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73897发布日期:2018-12-07 22:11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的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机的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机一般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定子、转轴及设于转轴上的转子,转子由若干冲片叠置而成。电机在工作过程中定子和转子会产生大量的余热,容易导致电机工作效率降低,使用寿命缩短,而电机内的绕组及其他零部件容易因发热而烧毁。所以现有技术中,通过在电机的尾部增设风扇已达到散热的目的。

现有技术在电机尾部增设的风扇,风扇的转轴与电机的转轴为同一转轴,或者是两者连接,当电机运行时,风扇工作,当电机关闭时,风扇停止工作。但电机长时间工作后,电机内的热量较大,如果过早的停止散热,依靠其自身散热需很长时间,可能会对电机造成损伤,甚至有可能不小心烫伤人员;且现有电机中的风扇在工作时,产生的震动以及噪声均很大,巨大的震动可能会引起零部件之间松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机的散热装置,不仅可以通过独立的电源带动风扇工作,使风扇在电机停止运行后还能继续给电机散热;而且风扇形成的风可从外壳及内壳之间通过,加快了散热效率,减小高温对电机造成的损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机的散热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电机尾部的风扇、转轴以及驱动转轴旋转的驱动器,转轴驱动风扇旋转,转轴的一端与风扇连接,转轴的另一端与驱动器连接,驱动器的内部设置有电源,壳体包括内壳以及外壳,内壳与外壳之间沿着圆周方向均匀连接有散热套片。

通常一般的电机,其风扇直接设置在转子的转轴上,当电机停止运行时,其风扇也会停止运行,如果电机长时间工作,即使电机停止工作,其温度也会较高,容易导致电机的零部件因发热而受损。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当电机停止运行后,驱动器继续工作带动转轴旋转使风扇继续运行,继续给电机降温散热,至电机温度降到安全温度后,可以将驱动器关闭,使风扇不再运行。

进一步的,内壳的尾部设置有内端盖,内端盖呈中空圆台状,内端盖的顶部朝向风扇,内端盖尾部以及内壳相对电机尾部均为L字形,内端盖尾部以及内壳相对电机尾部通过螺杆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后,驱动器驱动风扇运行形成风,由于内端盖呈中空圆台状,且其顶部朝向风扇,所以风扇产生的一部分风会吹往内壳给内壳的内部进行散热,另一部分风扇产生的风则顺着内端盖的顶部通过外壳和内壳之间吹往外界,实现对内壳的壳壁进行散热,加快热传递。

进一步的,驱动器设置在内端盖的顶部,内端盖的顶部与转轴的连接处连接有轴承,轴承的外圈与内端盖固定连接,轴承的内圈与转轴固定连接。风扇采用独立的驱动装置,由驱动器带动转轴旋转以致风扇运行。

进一步的,外壳的尾部连接有防尘罩,风扇位于内端盖与防尘罩之间。在电机外壳的尾部增设防尘罩,防止灰尘以及一些物体被风扇吸入电机中,避免导致电机内部零部件生锈造成电机的损坏。

进一步的,防尘罩包括连接件以及防尘网,防尘网覆盖外壳的尾部,防尘网通过连接件与外壳可拆卸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当电机出现故障需要检修时,可通过防尘罩打开电机尾部。

进一步的,风扇为一体式结构,风扇的扇叶为S形的流线型。风扇的扇叶采用S形的流线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风扇的噪声,减轻电机的震动。

进一步的,散热套片上设有条形散热槽。条形散热槽的目的是为了加快散热,电机产生的风经过散热套片时,风也会从条形散热槽内通过,加快散热套片的散热。

进一步的,内壳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散热孔,散热孔位于相邻散热套片之间。风扇产生的风进入电机的内壳中,通过内壳上设置在散热孔进入到内壳和外壳之间设置的相邻散热套片中,在顺着相邻散热套片形成的通道与风扇吹往内壳与外壳之间的风一起吹向外界。

