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0395发布日期:2019-08-23 22:40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电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机。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一种电动机,其具备具有骨架等的电动机本体部、收纳电动机本体部的壳体、覆盖向电动机本体部供电的端子引脚等的罩。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电动机,其具备:具有第一线圈骨架及第二线圈骨架的电动机本体部、收纳该电动机本体部的电动机壳体、覆盖端子引脚等的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204595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像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那样的具有第一线圈骨架及第二线圈骨架的电动机中,需要提高这些第一线圈骨架及第二线圈骨架的装配位置的精度。但是,在具有第一线圈骨架及第二线圈骨架的现有电动机中,有时第一线圈骨架及第二线圈骨架的装配位置的精度不一定很高。在具有第一线圈骨架及第二线圈骨架等多个骨架的现有电动机中,虽然有将骨架和定子铁芯定位的电动机,但是没有骨架彼此定位的电动机,有时骨架彼此的定位精度较低。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高具有第一线圈骨架及第二线圈骨架的电动机的骨架彼此的装配位置的精度。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电动机本体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具有转子及定子;以及端子引脚,所述端子引脚配置于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上的外侧,且向所述电动机本体部供电,所述定子具有第一线圈骨架、第二线圈骨架以及定子铁芯,所述第一线圈骨架和所述第二线圈骨架配置为夹着所述定子铁芯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轴线方向上重叠,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周向上的夹着所述端子引脚的两侧,形成有使所述第一线圈骨架和所述第二线圈骨架直接接触而定位的骨架彼此的定位部。

根据本方面,形成有使第一线圈骨架和第二线圈骨架直接接触而定位的骨架彼此的定位部。因此,能够提高骨架彼此的定位精度。另外,由于该骨架彼此的定位部形成于电动机本体部的周向上的夹着端子引脚的两侧,所以特别是在要求高的定位精度的端子引脚附近,能够提高骨架彼此的定位精度。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除了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周向上的夹着所述端子引脚的两侧之外,还在更多不同的位置形成有使所述第一线圈骨架和所述第二线圈骨架直接接触而定位的骨架彼此的定位部。

根据本方面,由于除了在电动机本体部的周向上的夹着端子引脚的两侧之外,还在更多不同的位置形成有骨架彼此的定位部,因此,能够提高骨架彼此的定位精度。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更多不同的位置是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周向上的所述端子引脚的相反侧。

根据本方面,因为该在更多不同的位置形成的骨架彼此的定位部形成于电动机本体部的周向上的端子引脚的相反侧,所以能够提高骨架彼此的定位精度。此外,“电动机本体部的周向上的端子引脚的相反侧”不限于电动机本体部的周向上的端子引脚的完全相反的位置,而是只要是在电动机本体部的周向上相对于端子引脚的位置(该周向上的端子引脚的中心位置)错开90°以上且270°以下的位置即可的意思。

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一~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彼此的定位部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一线圈骨架及所述第二线圈骨架中的一方的凸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一线圈骨架及所述第二线圈骨架中的另一方以供所述凸部嵌入的凹部

根据本方面,骨架彼此的定位部具有形成于第一线圈骨架及第二线圈骨架中的一方的凸部和形成于第一线圈骨架及所述第二线圈骨架中的另一方以供凸部嵌入的凹部。因此,能够利用凸部和供该凸部嵌入的凹部简单地构成骨架彼此的定位部。

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四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彼此的定位部具有形成有所述凸部及所述凹部中的至少一方的台座部,所述台座部构成为进行所述定子铁芯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上的定位。

根据本方面,骨架彼此的定位部具有台座部,台座部构成为进行定子铁芯在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上的定位,因此,能够以骨架为基准进行定子铁芯的定位。即,因为能够使骨架彼此及骨架和定子铁芯的定位全部以骨架为基准,所以不仅能够提高骨架彼此的装配位置的精度,而且还能够提高骨架和定子铁芯的装配位置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五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具有两个所述定子铁芯,两个所述定子铁芯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轴线方向上直接重叠,所述台座部的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轴线方向的厚度比每一个所述定子铁芯的厚度厚。

