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业增氧机的电机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4153发布日期:2018-11-23 21:17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渔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渔业增氧机的电机总成。



背景技术:

在渔业养殖领域,若养殖密度较大的情况下池塘水体会有缺氧现象,进而造成大量鱼大量死亡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性能稳定增氧机。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性能稳定的一种渔业增氧机的电机总成。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渔业增氧机的电机总成,包括控制器组件、增氧叶轮、无刷电机和尼龙支架;所述无刷电机支撑连接在所述尼龙支架下侧;水平姿态的所述增氧叶轮安装于所述无刷电机下侧;且所述无刷电机与所述增氧叶轮驱动连接;所述控制器组件支撑安装于所述尼龙支架上侧。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组件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盒和接线盒;所述接线盒为下端开口的罩体结构,接线盒内部形成接线腔;所述接线盒密封固定罩设于所述尼龙支架上侧,所述控制器的输出导线与所述无刷电机的输入导线在接线盒的接线腔中通过防水接头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盒固定安装于所述接线盒上侧,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控制器盒中。

进一步的,所述无刷电机包括无刷电机轴、定子线圈和转子;所述无刷电机轴的上端轴壁固定支撑连接所述尼龙支架,且所述无刷电机轴的顶端伸入所述接线腔中,所述无刷电机下端轴壁固定支撑连接所述定子线圈;所述无刷电机轴内部设置有导线穿过通道,所述导线穿过通道的第一穿出口从所述无刷电机轴的顶端穿出;所述导线穿过通道的第二穿出口在定子线圈所在位置穿出;所述定子线圈的输入导线接头从第二穿出口穿过所述导线穿过通道,并从所述无刷电机轴的第一穿出口穿出到接线腔中。

进一步的,所述转子包括永磁圈、磁圈底盖和磁圈上盖;所述永磁圈同轴心于所述定子线圈外圈;所述磁圈底盖通过法兰盘密封连接于所述永磁圈下端,且所述磁圈底盖与所述永磁圈之间的密封面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磁圈上盖通过法兰盘密封连接于所述永磁圈上端;所述增氧叶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磁圈底盖上;所述磁圈上盖和磁圈底盖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与无刷电机轴连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结构紧凑,采用无刷电机进一步提高对增氧叶轮的输出功率,进一步的提高了其溅起水花的强度促进更多的氧气融入水中,同时采用独立的接线盒结构,使无刷电机和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接头不易被水花浸入,降低整机的漏电风险。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第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第二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机总成正剖视图;

附图4为电机总成拆卸示意图;

附图5为无刷电机轴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密封橡胶塞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柱形密封腔中的弹性密封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尼龙支架四周安装有浮筒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至8所示的一种渔业增氧机的电机总成,包括控制器组件、增氧叶轮54、无刷电机52和尼龙支架5;所述无刷电机52支撑连接在所述尼龙支架5下侧;水平姿态的所述增氧叶轮54安装于所述无刷电机52下侧;且所述无刷电机52与所述增氧叶轮54驱动连接;所述控制器组件支撑安装于所述尼龙支架5上侧。

所述控制器组件包括控制器、控制器盒1和接线盒2;所述接线盒2为下端开口的罩体结构,接线盒2内部形成接线腔;所述接线盒2密封固定罩设于所述尼龙支架5上侧,所述控制器的输出导线与所述无刷电机52的输入导线在接线盒2的接线腔中通过防水接头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器盒1固定安装于所述接线盒2上侧,所述控制器安装于所述控制器盒1中;用独立的接线盒结构,使无刷电机和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接头不易被水花浸入,降低整机的漏电风险。

所述无刷电机52包括无刷电机轴7、定子线圈12和转子;

所述无刷电机轴7的上端轴壁固定支撑连接所述尼龙支架5,且所述无刷电机轴7的顶端伸入所述接线腔30中,所述无刷电机下端轴壁固定支撑连接所述定子线圈12;所述无刷电机轴7内部设置有导线穿过通道23,所述导线穿过通道23的第一穿出口25从所述无刷电机轴7的顶端穿出;所述导线穿过通道23的第二穿出口21在定子线圈12所在位置穿出;所述定子线圈12的输入导线接头从第二穿出口21穿过所述导线穿过通道23,并从所述无刷电机轴7的第一穿出口25穿出到接线腔30中,该结构配合了本实施例中的其他密封部件使转子内腔和外界充分隔绝。

