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1822发布日期:2019-07-24 09:48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在通信及工业领域中,设备用电缆来传输信号、数据等信息。如果雨水进入设备不仅会导致其不能正常工作,而且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在电缆和设备连接处需要密封来阻水,防止水经线缆外皮与连接器之间的间隙或是线缆外皮与内芯之间的间隙流入设备内部。

授权公告号为CN202712567U、授权公告日为2013.01.3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线缆灌胶密封结构,该线缆灌胶密封结构包括设备和线缆,设备的壳体的尾部具有筒形灌胶密封段,线缆的连接端穿过灌胶密封段与设备连接,线缆对应灌胶密封段的部分套装有弹性密封圈,弹性密封圈与线缆之间通过过盈配合来实现密封,之后灌装密封胶体,弹性密封圈与密封胶体之间形成粘接密封结构,对线缆外表面和设备之间进行密封。但这种密封结构仅能够对线缆外表面与设备之间进行密封,防止水由线缆外表面进入设备内,而不能解决由于线缆外皮破损,水由线缆破损的外皮处经线缆内部漏入设备造成进水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密封结构,用以解决线缆外皮破损,水由线缆破损的外皮处经线缆内部漏入设备造成进水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密封结构的技术方案是:

线缆密封结构包括线缆,线缆具有外皮和内芯,所述内芯伸出线缆的外皮,线缆密封结构还包括套设在线缆上的套管,所述套管具有套在线缆的外皮上并与外皮密封配合的套接段,还具有套在内芯上的灌胶段,所述灌胶段与内芯之间形成环形灌胶空间并灌胶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线缆上需要进行密封处套设有套管,套管上一段与外皮密封配合,一段与内芯之间灌胶进行密封,从而使线缆中因线缆外皮破损进入外皮与内芯之间的水流至密封处时被灌胶段内的密封胶阻挡,无法从端部漏入设备,解决了因线缆外皮破损,水由线缆破损的外皮处经线缆内部漏入设备造成进水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的套接段与线缆的外皮通过过盈配合以实现密封,过盈配合能够保证套管的套接段和线缆外皮之间的密封性,不再需要其他处理步骤,操作更加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为软管,软管能够通过自身变形适应线缆的变形,提升了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的套接段与线缆的外皮之间通过灌胶实现密封,密封效果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为所述套管为内外径处处一致的直管,结构简单,易于制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密封结构的具体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密封结构的具体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1-软管;12-密封胶;13-内芯;14-外皮;21-软管;22-密封胶;23-内芯;24-外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密封结构的具体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线缆包括外皮14和内芯13,由于外皮14与内芯13之间仍存在有一定的间隙,在线缆外皮14破损后雨水或是其他落入线缆外皮14破损处的水容易由线缆破损处经外皮14与内芯13之间的间隙流入设备内,严重时会损坏设备造成损失。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线缆在端部设置有线缆密封结构防止水经外皮14与内芯13之间的间隙流入设备。

如图1所示,线缆密封结构包括线缆,线缆在需要密封处做剥皮处理,使内芯13伸出外皮14一段距离,线缆密封结构还包括软管11,软管11包括套接段和灌胶段,该软管11具有弹性,在自然状态下为直径处处相同的直管且内径略小于线缆的外皮14。软管11的套接段为位于线缆的外皮14上的一段,软管11套接在线缆的外皮14上后与外皮14过盈配合,通过自身的弹性压紧外皮14的表面使外皮14与软管11之间密封。本实施例中软管11构成套设在线缆上的套管。

软管11的灌胶段为处于伸出外皮14的内芯13外侧的一段,由于外皮14具有一定厚度,而软管11套接在外皮14外侧,因此软管11的灌胶段与内芯13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隔,形成环形灌胶空间。环形灌胶空间内灌装有密封胶12用于将软管11的灌胶段与内芯13之间进行密封,在线缆的外皮14与内芯13之间的水流至密封胶12处被阻挡,无法进入设备内,解决了因线缆外皮14破损,水由线缆破损的外皮14处经线缆内部漏入设备造成进水问题。并且灌胶段与外皮端面之间也能够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密封,降低了对于软管11的套接段与外皮14之间的密封要求。

由于线缆端部在连接时易发生变形,因此本实施例中的套管采用的是硅胶材质的软管,在其他实施例中,软管还可以替换为其他材质,例如橡胶管,还可以采用硬管,例如聚乙烯管、PVC管等。

当线缆需要接入设备时,先将线缆端部剥去外皮14,使内芯13伸出外皮14,然后在外皮14端部套接上软管11,软管11与外皮14之间密封配合,软管11另一段与内芯13之间形成环形灌胶空间,之后再向环形灌胶空间内注入密封胶12实现密封。线缆端部实现密封后再装入连接器,为了防止水经过线缆与连接器之间的间隙流入设备,还应在软管11与连接器壳体之间设置密封结构进行密封,此处的密封结构可以参考使用授权公告号为CN202712567U的专利文件中公开的密封结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线缆密封结构的具体实施例2,如图2所示,与具体实施例1相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线缆密封结构包括线缆,线缆包括外皮24和内芯23,线缆在需要密封处做剥皮处理,使内芯23伸出外皮24一段距离,线缆密封结构还包括软管21,软管21包括套接段和灌胶段。软管21的灌胶段为处于伸出外皮24的内芯23外侧的一段,由于外皮24具有一定厚度,而软管21套接在外皮24外侧,因此软管21的灌胶段与内芯23之间具有较大的间隔,形成环形灌胶空间。环形灌胶空间内灌装有密封胶22用于将软管21的灌胶段与内芯23之间进行密封,在线缆外皮24与内芯23之间的水流至密封胶22处被阻挡,无法进入设备内,解决了因线缆外皮24破损,水由线缆破损的外皮24处经线缆内部漏入设备造成进水问题。

与具体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软管21直径较大,软管21的套接段与外皮24外表面之间仍具有一定间隙,该间隙能够供灌胶段内的密封胶22通过并填充,使软管21的套接段与线缆的外皮24之间也具有密封胶层,密封胶22将软管21与线缆之间进行密封,防止进水。

在其他实施例中,套管也可以采用阶梯状的软管,例如软管上设置有小径段和大径段,小径段通过具体实施例1中过盈配合的方式与线缆的外皮进行密封,软管的大径段与线缆的内芯之间形成环形灌胶空间,并在环形灌胶空间灌胶进行密封。由于大径段直径较大,环形灌胶空间内能够容纳更多的密封胶。

在其他实施例中,套管也可以套装在多条线缆的外皮外侧,套管的灌胶段与线缆的内芯之间形成不规则的环形灌胶空间,套管的套接段与线缆之间通过灌胶方式进行密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