根据本方面,因为台座部的电动机本体部的轴线方向的厚度比每一个定子铁芯的厚度厚,所以能够使两个定子铁芯均与该台座部接触而定位。即,因为能够以形成于骨架上的台座部为基准将两个定子铁芯一起定位,所以能够提高定子铁芯彼此的装配位置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五或第六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台座部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上也配置于所述定子铁芯和所述端子引脚之间的位置。

根据本方面,台座部在电动机本体部的径向上也配置于定子铁芯和端子引脚之间的位置。通常,因为定子铁芯多为金属制(导电性),所以例如通过将台座部设定为树脂制等非导电性等,能够简单地避免端子引脚和导电性的结构部件的接触导致的短路。

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一~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具有两个所述定子铁芯,两个所述定子铁心在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轴线方向上直接重叠,两个所述定子铁芯彼此被相互定位。

根据本方面,两个所述定子铁芯彼此被相互定位,因此,能够提高定子铁芯彼此的装配位置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第九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一~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收纳所述电动机本体部的壳体,所述第二线圈骨架配置于与所述壳体的底面接触的位置,形成有对所述第二线圈骨架和所述壳体进行定位的骨架和壳体的定位部。

根据本方面,第二线圈骨架被配置于与壳体的底面接触的位置,且形成有对第二线圈骨架和壳体进行定位的骨架和壳体的定位部。因此,能够提高骨架和壳体的定位精度。

本实用新型第十方面的电动机在所述第九方面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和壳体的定位部具有形成于所述第二线圈骨架及所述壳体的底面中的一方的凸部和形成于所述第二线圈骨架及所述壳体的底面中的另一方以供所述凸部嵌入的凹部。

根据本方面,骨架和壳体的定位部具有形成于第二线圈骨架及壳体的底面中的一方的凸部和形成于第二线圈骨架及壳体的底面中的另一方以供凸部嵌入的凹部。因此,能够由凸部和供该凸部嵌入的凹部简单地构成骨架和壳体的定位部。

实用新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具有第一线圈骨架及第二线圈骨架的电动机的骨架彼此的装配位置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概略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拆下了盖部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罩及壳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电动机本体部及罩)的概略仰视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定子的概略立体分解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定子的概略立体分解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定子的概略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定子的概略立体图。

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壳体的概略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的概略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动机,2…盖部,3…壳体,4…罩,5…电动机本体部,6…减速齿轮系,7…输出轴,8…转子,9…定子,10…第一线圈骨架,10a…突起部,10b…突起部,11…第一线圈导线,12…第二线圈骨架,12b…孔部,12c…突起部,13…第二线圈导线,14…定子铁芯,14a…孔部,15…定子铁芯,15a…突起部,15b…孔部,16…定子铁芯,16a…孔部,16b…突起部,16c…孔部,17…供电部,18…盖部侧突缘部,19…端子台,20…端子引脚,21…连接器插入部,22…第一突起部,23…第二突起部,24…第三突起部,25…壳体3的底面,26…缺口部,27…壁部,28…突起部,29…挂钩部,30…极齿,31…台座部,32…台座部,33…突起部,34…孔部,35…底部侧突缘部,36…主体部,37…盖部侧突缘部,38…底部侧突缘部,39…主体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电动机1。首先,说明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的概要。以下,将相互正交的三个方向设为X轴方向、Y轴方向及Z轴方向,电动机轴线延伸的方向(电动机本体部5的轴线方向)对应于Z轴方向。

在此,图1是表示从盖部2侧观察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2是表示从图1的状态拆下了盖部2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3是表示从图2的状态拆下了减速齿轮系6及输出轴7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4是表示从图3的状态拆下了壳体3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而且,图5是表示从图4的状态拆下了转子8的状态的电动机1的概略立体图。

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是使用了步进电动机的齿轮传动电动机。而且,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具备金属制的盖部2、金属制的壳体3及详细情况稍后描述的树脂制的罩4。而且,如图2及图3所示,具备具有转子8的电动机本体部5。在此,如图4及图5所示,电动机本体部5除了具有转子8之外,还具有定子9。而且,如图2所示,为如下结构:通过形成于转子8的齿轮和减速齿轮系6啮合,减速齿轮系6和形成于输出轴7的齿轮啮合,将转子8的旋转驱动力传递到输出轴7。即,结构为:通过转子8旋转,减速齿轮系6的各齿轮旋转,并且输出轴7旋转。此外,如图1所示,输出轴7以沿着Z轴方向从盖部2突出的方式形成。