进一步的,内壳与外壳之间相对电机头部处设置有网格。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阻碍物体或者一些小动物顺着内壳与外壳之间的通道进入电机内部,避免造成电机内部零部件的损坏,保证电机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这样的电机的散热装置,不仅可以通过独立的电源带动风扇工作,使风扇在电机停止运行后还能继续给电机散热;而且风扇形成的风可从外壳及内壳之间通过,加快了散热效率,减小高温对电机造成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电机的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电机的散热装置的左视图;

其中,1、壳体;11、内壳;12、外壳;13、散热套片;14、网格;111、内端盖;111a、螺杆;112、散热孔;121、防尘罩;121a、连接件;121b、防尘网;131、条形散热槽;2、风扇;3、转轴;31、轴承;4、驱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设置在电机尾部的风扇2、转轴3以及驱动转轴3旋转的驱动器4,转轴3驱动风扇2旋转,转轴3的一端与风扇2连接,转轴3的另一端与驱动器4连接,驱动器4的内部设置有电源,壳体1包括内壳11以及外壳12,内壳11与外壳12之间沿着圆周方向均匀连接有散热套片13。

通常一般的电机,其风扇2直接设置在转子的转轴上,当电机停止运行时,其风扇2也会停止运行,如果电机长时间工作,即使电机停止工作,其温度也会较高,容易导致电机的零部件因发热而受损。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当电机停止运行后,驱动器4继续工作带动转轴3旋转使风扇2继续运行,继续给电机降温散热,至电机温度降到安全温度后,可以将驱动器4关闭,使风扇2不再运行。

其中,内壳11的尾部设置有内端盖111,内端盖111呈中空圆台状,内端盖111的顶部朝向风扇2,内端盖111尾部以及内壳11相对电机尾部均为L字形,内端盖111尾部以及内壳11相对电机尾部通过螺杆111a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后,驱动器4驱动风扇2运行形成风,由于内端盖111呈中空圆台状,且其顶部朝向风扇2,所以风扇2产生的一部分风会吹往内壳11给内壳11的内部进行散热,另一部分风扇2产生的风则顺着内端盖111的顶部通过外壳12和内壳11之间吹往外界,实现对内壳11的壳壁进行散热,加快热传递。

如图2所示,散热套片13上设有条形散热槽131。条形散热槽131的目的是为了加快散热,电机产生的风经过散热套片13时,风也会从条形散热槽131内通过,加快散热套片13的散热;内壳1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散热孔112,散热孔112位于相邻散热套片13之间。风扇2产生的风进入电机的内壳11中,通过内壳11上设置在散热孔112进入到内壳11和外壳12之间设置的相邻散热套片13中,在顺着相邻散热套片13形成的通道与风扇2吹往内壳11与外壳12之间的风一起吹向外界。

另外,驱动器4设置在内端盖111的顶部,内端盖111的顶部与转轴3的连接处连接有轴承31,轴承31的外圈与内端盖111固定连接,轴承31的内圈与转轴3固定连接。风扇2采用独立的驱动装置,由驱动器4带动转轴3旋转以致风扇2运行;风扇2为一体式结构,风扇2的扇叶为S形的流线型。风扇2的扇叶采用S形的流线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风扇2的噪声,减轻电机的震动。

外壳12的尾部连接有防尘罩121,风扇2位于内端盖111与防尘罩121之间。在电机外壳12的尾部增设防尘罩121,防止灰尘以及一些物体被风扇2吸入电机中,避免导致电机内部零部件生锈造成电机的损坏。而防尘罩121包括连接件121a以及防尘网121b,防尘网121b覆盖外壳12的尾部,防尘网121b通过连接件121a与外壳12可拆卸连接。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当电机出现故障需要检修时,可通过防尘罩121打开电机尾部。

内壳11与外壳12之间相对电机头部处设置有网格14。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阻碍物体或者一些小动物顺着内壳11与外壳12之间的通道进入电机内部,避免造成电机内部零部件的损坏,保证电机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这样的电机的散热装置,不仅可以通过独立的电源带动风扇2工作,使风扇2在电机停止运行后还能继续给电机散热;而且风扇2形成的风可从外壳12及内壳11之间通过,加快了散热效率,减小高温对电机造成的损伤。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