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水冷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05911发布日期:2019-02-19 18:21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水冷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领域,具体是一种便携式水冷电机。



背景技术:

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是交流电机,可以是同步电机或者是异步电机。电动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电动机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受力的作用,使电动机转动。

电机的应用较为广泛,应用的场景众多,当电机在温度较高环境下,现有的电机自身散热效率较低,长时间运转会导致电机损坏;另一方面小功率的电机灵活性高,但对其进行搬运较为不便捷,尤其是电机使用过一段时间后,电机温度较高,则无法搬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不足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水冷电机,可便捷的对电机移位,且提高电机的散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便携式水冷电机,它包括电机、冷凝管、支架和拉环,所述电机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支撑电机的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空腔,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连接管口,若干个所述冷凝管并排缠绕在电机的外壳上,所述冷凝管与所述支架固接且与空腔连通,两个所述拉环分别固接在所述电机的壳体两端。

进一步,所述冷凝管为扁平的矩形条,所述冷凝管穿设所述电机的散热片,所述冷凝管与电机壳体表面贴合。

进一步,所述冷凝管的材料为铜,所述冷凝管与支架的端面通过焊接固定。

进一步,两个相邻的冷凝管间隔距离为5~8厘米,所述冷凝管的横截面宽为3~3.5厘米,所述冷凝管的横截面长为5~5.5厘米。

进一步,若干个所述冷凝管分布在电机的前段,所述电机的尾端设置有风叶,所述风叶与电机的转轴固接。

进一步,所述拉环的两端设置有箭型头,所述电机的散热片上设置有用于拉环间隙配和的孔,所述拉环通过孔与电机固接。

进一步,所述支架为L型,两个所述支架相对的固接在电机底端,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加强筋。

进一步,所述连接管口连接水冷机,所述连接管口设置有温度计。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通过电机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支撑电机的支架,所述支架设置有空腔,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连接管口,若干个所述冷凝管并排缠绕在电机的外壳上,所述冷凝管与所述支架固接且与空腔连通,两个所述拉环分别固接在所述电机的壳体两端。可便捷的对电机移位,增强电机的灵活性,且提高电机的散热效率,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便携式水冷电机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便携式水冷电机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至附图3所示,实施例1:一种便携式水冷电机,包括有电机1、冷凝管2、支架3和拉环4,所述电机1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支撑电机1的支架3,所述支架3设置有空腔,所述支架3上还设置有连接管口5,若干个所述冷凝管2并排缠绕在电机1的外壳上,所述冷凝管2与所述支架3固接且与空腔连通,两个所述拉环4分别固接在所述电机1的壳体两端。

所述冷凝管2为扁平的矩形条,所述冷凝管2穿设所述电机1的散热片,所述冷凝管2 与电机1壳体表面贴合。所述冷凝管2的材料为铜,所述冷凝管2与支架3的端面通过焊接固定。两个相邻的冷凝管2间隔距离为5:厘米,所述冷凝管2的横截面宽为3厘米,所述冷凝管2的横截面长为5厘米。若干个所述冷凝管2分布在电机1的前段,所述电机1的尾端设置有风叶,所述风叶与电机1的转轴固接。冷凝管的间距和宽度和长度,是结合了与电机的接触面积,换热效率和电机的尺寸合理设置的区间值,使得对电机的散热效率得以提高。冷凝管设置在电机的前段以及中段,尾端是设置有风机,进行风冷,同时也加速了电机表面的空气流速。

所述拉环4的两端设置有箭型头6,所述电机1的散热片上设置有用于拉环4间隙配和的孔,所述拉环4通过孔与电机1固接。提高箭型头卡住孔,使得拉环可提携电机。

所述支架4为L型,两个所述支架4相对的固接在电机1底端,所述支架4上还设置有加强筋。所述连接管口5连接水冷机,所述连接管口5设置有温度计。便于对电机的散热进行检测。

实施例2:一种便携式水冷电机,包括有电机1、冷凝管2、支架3和拉环4,所述电机 1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支撑电机1的支架3,所述支架3设置有空腔,所述支架3上还设置有连接管口5,若干个所述冷凝管2并排缠绕在电机1的外壳上,所述冷凝管2与所述支架3固接且与空腔连通,两个所述拉环4分别固接在所述电机1的壳体两端。

所述冷凝管2为扁平的矩形条,所述冷凝管2穿设所述电机1的散热片,所述冷凝管2 与电机1壳体表面贴合。所述冷凝管2的材料为铜,所述冷凝管2与支架3的端面通过焊接固定。两个相邻的冷凝管2间隔距离为8厘米,所述冷凝管2的横截面宽为3.5厘米,所述冷凝管2的横截面长为5.5厘米。若干个所述冷凝管2分布在电机1的前段,所述电机1的尾端设置有风叶,所述风叶与电机1的转轴固接。冷凝管的间距和宽度和长度,是结合了与电机的接触面积,换热效率和电机的尺寸合理设置的区间值,使得对电机的散热效率得以提高。冷凝管设置在电机的前段以及中段,尾端是设置有风机,进行风冷,同时也加速了电机表面的空气流速。

所述拉环4的两端设置有箭型头6,所述电机1的散热片上设置有用于拉环4间隙配和的孔,所述拉环4通过孔与电机1固接。提高箭型头卡住孔,使得拉环可提携电机。

所述支架4为L型,两个所述支架4相对的固接在电机1底端,所述支架4上还设置有加强筋。所述连接管口5连接水冷机,所述连接管口5设置有温度计。便于对电机的散热进行检测。

实施例3:一种便携式水冷电机,包括有电机1、冷凝管2、支架3和拉环4,所述电机 1的底端设置有用于支撑电机1的支架3,所述支架3设置有空腔,所述支架3上还设置有连接管口5,若干个所述冷凝管2并排缠绕在电机1的外壳上,所述冷凝管2与所述支架3固接且与空腔连通,两个所述拉环4分别固接在所述电机1的壳体两端。

所述冷凝管2为扁平的矩形条,所述冷凝管2穿设所述电机1的散热片,所述冷凝管2 与电机1壳体表面贴合。所述冷凝管2的材料为铜,所述冷凝管2与支架3的端面通过焊接固定。两个相邻的冷凝管2间隔距离为6.5厘米,所述冷凝管2的横截面宽为3.2厘米,所述冷凝管2的横截面长为5.3厘米。若干个所述冷凝管2分布在电机1的前段,所述电机1的尾端设置有风叶,所述风叶与电机1的转轴固接。冷凝管的间距和宽度和长度,是结合了与电机的接触面积,换热效率和电机的尺寸合理设置的区间值,使得对电机的散热效率得以提高。冷凝管设置在电机的前段以及中段,尾端是设置有风机,进行风冷,同时也加速了电机表面的空气流速。

所述拉环4的两端设置有箭型头6,所述电机1的散热片上设置有用于拉环4间隙配和的孔,所述拉环4通过孔与电机1固接。提高箭型头卡住孔,使得拉环可提携电机。

所述支架4为L型,两个所述支架4相对的固接在电机1底端,所述支架4上还设置有加强筋。所述连接管口5连接水冷机,所述连接管口5设置有温度计。便于对电机的散热进行检测。

实施例3为最佳实施例,该间距的冷凝管和尺寸,电机的散热效率最高,且稳定。

工作原理:通过在电机1的壳体上设置若干个冷凝管2,冷凝管2缠绕电机1且固接在支架4上,支架4上设置连接管2口,用于接循环水,对电机1进行水冷降温;设置拉环4,对电机1进行便捷移位,提高电机1的灵活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