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双口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1414发布日期:2019-09-20 22:03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双口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充电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双口充电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载充电器,其一般仅设置有两个Type-A接口,由于仅设置有 Type-A接口,其使得其他接口的设备在充电时,均需要转换器进行转接,使得充电不方便;且现有的车载充电器,无法根据被充电设备充电状态调整电流和电压、进而电池经常被过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双口充电器,其包括Type-A 接口和Type-C接口,方便用户充电,且Type-C接口满足QC4.0以及PD3.0 协议充电标准,自动识别被充电设备,调整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快速充电的同时,避免大电流对电池造成伤害,避免对电池的过充。

一种车载双口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有至少一个Type-C接口槽、至少一个Type-A接口槽,所述壳体的内腔内设置有至少一块PCBA板,对应的所述PCBA板对应于Type-C接口槽的位置设置有Type-C接口,对应的所述PCBA板对应于Type-A接口槽的位置设置有 Type-A接口,所述Type-C接口的插装端对应于所述Type-C接口槽布置,所述Type-A接口的插装端对应于所述Type-A接口槽布置;所述Type-C接口满足QC4.0以及PD3.0协议充电标准,自动识别被充电设备,调整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上盖、下盖;

所述外壳体、上盖组合形成一体结构,所述下盖盖装于所述外壳体的下部;

所述外壳体、下盖组合形成一体结构,所述上盖盖装于所述外壳体的下部;

所述上盖的外露面设置有对应的纵向排列Type-C接口槽、Type-A接口槽时,所述外壳体的内腔内布置有两块PCBA板,分别为第一PCBA板、第二PCBA 板,所述第一PCBA板、第二PCBA板分别连接电源连接器,所述第一PCBA板的输出接口为Type-C接口,所述第二PCBA板的输出接口为Type-A接口,所述上盖上分别设置有Type-C接口槽、Type-A接口槽,所述Type-C接口的插装端对应于所述Type-C接口槽布置,所述Type-A接口的插装端对应于所述 Type-A接口槽布置;

其还包括导光柱架,所述导光柱架上设置有第一导光柱、第二导光柱,所述第一导光柱连接所述第一PCBA板,所述第二导光柱连接所述第二PCBA 板,所述导光柱架位于所述外壳体内固装设置,所述第一导光柱、第二导光柱分别朝向上盖布置,所述上盖对应于所述第一导光柱位置设置有第一可视窗口,所述上盖对应于所述第二导光柱位置设置有第二可视窗口;

所述上盖的两侧边设置有侧凸的卡扣结构,所述外壳体的对应于卡扣结构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内凹口,所述上盖的卡扣结构扣合于对应位置的内凹口;

所述下盖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器定位口,所述电源连接器的电源输入部分外凸于所述连接器定位口,所述电源连接器的电源输入部分用于外接车载电源;

所述上盖上还丝印有对应的标识。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包括Type-A接口和Type-C接口,方便用户充电,且Type-C接口满足QC4.0以及PD3.0协议充电标准,自动识别被充电设备,调整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快速充电的同时,避免大电流对电池造成伤害,避免对电池的过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立体图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的背面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二的立体图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二的背面的立体图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所对应的名称如下:

外壳体1、上盖2、第一PCBA板3、第二PCBA板4、电源连接器5、Type-C 接口6、Type-A接口7、Type-C接口槽8、Type-A接口槽9、导光柱架10、第一导光柱11、第二导光柱12、第一可视窗口13、第二可视窗口14、卡扣结构15、内凹口16、连接器定位口17、标识18、下盖19、第二卡扣结构20、第二内凹口21。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车载双口充电器: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包括有至少一个 Type-C接口槽、至少一个Type-A接口槽,所述壳体的内腔内设置有至少一块 PCBA板,对应的所述PCBA板对应于Type-C接口槽的位置设置有Type-C接口,对应的所述PCBA板对应于Type-A接口槽的位置设置有Type-A接口,所述Type-C接口的插装端对应于所述Type-C接口槽布置,所述Type-A接口的插装端对应于所述Type-A接口槽布置;所述Type-C接口满足QC4.0以及PD3.0 协议充电标准,自动识别被充电设备,调整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

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上盖、下盖;

所述外壳体、上盖组合形成一体结构,所述下盖盖装于所述外壳体的下部;

所述外壳体、下盖组合形成一体结构,所述上盖盖装于所述外壳体的下部。

具体实施例一,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1、上盖2,所述上盖2的外露面设置有纵向排列的Type-C接口槽8、Type-A接口槽9,自带下盖的外壳体1的上部外露端面盖装有上盖2,壳体1的内腔内布置有两块PCBA板,分别为第一PCBA板3、第二PCBA板4,第一PCBA板3、第二PCBA板4分别连接电源连接器5,第一PCBA板3的输出接口为Type-C接口6,第二PCBA板4的输出接口为Type-A接口7,上盖2上分别设置有Type-C接口槽8、Type-A接口槽9,Type-C接口6的插装端对应于Type-C接口槽8布置,Type-A接口7的插装端对应于Type-A接口槽9布置;Type-C接口6满足QC4.0以及PD3.0协议充电标准,自动识别被充电设备,调整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

其还包括导光柱架10,导光柱架10上设置有第一导光柱11、第二导光柱12,第一导光柱11连接第一PCBA板3,第二导光柱12连接第二PCBA板4,导光柱架10位于壳体1内固装设置,第一导光柱11、第二导光柱12分别朝向上盖2布置,上盖2对应于第一导光柱11位置设置有第一可视窗口13,上盖2对应于第二导光柱12位置设置有第二可视窗口14;

上盖2的两侧边设置有侧凸的卡扣结构15,外壳体1的对应于卡扣结构 15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内凹口16,上盖2的卡扣结构15扣合于对应位置的内凹口16;

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器定位口17,电源连接器5的电源输入部分外凸于连接器定位口17,电源连接器5的电源输入部分用于外接车载电源;

上盖2上还丝印有对应的标识18。

具体实施例二、见图3和图4,外壳体1自带上盖,外壳体1的底部盖装有下盖19,所述下盖19上设置有连接器定位口17,下盖19的两侧边设置有侧凸的第二卡扣结构20,外壳体1的对应于第二卡扣结构20的两侧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内凹口21,下盖19的第二卡扣结构20扣合于对应位置的第二内凹口21;所述外壳体1的上部外露面设置有纵向排列的Type-C接口槽8、 Type-A接口槽9。

其工作原理如下:其包括Type-A接口和Type-C接口,方便用户充电,且Type-C接口满足QC4.0以及PD3.0协议充电标准,自动识别被充电设备,调整充电电流和充电电压,快速充电的同时,避免大电流对电池造成伤害,避免对电池的过充。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创造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