(定子)

如图4及图5所示,定子9具有卷绕有构成A相用的第一线圈的第一线圈导线11的第一线圈骨架10和卷绕有构成B相用的第二线圈的第二线圈导线13的第二线圈骨架12。定子9还具有定子铁芯14、定子铁芯15及定子铁芯16。而且,从盖部2侧起,以沿着Z轴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有定子铁芯14、第一线圈骨架10、定子铁芯15、定子铁芯16、第二线圈骨架12。此外,稍后描述定子9的详细的装配结构。在此,如图5所示,在定子铁芯14、定子铁芯15及定子铁芯16的内周缘形成有极齿30。此外,在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中,壳体3的底面25构成定子铁芯,在成为定子铁芯的底面25也形成有极齿30(参照图13)。

(A相用的定子组)

此外,由定子铁芯14、第一线圈骨架10、定子铁芯15形成A相用的定子组。在此,定子铁芯14的极齿30朝向第一线圈骨架10的内侧并向下侧弯曲,定子铁芯15的极齿30朝向第一线圈骨架10的内侧并向上侧弯曲。另外,从壳体3的底面25的外周缘向Z轴方向延伸的外周部分与定子铁芯14及定子铁芯15一起构成磁路。

(B相用的定子组)

另外,由定子铁芯16、第二线圈骨架12、壳体3的底面25形成B相用的定子组。在此,定子铁芯16的极齿30朝向第二线圈骨架12的内侧并向下侧弯曲,壳体3的底面25的极齿30朝向第二线圈骨架12的内侧并向上侧弯曲。另外,从壳体3的底面25的外周缘向Z轴方向延伸的外周部分与定子铁芯14及定子铁芯15一起构成磁路。

(转子)

另外,如图4等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动机本体部5在定子9的内侧具有转子8。转子8具有沿着Z轴方向的旋转轴,在旋转轴的外周面设有未图示的转子磁铁。而且,转子磁铁的外周面与定子9(极齿30)的内周面对置,以N极和S极沿周向交替排列的方式配置。

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电动机本体部5中,需要向第一线圈导线11及第二线圈导线13供电。因此,接下来对向电动机本体部5供电的供电部17进行说明。

图6是与图4对应的概略立体图,是从与图4不同的角度观察的立体图。另外,图7及图8是对应于图5的概略图,图7是俯视图,图8是仰视图。而且,图9及图10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定子9的概略分解立体图,是表示端子引脚20的配置的图。

如图6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的供电部17,在第一线圈骨架10的盖部侧突缘部18的Y轴方向的一端侧形成有端子台19。另外,在端子台19上保持有多个(5根)端子引脚20(参照图9及图10),第一线圈导线11及第二线圈导线13的端部连接到端子引脚20。而且,如图6~图8所示,罩4在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外侧安装于电动机本体部5和壳体3上,且形成于覆盖向电动机本体部5供电的供电部17的位置。此外,对图6和图9及图10进行比较后可知,一部分端子引脚20在将罩4安装于电动机本体部5之后,向Y轴方向折弯。在此,如图9及图10所示,第一线圈骨架10具有盖部侧突缘部18、卷绕第一线圈导线11的主体部36、底部侧突缘部35,第二线圈骨架12具有盖部侧突缘部37、卷绕第二线圈导线13的主体部39、底部侧突缘部38。

此外,如图8所示,当罩4被安装于定子9上时,由罩4在Z轴方向的一侧构成连接器插入部21,五根端子引脚20的各前端20a侧位于该连接器插入部21。即,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形成如下结构:将连接器从外部插入连接器插入部21,并且能够从五根端子引脚20的各前端20a侧进行供电。

在此,参照图9及图10,对本实施例的定子9的各结构部件的定位结构进行说明。

首先,定子铁芯14和第一线圈骨架10通过使形成于定子铁芯14的孔部14a和形成于第一线圈骨架10的突起部10a嵌合而定位。此外,孔部14a及突起部10a各形成有两个。通过定子铁芯14和第一线圈骨架10以这种结构被定位,能够抑制定子铁芯14相对于第一线圈骨架10沿周向旋转,并且,能够抑制定子铁芯14相对于第一线圈骨架10在径向上错位。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定子铁芯14和第一线圈骨架10不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但也可以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