所述转子包括永磁圈10、磁圈底盖13和磁圈上盖11;所述永磁圈10同轴心于所述定子线圈12外圈;所述磁圈底盖13通过法兰盘密封连接于所述永磁圈10下端,且所述磁圈底盖13与所述永磁圈10之间的密封面上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磁圈上盖11通过法兰盘密封连接于所述永磁圈10上端;所述增氧叶轮54固定安装于所述磁圈底盖13上;所述磁圈上盖11和磁圈底盖13分别通过第一轴承33和第二轴承28与无刷电机轴7连接,本实施例中增氧叶轮54的下半身浸入水中,上半身暴露在空气中,当无刷电机驱动其旋转时,增氧叶轮54产生大量水花,促进其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中。

本实施例中,无刷电机轴7沿轴线向上方向依次包括第二轴承段14、第一轴肩段15、定子线圈段16、第二轴肩段17、第一轴承段18、密封部件段19和螺纹紧固段20;所述第二轴承段14安装第二轴承28、所述定子线圈段16通过键槽固定安装定子线圈12,所述导线穿过通道23的第二穿出口21在所述第二轴肩段17所在位置穿出,所述第一轴承段18安装第一轴承33,所述螺纹紧固段20穿过所述尼龙支架5上的穿过孔101,所述螺纹紧固段20上还安装有锁紧螺母3,所述尼龙支架5通过锁紧螺母3固定连接无刷电机轴7,所述密封部件段19上设置有销孔22,所述销孔22连通所述导线穿过通道23,其销孔中可旋入定位销,起到定位并挤压导线穿过通道23中的导线,使其不易晃动。

所述导线穿过通道23的第一穿出口25设置有密封橡胶塞4为橡胶环体结构,从第一穿出口25穿出的导线穿过密封橡胶塞4的过线通道38;所述密封橡胶塞4下端塞入所述第一穿出口25中,所述密封橡胶塞4上端呈伞39形结构;还包括橡胶塞压紧头3,所述橡胶塞压紧头3为设置内螺纹41的硬质环体结构,所述橡胶塞压紧头3的上端内壁向上呈内径逐渐缩小的缩孔壁40,且所述橡胶塞压紧头3的内螺纹41拧紧设置在所述螺纹紧固段20末端,且所述缩孔壁40向内顶压所述密封橡胶塞4的伞39形结构,进而使过线通道38向内收缩,进而密封橡胶塞4被橡胶塞压紧头3向内压紧,使过线通道38与从此处穿出的输出导线外壁紧密配合,使水无法通过第一穿出口25处进入到导线穿过通道23中,进一步提高其密封性能。

所述磁圈上盖11的上侧同轴心设置有轴套53,所述轴套53与所述无刷电机轴7密封部件段19处的轴壁之间形成柱形密封腔31,所述柱形密封腔31下端设置挡台32,所述柱形密封腔31上端设置挡圈29,所述柱形密封腔31中呈压缩状套设有弹簧75,所述弹簧两端设置有上弹簧座圈76和下弹簧座圈77,所述上弹簧座圈76的上端顶压设置有上密封圈74,所述上弹簧座圈76的下端顶压设置有下密封圈78,本实施例中下密封圈78在弹簧作用下紧密挤压挡台32,上密封圈74紧密挤压挡圈29起到双重密封作用;所述挡圈29的上侧还设置有外密封圈8,采用上密封圈74、下密封圈78和外密封圈8三道密封结构,使其无刷电机内部完全与外界隔绝使水花无法飞溅入定子线圈中;

本实施例中,还至少三个所述浮筒69呈圆周阵列分布于所述尼龙支架5四周,且各所述浮筒69分别通过若干所述浮筒支撑臂55与尼龙支架5固定连接;所述无刷电机52支撑连接在所述尼龙支架5下侧;水平姿态的所述增氧叶轮54固定安装于所述无刷电机52的转子下侧;本装置的三个浮筒产生的浮力使增氧叶轮54的下半身浸入水中,上半身暴露在空气中,当无刷电机驱动其旋转时,增氧叶轮54产生大量水花,促进其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