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22711发布日期:2019-11-13 01:48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充电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智能充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充电器。



背景技术:

智能充电器是通用型智能充电器,能够针对每一种电池的特性给出不同的充电模式以及相应的算法,以达到最佳的充电效果,主要用于电瓶车充电使用。

然而现有的智能充电器在用于电瓶车使用时,不具备防水结构,当有水意外溅到充电器上时,水可能会通过散热孔渗入外壳内,会造成脉冲充电器断路,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且现有的智能充电器输出端均采用直插式,输出端插口处无防护结构,不使用时无法对输出端插口进行防尘防水,长期不使用后,会造成灰尘粘附在插口内的金属片上,造成接触不良,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型智能充电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充电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无防水结构,输出端插口处无防护结构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智能充电器,包括外壳、漏水检测器、脉冲充电器、断路器与散热扇,外壳的左侧通过导线连接有输入端插头,外壳的右侧通过导线连接有输出端插头,脉冲充电器与断路器皆通过螺丝固定于外壳的内侧,且断路器设置于脉冲充电器的后端,脉冲充电器的上表面焊接有翅片,散热扇通过螺丝固定于翅片的左侧,外壳的两侧皆开设有散热槽,散热槽的内表面开设有散热孔,散热槽的顶端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的内侧一体化连接有二号连接轴,二号连接轴的外表面套接有橡胶圈,橡胶圈的外表面套设有防水盖。

优选的,所述输入端插头包括插头座、插孔、防护板、凹槽、一号连接轴与扭簧,插孔开设于插头座的左侧表面,防护板设置于插孔的内侧。

优选的,凹槽开设于插孔的内侧,防护板通过一号连接轴与凹槽转动连接。

优选的,一号连接轴外表面套设有扭簧,防护板与扭簧组成弹性结构。

优选的,输出端插头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断路器电连接,断路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脉冲充电器和漏水检测器电连接,脉冲充电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输入端插头和散热扇电连接。

优选的,散热孔与外壳底部呈倾斜状开设,散热孔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散热孔呈等距直线排布。

优选的,防水盖与二号连接轴组成转动结构,防水盖的右侧面积与散热槽的开口面积相等。

优选的,翅片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翅片分别焊接于外壳的两侧,散热扇与翅片一一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智能充电器具有防水结构,提高用电安全,便于对输出端插口进行自动防护,提高使用寿命;

设置有散热槽、散热孔、防水盖,通过在外壳两侧开设有散热槽,并在散热槽内呈倾斜状开设有散热孔,使外壳平放时,水不利于通过散热孔进入外壳内,再通过防水盖对散热槽上方进行防护,进一步增加散热孔的防护性,再配合漏水检测器与断路器进行控电防护,使漏水检测器接触到水,即可使断路器断开对脉冲充电器供电,进一步提高用电安全;

设置有防护板、凹槽、一号连接轴与扭簧,通过在插孔内侧开设有凹槽,并在凹槽内通过一号连接轴连接有防护板,使防护板无外力施加时,利用扭簧形变产生弹力施加于防护板,能够使防护板始终堵住插孔的顶端开口,进而达到便于对输出端插口进行自动防护,解决了输出端插口易进灰的问题,提高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结构正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图1中输入端插头的结构左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图2中插孔的结构局部俯视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电路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外壳内壁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滑块与滑槽连接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滑块与复位弹簧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外壳;121、支脚;122、挡尘板;123、散热孔;124、调节板;125、滑槽;126、滑块;127、复位弹簧;2、输入端插头;201、插头座;202、插孔;203、防护板;204、凹槽;205、一号连接轴;206、扭簧;3、输出端插头;4、散热槽;5、散热孔;6、防水盖;7、漏水检测器;8、脉冲充电器;9、断路器;10、翅片;11、散热扇;12、二号连接轴;13、橡胶圈;14、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附图,进一步阐明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中,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8,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智能充电器,包括外壳1、漏水检测器7、脉冲充电器8、断路器9与散热扇11,外壳1的左侧通过导线连接有输入端插头2,输入端插头2包括插头座201、插孔202、防护板203、凹槽204、一号连接轴205与扭簧206,插孔202开设于插头座201的左侧表面,防护板203设置于插孔202的内侧,凹槽204开设于插孔202的内侧,防护板203通过一号连接轴205与凹槽204转动连接,一号连接轴205外表面套设有扭簧206,防护板203与扭簧206组成弹性结构,凹槽204起到连接一号连接轴205的作用,一号连接轴205起到连接防护板203的作用,使防护板203能够在凹槽204内转动,扭簧206起到为防护板203提供弹力的作用,使防护板203在无外力施加时,能够始终保持如图3所示状态。