定子铁芯15和定子铁芯16通过使形成于定子铁芯15的突起部15a和形成于定子铁芯16的孔部16a、以及形成于定子铁芯15的孔部15b和形成于定子铁芯16的突起部16b嵌合而定位固定。此外,突起部15a及孔部16a以及孔部15b及突起部16b均各形成有两个。此外,定子铁芯15和定子铁芯16不仅通过使形成于定子铁芯15的孔部15b和形成于定子铁芯16的突起部16b嵌合而被定位,还通过压入被固定。

第一线圈骨架10和第二线圈骨架12通过使形成于第一线圈骨架10的底部侧突缘部35的突起部10b和形成于第二线圈骨架12的盖部侧突缘部37的孔部12b嵌合而定位。此外,突起部10b及孔部12b各形成有三个。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骨架10和第二线圈骨架12不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但也可以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

第二线圈骨架12和定位定子铁芯15的定子铁芯16通过使形成于第二线圈骨架12的突起部12c和形成于定子铁芯16的孔部16c嵌合而定位。此外,突起部12c及孔部16c各自形成有两个。通过第二线圈骨架12和定子铁芯15以这种结构被定位,能够抑制定子铁芯15相对于第二线圈骨架12沿周向旋转,并且能够抑制定子铁芯15相对于第二线圈骨架12在径向上错位。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线圈骨架12和定子铁芯15不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但也可以通过压入等进行固定。此外,如上述所说明,通过在将定子铁芯或骨架等零件装入壳体3内的状态下用定子铁芯14按压,零件彼此被装配成在壳体3内不能移动的状态。

这样,本实施例的定子9的各结构部件中,所有结构部件以骨架为基准被定位,因此各结构部件被适当定位。

另外,如图5~图7等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罩4上,在对应于电动机本体部5的周向的两端部的位置,形成有第一突起部22、第二突起部23(安装部)、第三突起部24(绕组罩部)。另外,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壳体3上形成有壁部27。

在此,在将罩4安装于壳体3时,通过将罩4沿着Z轴方向嵌入缺口部26(参照图13)来进行。当将罩4安装于壳体3时,当以壳体3的壁部27为基准时,在壳体3的周向上,第一突起部22及第三突起部24位于内侧的位置,第二突起部23位于外侧的位置。在此,在将罩4安装于(插入)壳体3时,第三突起部24和第二突起部23成为将罩4向壳体3插入时的导向件。而且,通过第一突起部22的外周面与壳体3的内周面抵接来进行罩4向壳体3的固定。详细而言,第一突起部22成为相对于壳体3的内周面突出的状态。另外,在产生将罩4向壳体3侧按压的外力的情况下,第二突起部23与壳体3的外周面抵接,从而防止罩4从壳体3脱离或罩4的位置相对于壳体3错位。在从壳体3的内侧向外侧产生了外力的情况下,第三突起部24防止罩4从壳体3脱离或罩4的位置相对于壳体3错位。这样,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通过与第二突起部23一起使用第一突起部22及第三突起部24,与仅用电动机本体部5和第二突起部23夹持壳体3的壁部27的结构相比,形成能够以高的位置精度高效地装配电动机本体部5、壳体3以及罩4的结构。

此外,如图6及图7所示,在第一线圈骨架10的第一突起部22对应的位置形成有突起部28。而且,如图6及图7所示,在第一突起部22形成有可以钩住该突起部28的挂钩部29。通过这种结构,第一突起部22起到作为将罩4固定于定子9的固定部的作用。

另外,如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三突起部24在壳体3的内侧配置于第二线圈骨架12上的卷绕第二线圈导线13的位置。通过在这样的位置配置第三突起部24,保护卷绕于第二线圈骨架12上的绕组即第二线圈导线13。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设定为设置能够保护卷绕于第二线圈骨架12上的第二线圈导线13的第三突起部24的结构,但不用说,也可以是具备能够保护卷绕于第一线圈骨架10上的第一线圈导线11的绕组罩部的结构。

