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及其绕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10582发布日期:2019-01-15 22:13阅读:2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及其绕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机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绕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绕组的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是一种实现能量转换的装置,包括静止电机如变压器;旋转电机如电动机、发电机。绕组是电机实现能量转换的重要部件,定义为具有一定功能的一组匝线或线圈。

绕组多匝线圈需要一般包括匝间绝缘、对地绝缘等,现有技术中绕组各匝线圈间绝缘通常依靠在单匝线外周缠绕绝缘材料加浸漆实现。电机绕组由多个绕组线圈组成,通常在匝间绝缘包扎完毕后整束绕组浸漆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并增加绝缘性,而绕组端部又是不密封的,这就使得在对绕组线圈进行浸漆后,在吊运或烘焙过程中因浸漆的流失而导致绕组绝缘性变差,降低了绕组及电机产品的绝缘可靠性。

如何设计一种绕组,解决绕组线圈端部绝缘浸漆流失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绕组,该绕组可以解决端部浸漆流失的问题,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绕组的电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绕组,包括多匝绕组线圈本体、包覆单匝所述绕组线圈本体的匝间绝缘层、包覆于所述绕组线圈本体的密封材料层和固定所述绕组线圈本体的固定装置;所述密封材料层包覆于所述绕组线圈本体的外周,以防止所述绕组的浸漆流失。

优选地,所述绕组线圈本体具有沿轴线方向延伸的两条直线边部、位于两个所述直线边部同一端并分别向外端渐缩于一点的端部以及所述端部和所述直线边部过渡的R角部;所述端部还包括用以连接引线头的凸出段。

优选地,所述密封材料层包覆至所述端部。

优选地,所述密封材料层具体为钠化聚四氟乙烯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机,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绕组。

相对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针对绕组端部的浸漆容易流失的问题,在端部增加密封材料层,包覆绕组端部,杜绝了绕组端部浸漆的流失,而端部浸漆的流失正是导致绕组绝缘性能变差的重要原因。通过设置密封材料层减少端部浸漆流失,极大地改善了绕组的绝缘性能,提高了绕组工作时的绝缘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绕组端部包覆密封材料层示意图;

图2为图1端部横截面中密封材料层一种包覆示意图;

图3为图1端部横截面中密封材料层另一种包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绕组端部包覆密封材料层示意图;图2为图1端部横截面中密封材料层一种包覆示意图;图3为图1端部横截面中密封材料层另一种包覆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组,包括多匝绕组线圈本体5、缠绕单匝绕组线圈本体5的匝间绝缘层6以及包覆绕组线圈本体5的密封材料层8,还包括固定绕组线圈本体5的固定装置;匝间绝缘层6实现绕组线圈本体5的匝间绝缘;固定装置用以使绕组线圈本体5固定;密封材料层8阻止绕组线圈本体5表面的浸漆7流失,浸漆7的流失又是绕组绝缘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从而提高绕组以及包括所述绕组的电机的绝缘性能和工作的安全性。

请参考图1,绕组按照形状位置分为以下几部分:绕组线圈本体5的端部1、绕组线圈本体5的直线边部3以及端部1和直线边部3过渡的R角部2。直线边部3具体为两个且沿轴线方向延伸,两直线边部3平行布置,和端部1、R角部2共同构成如图1所示的环。这里的轴线方向是线圈绕组本体5缠绕的转轴的方向,两个端部1分别位于两直线边部3的同一端呈渐缩结构,最终缩为一点并沿该点有沿轴线向外端延伸的凸出段11,凸出段11用以连接线圈的引线头4,固定装置用以固定绕组线圈本体5,这里的外端参考图1中的两个凸出段11的延伸方向。沿绕组线圈表面浸漆将多匝绕组线圈本体5固定为一个整体,同时增加绝缘性能,通过对端部1绕组外周进行密封包扎,减少浸漆7的流失,从而提高了绕组的绝缘性。对绕组包扎可以不仅限于端部1,也可以包扎至R角部2、甚至直线边部3的局部段。根据实际情况包扎,能有效减少绕组浸漆7的流失,提高绝缘性能即可。通过采用R角部2实现线圈平滑过渡,以避免直角过渡在直角弯部发生尖端放电,进而降低了绝缘要求。

请参考图2,绕组绝缘密封包扎的一种具体结构的横截面图如图2所示,包括多匝绕组线圈本体5,包覆单匝绕组线圈本体5的匝间绝缘层6,匝间绝缘层6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绝缘材料(可以为玻璃丝)加浸漆包覆,有时根据需要还增加层间绝缘,层间绝缘通常采用云母条。匝间绝缘层6的外周通过浸漆将多匝绕组线圈本体5固定为一束绕组线圈,浸漆7同时增加匝间绝缘。为防止浸漆7的流失,在整束绕组线圈本体5的外周包覆一层密封材料层8,密封材料层8的密封材料可以采用钠化聚四氟乙烯,也可以采用聚酰亚胺或其它材料。包覆材料构成具有薄膜结构的密封材料层8以减少浸漆7的流失。

请参考图3,绕组的绝缘密封包扎的另一种具体结构的横截面图如图3所示,包括多匝绕组线圈本体5,包覆单匝绕组线圈本体5的匝间绝缘层6,并通过浸漆7将多匝绕组线圈本体5固定为一束绕组线圈,并在一束绕组线圈的外周包扎密封材料层8,有所不同的是,密封材料层8的外周还额外采用绝缘材料包扎了一层或多层对地绝缘层9,增减绕组线圈对地绝缘,进一步提高绕组及电机的绝缘性能和工作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为包含对地绝缘层9的一种示意图,并不意味着只有图3所示一种包扎方式。对地绝缘层9可以包扎于密封材料层8的外周,密封材料层8也可以包扎于对地绝缘层9的外周,二者甚至可以进行交替包扎。整束绕组线圈匝间绝缘、对地绝缘以及端部1浸漆7密封包扎完毕后,还可以在整束绕组线圈的最外周包扎保护层,对绕组线圈进行进一步的保护,对地绝缘包扎的材料以及保护层材料可参考现有技术选材。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绕组端部1增加密封材料层8,有效阻止了端部1的浸漆7因吊运线圈或者烘焙升温过程中造成的浸漆7的流失,而浸漆7的流失又是导致绕组绝缘性能下降的关键,因此增加密封材料层8有效提高了绕组线圈的绝缘性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的一种电机,包括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所描述的绕组;电机的其他部分可以参照现有技术,本文不再展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与另外几个实体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图2和图3所示的绕组截面图仅用于说明绝缘包扎的层间关系,绕组线圈具体截面形状以实际情况为准。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机及其端部密封的绕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