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34897发布日期:2019-05-11 00:20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充电器是一种接受外部电路的交流电源,经过转化后进入设备内部的电池中存储的装置。充电器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领域。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充电器使用普通的连接线,在多次循环使用后,易发生线路折断,造成产品的使用寿命降低,给用户带来不佳的体验,且充电时需要用户仔细确认插头与插孔是否对准,充电的便利性不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其能够实现自动对位充电,并提高充电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系统,其能够实现电子设备的自动对位充电,并提高充电的便利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磁性连接器和充电头,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腔,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容置空腔连通,所述磁性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腔内,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运动,以伸出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充电头吸附,所述充电头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磁性件和第二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腔内,所述第二磁性件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内部,所述第一磁性件与所述第二磁性件吸附,以使所述支撑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吸附。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PCB板,所述PCB板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多个连接件,所述PCB板开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凸设有多个定位部,多个所述连接件一一对应穿过多个所述安装孔并一一对应与多个所述定位部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容置空腔连通,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容置空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PCB板包括电源输出部和电源输入部,所述电源输入部伸入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贴合,所述电源输出部伸入所述第三通孔,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配重块,所述配重块设置于所述容置空腔内,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和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抵持。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硅胶垫,所述硅胶垫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及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磁性连接器和充电头,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腔,所述第一壳体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容置空腔连通,所述磁性连接器设置于所述容置空腔内,并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运动,以伸出所述第一通孔,并与所述充电头吸附,所述充电头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充电头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及充电系统,通过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腔,再将第一壳体的外壁上设置凸起,将凸起上开设第一通孔,使得第一通孔与容置空腔连通;将磁性连接器置于容置空腔内,且能够相对第一壳体运动,以使得磁性连接器能够伸出第一通孔,并与充电头吸附,且充电头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通过设置磁性连接器与充电头,通过磁性相吸能够实现自动对位过程,让电子设备无需使用普通的连接线而方便连接,从而大大提高充电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充电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充电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充电装置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的充电装置的支撑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标:1-充电系统;2-电子设备;3-充电装置;31-第一壳体;311-容置空腔;312-凸起;3121-第一通孔;313-定位部;314-第二通孔;315-第三通孔;32-第二壳体;33-磁性连接器;34-充电头;35-支撑件;351-支撑上盖;352-支撑下盖;36-第一磁性件;37-第二磁性件;38-PCB板;381-安装孔;382-电源输出部;383-电源输入部;39-连接件;40-配重块;41-硅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开设”、“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1的立体示意图。充电系统1主要用于对电子设备2进行充电,是一种快速获得电能的系统。充电系统1包括充电装置3和电子设备2。电子设备2连接于充电装置3的电能输出端,充电装置3用于将交流电流转化为直流电充入电子设备2中,电子设备2用于承接来自于充电装置3输出的电能。该充电装置3能够实现自动对位过程,让电子设备2无需使用普通的连接线而方便连接,从而大大提高充电的便利性。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1的充电装置3的立体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1的充电装置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1的充电装置3的第一壳体31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阅图2-图4。

充电装置3包括第一壳体31、第二壳体32、磁性连接器33和充电头34,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可拆卸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腔311,第一壳体31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起312,凸起31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3121,第一通孔3121与容置空腔311连通,磁性连接器33设置于容置空腔311内,并能够相对第一壳体31运动,以伸出第一通孔3121,并与充电头34吸附,充电头34用于与电子设备2连接。

需要说明地是,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大致呈长方体形,且不限于长方体形,可以为任意形状,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的尺寸相配合,可以利用卡扣结构进行拆卸和安装,也可以利用螺钉和螺纹结构进行拆卸和安装,在此亦不作限定,只需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能够方便拆卸即可。

其中,容置空腔311大致呈长方体形,且不限于长方体形,可以为任意形状,只需能够起容置作用即可。

需要说明地是,在本实施例中,凸起312大致呈三棱柱形,且不限于三棱柱形,可以为任意形状,在此不作限定,只需具有抵持电子设备2的作用即可。

需要说明地是,第一通孔3121大致呈椭圆形,且不限于椭圆形,可以为任意形状,不作具体限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3121位于凸起312的中部,且不限于中部位置,还可以位于两端等任意位置,不作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31的侧壁开设有第二通孔314和第三通孔315。第二通孔314和第三通孔315大致呈长方形,第二通孔314与容置空腔311连通,第三通孔315与容置空腔311连通。

