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了导条和端环的永磁转子及其安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48400发布日期:2019-11-15 23:4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改进了导条和端环的永磁转子及其安装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改进了导条和端环的永磁转子,其改进了转子导条和端环的连接结构。本发明还涉及该永磁转子的安装设备。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电机(lsipm)在异步启动时会产生从零加速的扭矩,然后作为同步电机运行。然而,同步电动机拉入具有高扭矩或高惯量的同步负载的能力有限。为了实现同步电动机提供的效率优势,并减少启动时的限制,可在转子中设置转子导条和端环,作为启动时的阻尼绕组。导条与端环组成鼠笼结构。由于电机工作时导条处于高速转动状态,导条与端环应连接稳定。现有技术的导条与鼠笼通常采用接触焊接的结构,其技术细节参照201510966092.3、201811204119.5、201820449035.7等所述。现有技术还提出了导条与端环的连接结构,参照201220630474、201610162802、201821817514等所述。现有的导条与端环的结构仍不能满足高速电机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了导条和端环的永磁转子,采用更为稳定的连接结构,保证导条与端环处于有效接触状态,提高励磁性能。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永磁转子的安装结构,用于安装这种导条与端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其特征在于

一种改进了导条和端环的永磁转子,包括转轴、铁芯以及永磁体,铁芯固定在转轴上,铁芯具有磁槽,永磁体位于磁槽内,其特征在于,该永磁转子还包括端环与导条,端环固定转轴上并且位于铁芯的两侧,铁芯内还具有多个导条槽,导条穿过该导条槽,其中,端环具有一个以上的通孔,该通孔与至少一个的导条槽同轴,导条穿过该通孔,端环的侧壁具有多个斜孔,该斜孔的端部穿过通孔,一定位件从端环的侧壁插入该斜孔,并将该导条挤入斜孔端部。

在本发明的这种永磁转子中,至少一个的导条槽与导条具有间隙,定位件至少部分的位于该间隙中。

在本发明的这种永磁转子中,所述磁槽的为圆弧形,磁槽的两端也安装导条。

在本发明的这种永磁转子中,位于同一永磁体一侧的导条的侧面组成一圆弧。

在本发明的这种永磁转子中,所述斜孔的端部指向转轴的两端。

在本发明的这种永磁转子中,所述导条的靠近定位件的一侧为凹陷弧形。

一种永磁转子的安装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部,工作部具有立柱、气缸、滑套、滑杆、弹簧,气缸固定在立柱上,气缸的输出轴连接至滑杆,滑套可滑动地套在滑杆上,滑套底部经弹簧连接至滑杆,滑套的侧壁具有一斜向孔,滑套靠在永磁转子侧壁,该斜向孔与斜孔同轴,滑杆具有一引导面,该引导面将定位件挤入斜孔。

在本发明的这种永磁转子中,所述立柱具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限制滑套向下移动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这种永磁转子中,滑套具有一安装孔,滑杆与弹簧均位于该安装孔内。

在本发明的这种永磁转子中,安装设备还包括传送部。

在本发明的这种永磁转子中,安装设备还包括防护部。

本发明的这种永磁转子,定位件嵌入导条与端盖之间,可辅助固定导条。定位件向外拉伸导条,起到张紧导条的作用。该永磁转子的安装设备沿纵向将定位件挤入导条槽,与转子叠片及轴承的安装方式一致,有利于电机更新改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永磁电机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其具有永磁转子。

图3为本发明的这种改进了导条与端环的永磁转子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端环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局部视图,主要展示了定位件的结构。

图6为本发明的永磁转子的安装设备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视图,主要展示了工作部与传送部。

图8为图6的另一局部视图,主要展示了工作部的部分结构;

图9为图6的另一局部视图,主要展示了传送部的部分结构;

图10为图7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图10的局部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在端环中嵌入定位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至2,永磁电机100大致由外壳111、端盖112、三相定子113、永磁转子120组成。永磁转子120亦可连接风扇114,风扇114外侧安装风罩115。三相定子113引出控制箱116,控制箱116连接三相电源线117。参照图3至5,本发明的永磁转子120,包括转轴121、铁芯122、永磁体123、端环130与导条140。铁芯122固定在转轴121上,铁芯122具有磁槽124,永磁体123位于磁槽124内。铁芯122内还具有多个导条槽125,磁槽124与导条槽125等距布置。端环130固定转轴121上并且位于铁芯122的两侧,导条140穿过该导条槽125,并且该导条140的两端穿过端环130。本发明的永磁转子120为磁体内嵌式转子,磁槽124的为圆弧形。位于同一永磁体123一侧的导条140的至少一个的侧面组成圆弧,该圆弧的直径大于磁槽124的圆弧。另外,磁槽124的两端安装导条140,主要导条140的截面大致为五边形结构。