接着,参照图9及图10以及图11及图12,进一步对本实施例的电动机本体部5(定子9)的各结构部件的定位结构详细地进行说明。在此,图11及图12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本实施例的定子9的概略立体图。

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定子9通过使形成于第一线圈骨架10的突起部10b和形成于第二线圈骨架12的孔部12b嵌合,将第一线圈骨架10和第二线圈骨架12定位。在此,如图9及图10以及图11及图12所示,突起部10b及孔部12b在供电部17侧以夹着端子引脚20的方式设有两个,在Y轴方向上与供电部17相反的一侧设有一个。而且,突起部10b均在形成于第一线圈骨架10上的台座部31形成,孔部12b均在形成于第二线圈骨架12上的台座部32形成。另外,定子铁芯15及定子铁芯16形成如下形状:在Z轴方向上不被台座部31及台座部32夹持,且在与Z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该台座部31及台座部32接触(抵接)并被定位。

在此,对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暂且进行汇总。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具备:具有转子8及定子9的电动机本体部5;以及配置于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上的外侧且具有向电动机本体部5供电的端子引脚20等的供电部17。而且,定子9具有第一线圈骨架10、第二线圈骨架12、定子铁芯15及16,第一线圈骨架10和第二线圈骨架12配置为夹着定子铁芯15及16在电动机本体部5的轴线方向上重叠。而且,在电动机本体部5的周向上的夹着端子引脚20的两侧,形成有使第一线圈骨架10和第二线圈骨架12直接接触而定位的骨架彼此的定位部(突起部10b及孔部12b)。这样,由于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形成有使第一线圈骨架10和第二线圈骨架12直接接触而定位的骨架彼此的定位部,因此提高了骨架彼此的定位精度。另外,由于该骨架彼此的定位部形成于电动机本体部5的周向上的夹着端子引脚20的两侧,因此特别是在要求高的定位精度的端子引脚20附近,骨架彼此的定位精度变高。

另外,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除了电动机本体部5的周向上的夹着端子引脚20的两侧之外,还在更多不同的位置(在Y轴方向上与形成端子引脚20的一侧相反一侧)形成有使第一线圈骨架10和第二线圈骨架12直接接触而定位的骨架彼此的定位部(突起部10b及孔部12b)。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能够提高骨架彼此的定位精度。

另外,上述的更多不同的位置是电动机本体部5的周向上的端子引脚20的相反侧,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能够提高骨架彼此的定位精度。此外,所谓“电动机本体部5的周向上的端子引脚20的相反侧”,在本实施例中是指电动机本体部5的周向上的端子引脚20的完全相反的位置,但不限于该完全相反的位置。例如,只要是在电动机本体部5的周向上相对于端子引脚20的位置(该周向上的端子引脚20的中心位置)错开90°以上且270°以下的位置即可。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骨架彼此的定位部具有形成于第一线圈骨架10的凸部(突起部10b)和形成于第二线圈骨架12以供突起部10b嵌入的凹部(孔部12b)。这样,骨架彼此的定位部只要是具有形成于第一线圈骨架10及第二线圈骨架12中的一方的凸部和形成于第一线圈骨架10及第二线圈骨架12中的另一方以供该凸部嵌入的凹部的结构,就可以由凸部和供该凸部嵌入的凹部简单地构成骨架彼此的定位部,因此优选。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是在第一线圈骨架10上形成凸部(突起部10b)、在第二线圈骨架12上形成凹部(孔部12b)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在第一线圈骨架10上形成凹部、在第二线圈骨架12上形成凸部的结构。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骨架彼此的定位部具有形成有突起部10b的台座部31及形成有孔部12b的台座部32,台座部31及32构成为进行定子铁芯15及16在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上的定位。因此,本实施例的骨架彼此的定位部形成能够以骨架为基准进行定子铁芯15及16的定位的结构。即,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能够使骨架彼此及骨架和定子铁芯的定位全部以骨架为基准,因此,不仅可以提高骨架彼此的装配位置的精度,而且还能够提高骨架和定子铁芯的装配位置的精度。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一线圈骨架10和第二线圈骨架12双方设置台座部31及台座部32,但例如也可以是仅在第一线圈骨架10和第二线圈骨架12中的任一方设置具有定子铁芯15及16的总厚度的台座部的结构。