需要说明地是,在本实施例中,充电头34可以为苹果手机通过和安卓手机通用的充电头34,也可以是Type-C充电头34。即是说,该充电头34能够适应电子设备2的输入端即可。

需要说明地是,在本实施例中,磁性连接器33为磁性材料组成的连接器。当充电头34距离磁性连接器332-3mm时,由于磁性相吸的原理,磁性连接器33可以从容置空腔311内部,通过相对第一壳体31运动,伸出第一通孔3121,并与充电头34吸附。能够实现自动对位过程,让电子设备2无需使用普通的连接线而方便连接,从而大大提高充电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充电装置3还包括支撑件35(如图5所示,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1的充电装置3的支撑件35的分解结构示意图),支撑件35与第一壳体31的外壁贴合。需要说明地是,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35大致呈象形结构,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只需对电子设备2起到支撑作用即可。

进一步地,支撑件35包括支撑上盖351和支撑下盖352,支撑上盖351和支撑下盖352为可拆卸地连接。

充电装置3还包括第一磁性件36和第二磁性件37,第一磁性件36设置于容置空腔311内,第二磁性件37设置于支撑件35内部,第一磁性件36与第二磁性件37吸附,以使支撑件35与第一壳体31的外壁吸附。第一磁性件36和第二磁性件37的数量一致,且不限于四个,可以是任意个数,只需保证支撑件35能够吸附于第一壳体31即可。

请继续参阅图3,充电装置3还包括PCB板38,PCB板38与第一壳体31的内壁可拆卸连接,且磁性连接器33的一端与PCB板38连接。

充电装置3还包括多个连接件39,PCB板38开设有多个安装孔381,第一壳体31的内壁凸设有多个定位部313(图4所示),多个连接件39一一对应穿过多个安装孔381并一一对应与多个定位部313可拆卸连接。连接件39可以是螺钉,还可以是螺栓。连接件39的数量不作具体限制,可以为任意个数,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9的数量为五个,并且连接件39的数量与定位部313和安装孔381的数量应保持一致。

进一步地,PCB板38包括电源输出部382和电源输入部383,电源输入部383伸入第二通孔314,且与第一壳体31的侧壁贴合,电源输出部382伸入第三通孔315,且与第一壳体31的侧壁贴合。电源输入部383用于接入外部电源,电源输出部382可用于连接更多的待充电设备,实现多种设备同时充电的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3,充电装置3还包括配重块40,配重块40设置于容置空腔311内,且分别与第一壳体31的内壁和第二壳体32的内壁抵持。配重块40用于为充电装置3增加重量,以保持平衡。配重块40可以是铁块,也可以是铜块等高密度金属块,还可以是复合高密度材料。

请继续参阅图3,充电装置3还包括硅胶垫41,硅胶垫41设置于第二壳体32的外壁上。硅胶垫41大致呈方形,硅胶垫41用于防止充电装置3滑动,避免造成充电事故的发生。

以下介绍本实施例中的充电装置3的装配过程:

通过将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可拆卸连接,并将支撑件35吸附于第一壳体31的外壁;将PCB板38与第一壳体31连接,并将磁性连接器33设置于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所形成的容置空腔311内,且与PCB板38连接。

以下介绍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系统1的工作原理:

将充电头34与电子设备2连接,并将充电头34靠近磁性连接器33,当充电头34距离磁性连接器332-3mm时,由于磁性相吸的原理,磁性连接器33可以从容置空腔311内部,通过相对第一壳体31运动,伸出第一通孔3121,并与充电头34吸附,从而对电子设备2进行充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3及充电系统1,通过将第一壳体31与第二壳体32可拆卸连接,并形成一容置空腔311,再将第一壳体31的外壁上设置凸起312,将凸起312上开设第一通孔3121,使得第一通孔3121与容置空腔311连通;将磁性连接器33置于容置空腔311内,且能够相对第一壳体31运动,以使得磁性连接器33能够伸出第一通孔3121,并与充电头34吸附,且充电头34用于与电子设备2连接。通过设置磁性连接器33与充电头34,通过磁性相吸能够实现自动对位过程,让电子设备2无需使用普通的连接线而方便连接,从而大大提高充电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