端环130的侧壁具有多个斜孔131,该斜孔131的端部穿过导条槽125。更具体的说,端环130具有四个对称布置的通孔132,该通孔132与四个导条槽125同轴布置。斜孔131穿过通孔132并在通孔132的远侧形成其端部133。定位件150从端环130的侧壁(靠外一侧)伸入该斜孔131,并将该导条140挤入斜孔131端部。斜孔131的端部133指向转轴121的两端,也即斜孔131的端部133更靠近铁芯122的两端。定位件150嵌入导条140与端环之间,可辅助固定导条140。定位件150采用与导条140近似的材料(例如铜、铝),以便于焊接固定。定位件150的部分结构151挤入斜孔131的过程中向外拉伸导条140,并使得导条140部分的挤入斜孔131端部,起到张紧导条140的作用。至少一个的导条槽125与导条140具有一间隙141。定位件150采用高纯度材料制成,在高压下变形。变形后的定位件150位于间隙141中。参照图5,导条140的靠近定位件150的一侧为凹陷弧形142,对应于通孔132的平直面,以此形成间隙141。该凹陷弧形142亦可构成导向结构。

在现有技术中,端环130与导条140直接接触后即开始焊接,加工过程中导条140易错位变形,焊接完成后也容易松动。本发明还公开了该永磁转子120的安装设备,主要用于永磁转子120的端环130与导条140的安装,尤其是将定位件150打入导条140。安装完成后初步固定端环130与转子,为后续焊接做准备。

如图6至9,本发明的安装设备包括防护部200、传送部300以及工作部400。防护部200为多组网格护栏组成的环形结构。传送部300上设置电机部件310、横向传送杆320和托架330。电机部件310带动托架330在横向传送杆320上移动,完成转子传送。托架330包括下托板331、气缸332、上托板333、安装轴334以及步进电机335。气缸332安装在下托板331上,气缸332的输出轴339经支撑杆336连接上托板333。气缸332工作时,支撑杆336在滑轴337上移动,调整安装轴334的位置。上托板333的底部安装步进电机335,步进电机335的输出轴连接安装轴334。安装轴334用于连接永磁转子120的转轴121。安装轴334带动永磁转子120转动,调整安装工位。在本发明中,永磁转子120在对称的位置设置四组定位件150。步进电机335对应调整四个工位,将永磁转子120调整至带加工位置。工作部400具有立柱420、气缸460、滑套430、滑杆440、弹簧450。气缸332固定在立柱420上,气缸332的输出轴经调整部410连接至滑杆440。调整部410具有三角架411,该三角架411在立柱420的轨道422上滑动,工作部400的气缸460的输出轴461经一套环413卡在三角架411上,可带动该三角架411整体移动。三角架411内布置气缸412,气缸412输出轴连接滑板415,滑板412经轴部416与滑杆440连接。滑板415在三角架411的轨道414上移动,用于调整工作部400件的位置。

参照图10至12,滑套430可滑动地套在滑杆440上,滑套430底部经弹簧450连接至滑杆440。立柱420具有一定位部421,该定位部421限制滑套430向下移动的距离。本发明中,滑套430具有一安装孔431,滑杆440与弹簧450均位于该安装孔内。气缸460提起滑杆440,弹簧450处于拉伸状态。永磁转子120进入安装位置后,气缸460向下移动,滑套430首先接触定位部421。滑套430设计成与永磁转子120的铁芯122处于贴合状态。接触定位部421后,滑套430亦可从侧向固定永磁转子120。弹簧450的设计保证滑套430优先下移并滞后上移,保证滑杆440的工作时处于滑套430的保护状态。滑套430的侧壁具有一斜向孔432,滑套430停止移动后,该斜向孔432与斜孔131同轴。滑杆440具有一引导面441,定位件150的尾部斜面与引导面441平行。气缸460继续移动后,滑杆440带动定位件150沿斜向孔432移动,将定位件150挤入斜孔131。引导面441的尾部与铁芯122平齐,保证定位件150全部挤入斜孔131。本发明中,定位件150初始安装在斜向孔432内,斜向孔432的根部向下。滑杆440的宽度略小于定位件150。在本发明中,气缸460等工作部400件均纵向布置,在纵向位置将定位件150挤入导条槽125,其工作路径与转子叠片及轴承的安装方式一致,有利于生产线安排,有利于电机更新改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