,所述倒U型螺栓的两端延伸至所述C型钢檩条下方,在所述倒U型螺栓上活动穿套有上表面与所述C型钢檩条底面相贴合的夹持垫板,位于所述夹持垫板下方的倒U型螺栓上旋拧有紧固螺母。

在所述紧固螺母与所述夹持垫板之间的所述倒U型螺栓上套装有防滑橡胶垫圈。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安装简便。无需在C型钢檩条上打孔,缩短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通过倒U型螺栓和夹持垫板的配合来固定C型钢檩条,方便调节,简化光伏电池组件的安装和调整,并且在安装时无需再考虑孔位是否对准的问题,使光伏电池组件的安装不受地形影响,大幅度提高安装进度;在夹持垫板下方旋拧紧固螺母,安装空间扩大,为电动工具提供操作空间,安装更加便利;整体结构固定牢固,具有很好的抗风、抗震效果,完全满足光伏电站25年的使用周期。

附图说明

图1、图2是现有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固定结构。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固定结构,包括活动卡装于相邻两光伏电池组件1之间间隙内的U型铝合金压块2,U型铝合金压块2的两侧壁上边沿外翻形成卡固光伏电池组件1的卡边,在U型铝合金压块2的底壁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一对插孔3,两插孔3的间隔距离大于或等于紧贴光伏电池组件1下表面设置的C型钢檩条4宽度,两插孔3内活动插装有一倒U型螺栓5,倒U型螺栓5的两端延伸至C型钢檩条4下方,在倒U型螺栓5上活动穿套有上表面与C型钢檩条4底面相贴合的夹持垫板6,位于夹持垫板6下方的倒U型螺栓5上旋拧有紧固螺母7;为防止紧固螺母7松动滑脱,在紧固螺母7与夹持垫板6之间的倒U型螺栓5上套装有防滑橡胶垫圈8,从而增大紧固螺母7与夹持垫板6之间的摩擦力。

安装时,只需将U型铝合金压块2卡装于相邻两光伏电池组件1之间的间隙内,卡装位置与C型钢檩条4相对应;然后将倒U型螺栓5装于插孔3内,倒U型螺栓5的两侧边会经C型钢檩条4两侧绕过,并延伸至其下方;然后从倒U型螺栓5的下端部套装夹持垫板6,使夹持垫板6的上表面紧贴C型钢檩条4下表面,之后再套装防滑橡胶垫圈8,旋拧紧固螺母7即可。操作非常简单方便,且适配性强,固定牢固,安装效率大大提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