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侧综合杆内部走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56755发布日期:2019-01-02 22:14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路侧综合杆内部走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交通设施,涉及一种道路侧方的路灯、信号灯、信号牌杆体,特别涉及一种路侧综合杆内部走线结构。



背景技术:

市政道路两侧,设置有各种交通杆体:道路两侧有用于道路照明灯的灯杆;接近路口处设置有车道指示标志、限速标志等道路指示杆;路口有交通信号灯等交通信号指示杆。而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城市理念的提出,在城市的各个位置需要采集各种各样的数据,例如车流量数据、人流量数据、天气数据等等,又需要各种信号传递装置来传递数据,这些种种设备都需要进行安装固定,可以预见,未来城市道路的两侧,会以同时安装各种交通设备的综合杆为主,综合杆杆身上加装的设备数量和种类增多,杆身内部的各种线缆也会随之增多,线缆的增多会增加杆身内部线路的管理难度,给设备的拆装以及检修维护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路侧综合杆上集成的设备多,杆身内部线缆增多,增加杆身内部线路的管理难度,给设备的拆装以及检修维护带来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路侧综合杆内部走线结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侧综合杆内部走线结构,包括竖直中空的下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杆体内壁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上下对齐的隔板,隔板两侧沿竖直平面将下杆体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走线区、第二走线区,所述隔板侧面固定有竖直的管体,管体内部形成另外的走线区。本方案利用隔板、固定在隔板侧面的管体,将下杆体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不同的走线区,使不同的线缆可以分门别类进行走线,便于管理和维护。

作为优选,所述隔板侧面固定有一根竖直的管体,管体内部形成第三走线区。

作为其他优选,所述隔板侧面固定有N根竖直的管体,管体内部分别依次形成第三走线区、第四走线区…、第N+2走线区。

作为优选,所述管体内穿设线缆,管体的上端设有抱夹线缆的卡块,卡块外径大于管体上端口的内径。杆体较高时,线缆本身的自重对上方线缆的接头会造成较大的负载,因此,本装置在管体的上端口设置卡块,卡块抱夹线缆并卡设在管体上端口,负载下部线缆的自重,减少线缆自重对接头的影响。作为优选,隔板的两侧或者下杆体内壁上可以设置挂钩,对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的线缆进行挂装,承担线缆重量。

作为优选,所述卡块包括左半卡块和右半卡块,左半卡块和右半卡块相对的侧面对称设置有抱夹线缆的弧形槽,左半卡块和右半卡块上部为半圆柱型,下部为楔形,左半卡块和右半卡块从左右两侧抱夹线缆,左半卡块和右半卡块的上部外侧缠绕固定有胶带。卡块可以为金属、橡胶或者塑料,采用胶带抱夹在线缆表面,卡设在管体上端。

作为优选,所述左半卡块和右半卡块对接面的侧边对称设有便于剪断胶带的槽缺,所述槽缺竖向贯穿左半卡块和右半卡块的半圆柱型上部。

作为优选,下杆体为多边形柱体,下杆体的若干侧面设置有竖向的下扩展槽,各下扩展槽在下杆体的环周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下杆体上端连接有上杆体,上杆体为空心杆,至少一根管体内部的走线区与上杆体连通。上杆体可以与管体走线对接,下杆体的侧方挑设横向的横梁,第一走线区和第二走线区可以与横梁连通。

本实用新型利用隔板、固定在隔板侧面的管体,将下杆体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不同的走线区,使不同的线缆可以分门别类进行走线,便于管理和维护;本方案在管体的顶部设置卡块,卡块承载线缆自重,减少了对杆体上部线缆接头的负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下杆体内部走线区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下杆体上端走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卡块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卡块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杆体,2、上杆体,3、横梁,4、路灯挑杆,5、下扩展槽,6、隔板,7、管体,8、第一走线区,9、第二走线区,10、第三走线区,11、第四走线区,12、线缆,13、卡块,14、胶带,15、槽缺,16、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种路侧综合杆内部走线结构,如图1、2所示。本装置包括下杆体1,所述下杆体1为正十二边形柱体,下杆体的四个侧面设置有竖向的下扩展槽5,各下扩展槽在下杆体的环周均匀分布。下杆体1上方设有上杆体2,上杆体上端抱夹有向道路一侧挑出的路灯挑杆4,路灯挑杆采用轻质材料。上杆体2下端与下杆体1上端采用法兰连接,上杆体的下端的杆径小于上杆体上端的杆径,下杆体和上杆体为相互连通的空心杆。上杆体顶部的侧方设置方形法兰用于连接横梁3,横梁3朝向道路一侧伸出,横梁为空心杆体。

如图2所示,下杆体1内壁的底部和顶部分别设有上下对齐的隔板6,隔板两侧沿竖直平面将下杆体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走线区8、第二走线区9。隔板在下杆体内部靠一侧偏置,使第二走线区空间9大于第一走线区空间8。隔板靠第二走线区的侧面中部固定有两根竖直的管体7,两管体内部分别形成第三走线区10和第四走线区11。

如图3、4、5所示,管体7的第三走线区内穿设线缆12,管体的上端设有抱夹线缆的卡块13,卡块外径大于管体上端口的内径。卡块包括左半卡块和右半卡块,左半卡块和右半卡块相对的侧面对称设置有抱夹线缆的弧形槽16,左半卡块和右半卡块上部为半圆柱型,下部为楔形,左半卡块和右半卡块从左右两侧抱夹线缆,左半卡块和右半卡块的上部外侧缠绕固定有胶带14。左半卡块和右半卡块对接面的侧边对称设有便于剪断胶带的槽缺15,所述槽缺竖向贯穿左半卡块和右半卡块的半圆柱型上部。第四走线区可以跟第三走线区采用相同的方法穿设线缆。第三走线区和第四走线区与上杆体连通。

本方案将下杆体内部分隔成四个不同的走线区,将不同线缆分门别类分别走线,便于管理和维护。管体的顶部设置卡块,卡块承载线缆自重,减少了对杆体上部线缆接头的负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