此外,如图11及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台座部31及32的总厚度(Z轴方向的长度)均与相同厚度的定子铁芯15及16的总厚度相同。而且,形成有凹部(孔部12b)的台座部32的厚度比形成有凸部(突起部10b)的台座部31的厚度厚,台座部32形成与定子铁芯15及16双方接触的结构。当进行另一种表达时,本实施例的定子9具有两个定子铁芯,两个定子铁芯在电动机本体部5的轴线方向上直接重叠,台座部32的电动机本体部5的轴线方向的厚度比每一个定子铁芯的厚度厚。因此,本实施例的定子9形成能够使两个定子铁芯15及16均与台座部32接触并定位的结构。即,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能够以形成于骨架上的台座部32为基准将两个定子铁芯15及16一起定位,因此,能够提高定子铁芯彼此的装配位置的精度。但是,不限于这种结构。例如,可以使形成有凹部的台座部32的厚度比形成有凸部的台座部31的厚度薄,也可以使台座部31的厚度和台座部32的厚度相同,也可以使定子铁芯15的厚度和定子铁芯16的厚度不同。而且,也可以设定为使台座部31及32的总厚度比定子铁芯15及16的总厚度稍薄并使台座部31及32稍微挠曲而使突起部10b和孔部12b嵌合的结构。此外,优选台座部31及32的总厚度为定子铁芯15及16的总厚度以下。因为当台座部31及32的总厚度超过定子铁芯15及16的总厚度时,Z轴方向上的定子铁芯15及16相对于骨架的定位精度有可能降低。

另外,如图9~图11所示,台座部31及32在电动机本体部5的径向上也配置于定子铁芯15及16和端子引脚20之间的位置,优选这种结构。通常,定子铁芯多为金属制(导电性),因此,例如,如本实施例,通过将台座部31及32设为树脂制等非导电性等,能够简单地避免端子引脚20和导电性的结构部件的接触导致的短路。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例的定子9具有两个定子铁芯,两个定子铁芯在电动机本体部5的轴线方向上直接重叠,两个定子铁芯(定子铁芯15及16)彼此通过突起部15a及孔部16a以及孔部15b及突起部16b相互定位。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能够提高定子铁芯彼此的装配位置的精度。

接着,参照图11及图12以及图13及图14,对电动机本体部5和壳体3的定位机构进行说明。在此,图13是本实施例的壳体3的概略立体图。而且,图14是从Z轴方向上与盖部2相反的一侧观察本实施例的壳体3的概略立体图。

如图11及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第二线圈骨架12的与壳体3的底面25接触的一侧(盖部侧突缘部37),形成有两个突起部33。另外,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壳体3的底面25,形成有两个供突起部33嵌入的孔部34。如图14所示,通过突起部33被嵌入孔部34,壳体3以第二线圈骨架12(电动机本体部5)为基准被定位。

即,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具备收纳电动机本体部5的壳体3,第二线圈骨架12配置于与壳体3的底面25接触的位置,形成有将第二线圈骨架12和壳体3定位的骨架和壳体的定位部(突起部33及孔部34)。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能够提高骨架(电动机本体部5)和壳体3的定位精度。当进行另一种表达时,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通过以骨架为基准对电动机本体部5的各结构部件进行定位,提高电动机本体部5的各结构部件的定位精度,并且,以这种定位精度高的电动机本体部5为基准,进行壳体3(突起部33及孔部34进行的)和罩4(突起部28及挂钩部29进行的)的定位。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中,各结构部件的装配状态是最佳状态。

另外,本实施例的骨架和壳体的定位部具有形成于第二线圈骨架12的凸部(突起部33)和形成于壳体3的底面25以供突起部33嵌入的凹部(孔部34)。因此,本实施例的电动机1能够由凸部和该凸部嵌入的凹部简单地构成骨架和壳体的定位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是在第二线圈骨架12形成有凸部(突起部33)、在壳体3的底面25形成有凹部(孔部34)的结构,但也可以是在第二线圈骨架12形成有凹部、在壳体3的底面25形成有凸部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能够以各种结构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实用新型内容一栏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对应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适当进行调换或组合。另外,除非其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被描述为必要的特征,否则可以适当删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