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外排式风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8875发布日期:2018-09-25 21:04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冷却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电机外排式风冷结构。



背景技术:

电机温度的高低对其效率和使用寿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必须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电机降温方式有两种:水冷和风冷,无论是哪一种冷却方式,达到一定的冷却介质流量是实现电机降温的前提。大部分电机采用的都是水冷或混合冷却,很少采用完全风冷方式。水冷的优点主要是冷却液比热容高,降温速度快,缺点是附属设备多,需要配备相应的循环泵、散热片、水箱等附件,对冷却液有一定的要求,并且对电机转子的降温效果不明显。风冷中空气的比热容低,降温速度较慢,所以风冷的难点在于如何加大风冷量,一般都会采取添加外部动力的风冷装置,结构复杂,运行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的一种电机外排式风冷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手段是:

一种电机外排式风冷结构,包括电机壳体以及装配在其内部的定子和转子,在电机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沿电机壳体圆周均匀分布有8至12个,进风口的直径为10mm至20mm,关键在于:在电机壳体尾部的端盖轴心处通过联轴器固定有风冷叶轮,在风冷叶轮的外部固定有叶轮护罩,在端盖上设置有一圈与电机主轴同心的通风孔与电机壳体内的回流通道连通,叶轮护罩的直径小于通风孔与电机主轴的间距,在电机壳体尾部端盖的外部固定有与其同轴的盖形出风壳,在出风壳上设置有出风口与叶轮护罩的排风孔连通,在叶轮护罩的右端设置有回流孔与出风壳的内部空间连通。

排风孔设置在叶轮护罩的侧壁上。

在出风壳内侧壁的轴心处设置有轴承座,轴承座的外侧壁为向内开口的弧形结构。

在端盖与叶轮护罩的结合处和电机壳体与出风壳的结合处都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主动式风冷结构,无需外部动力:风冷叶轮安装于电机转子尾端,通过风冷叶轮的旋转,排出回流管中的气体并在回流管内部形成负压,外界气体在该负压的作用下由电机壳体外部流入到电机壳体内部,形成风冷循环,风冷量只与电机转子的转速有关,一般而言,转速越高功率也就越大,此时的风冷量也就越大,相反则越小;

2、外排式风冷结构,提升压缩效率:流经风冷通道为电机降温的这部分高温气体并没有排放到鼓风机箱体内部,而是通过出风管及外部管道排放到鼓风机箱体外部,该设计避免了鼓风机箱体内部温度及进口处温度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叶轮的压缩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外排式风冷结构,包括电机壳体1以及装配在其内部的定子2和转子3,在电机壳体1上设置有进风口4,进风口4沿电机壳体1圆周均匀分布有8至12个,进风口4的直径为10mm至20mm,当电机为50kw电机时,进风口4的数量为8个,直径10mm;当电机为75kw电机,进风口4的数量为10个,直径12mm;当电机为100kw电机,进风口4的数量为12个,直径15mm;当电机为300kw电机,进风口4的数量为12个,直径20mm,在电机壳体1尾部的端盖5轴心处通过联轴器固定有风冷叶轮6,在风冷叶轮6的外部固定有叶轮护罩7,在端盖5上设置有一圈与电机主轴同心的通风孔8与电机壳体1内的回流通道连通,叶轮护罩7的直径小于通风孔8与电机主轴的间距,在电机壳体1尾部端盖5的外部固定有与其同轴的盖形出风壳9,在出风壳9上设置有出风口10与叶轮护罩7的排风孔连通,在叶轮护罩7的右端设置有回流孔与出风壳9的内部空间连通,排风孔设置在叶轮护罩7的侧壁上,在出风壳9内侧壁的轴心处设置有轴承座11,轴承座11的外侧壁为向内开口的弧形结构,使空气在出风壳9内形成循环的回流通道,在端盖5与叶轮护罩7的结合处和电机壳体1与出风壳9的结合处都设置有密封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