外壳1的右侧通过导线连接有输出端插头3,脉冲充电器8与断路器9皆通过螺丝固定于外壳1的内侧,且断路器9设置于脉冲充电器8的后端,输出端插头3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断路器9电连接,断路器9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脉冲充电器8和漏水检测器7电连接,脉冲充电器8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输入端插头2和散热扇11电连接,断路器9的型号为nxbele-32,断路器9是利用短路电阻增大,使电路断开的原理,来起到防护电路的作用,漏水检测器7型号为ls-gy,漏水检测器7是利用水导电原理,通过水接触导电片,即可使电路短路,配合断路器9使用,即可达到自动断电的作用,脉冲充电器8型号为sp500-48v35ah,脉冲充电器8能够将220v电压转换成48v电压输出。

脉冲充电器8的上表面焊接有翅片10,散热扇11通过螺丝固定于翅片10的左侧,翅片10的数量为两组,两组翅片10分别焊接于外壳1的两侧,散热扇11与翅片10一一对应,散热扇11采用dc直流扇,用过吹风散热的作用。

外壳1的两侧皆开设有散热槽4,散热槽4的内表面开设有散热孔5,散热孔5与外壳1底部呈倾斜状开设,散热孔5的数量为两组,两组散热孔5呈等距直线排布,通过将散热孔5与外壳1底部呈倾斜状开设,使水不利于通过散热孔5进入外壳1内。

散热槽4的顶端开设有连接槽14,连接槽14的内侧一体化连接有二号连接轴12,二号连接轴12的外表面套接有橡胶圈13,橡胶圈13的外表面套设有防水盖6,防水盖6与二号连接轴12组成转动结构,防水盖6的右侧面积与散热槽4的开口面积相等,通过扳动防水盖6与散热槽4呈90°,能够对散热孔5进行遮挡防护,不使用时,能收入散热槽4内。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将输出端插头3与外部电源插座连接,将输入端插头2插入电瓶车充电口内,电流通过断路器9流至脉冲充电器8变压,使脉冲充电器8将电压转换为适用于电瓶车电瓶使用的电压,再冲入电瓶内;

通过扳动防水盖6与外壳1呈90°,使散热孔5能够正常散热,同时,当有水溅到漏水检测器7上时,会使漏水检测器7内部导电片通电,使断路器9接收到断路信号,即可使断路器9断开对脉冲充电器8的供电,使脉冲充电器8停止工作;

输入端插头2在不使用时,利用扭簧206形变产生弹力施加于防护板203,能够使防护板203始终堵住插孔202的顶端开口,对插孔202进行防护,较为实用。

进一步,所述外壳1两侧壁上设有多个对称分布的通风孔123,所述通风孔123底部均设有可上下运动且与通风孔123相匹配的挡尘板122,位于同一侧的所述挡尘板122两端均设有固定连接的调节板124,所述外壳1外侧壁上均设有多组且剖面为凸形的滑槽125,所述滑槽125内设有滑动连接的滑块126,所述滑块126外侧与相对应的调节板124固定连接,所述滑槽125内设有复位弹簧127,所述外壳1底部设有四个活动的支脚121,所述支脚121上端穿过外壳1底部与调节板124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滑槽125为两组,且滑槽125之间形成的直线与调节板124平齐。

利用通风孔,能够有效的实现充电器的散热,同时调节板和支脚的设计,使充电器在充电放置时,充电器的重力能够有效的将支脚下压,带动调节板向上运动,使挡尘板与通风孔分离,使通风孔打开,实现了充电器在充电时的有效散热,同时复位弹簧的设计,使充电器不使用时,复位弹簧的弹性,能够带动调节板运动,使支脚伸出,恢复初始位置,带动挡尘板运动至通风孔处,将通风孔密封,有效的防止了充电器在不使用时,灰尘通过通风孔进入外壳内部,影响充电器寿命。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特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