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焊接机驱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2470发布日期:2019-09-20 22:12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焊接机驱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焊接机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焊接机驱动电源。



背景技术:

塑料焊接机用于塑料制品之间的焊接。现有的塑料焊接机的驱动电源通常无法满足大功率焊接要求,且功率因数低,造成能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塑料焊接机驱动电源,解决现有技术中塑料焊接机驱动电源无法满足大功率焊接要求、功率因数低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塑料焊接机驱动电源,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整流电路、升压匹配电路、储能电路、逆变电路、隔离变压电路以及换能器,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通过电压检测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升压匹配电路通过升压驱动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升压匹配电路通过电流检测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逆变电路通过逆变驱动电路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设置升压匹配电路以及升压驱动电路,通过升压驱动电路控制升压匹配电路,使得升压匹配电路放大后的控制电流不易受影响,不易产生误操作;同时,根据电压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的检测数据控制升压匹配电路,使得升压匹配电路的输出电流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匹配,提高功率因数,避免能源浪费。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路简单、功率因数高、输出稳定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料焊接机驱动电源的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料焊接机驱动电源的整流电路、升压匹配电路、升压驱动电路以及储能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料焊接机驱动电源的逆变电路以及隔离变压电路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塑料焊接机驱动电源的逆变驱动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塑料焊接机驱动电源,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整流电路1、升压匹配电路2、储能电路3、逆变电路4、隔离变压电路5以及换能器6,还包括控制器7,所述整流电路1的输入端通过电压检测电路11与所述控制器7电连接,所述升压匹配电路2通过升压驱动电路21与所述控制器7电连接,所述升压匹配电路2通过电流检测电路22与所述控制器7电连接,所述逆变电路4通过逆变驱动电路41与所述控制器7电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控制器7的型号为UCC28061,但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设置升压匹配电路以及升压驱动电路,通过升压驱动电路控制升压匹配电路,使得升压匹配电路放大后的控制电流不易受影响,不易产生误操作;同时,根据电压检测电路和电流检测电路的检测数据控制升压匹配电路,使得升压匹配电路的输出电流与整流电路的输出电压匹配,提高功率因数,避免能源浪费。本实用新型具有电路简单、功率因数高、输出稳定的技术效果。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整流电路1为硅堆整流器,所述硅堆整流器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以及电容C1;

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 的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2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阳极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3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所述电容C1与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阳极以及所述二极管D4的阴极分别与外部交流电源AC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阴极以及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分别与所述升压匹配电路2电连接。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升压匹配电路2包括升压电感L1、升压电感L2、电阻R5、开关管Q1、开关管Q2、二极管D5以及二极管D6;

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所述升压电感L1与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阴极通过所述升压电感L2与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与所述二极管D6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阳极与所述开关管Q1的阳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6的阳极与所述开关管Q2的阳极电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阴极与所述开关管Q2的阴极电连接,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极以及所述开关管Q2的控制极分别与所述升压驱动电路21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阳极通过所述电阻R5与所述开关管Q2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以及所述开关管Q2的阴极分别与所述储能电路3电连接。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升压驱动电路21包括驱动芯片U1以及驱动芯片U2;

所述驱动芯片U1的VS引脚均接电源,所述驱动芯片U1的IN引脚通过电阻R3与所述控制器7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1的OUT引脚通过电阻 R1与所述开关管Q1的控制极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2的VS引脚均接电源,所述驱动芯片U2的IN引脚通过电阻R4与所述控制器7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2的OUT引脚通过电阻R2与所述开关管Q2的控制极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1的GND引脚与所述驱动芯片U2的GND引脚电连接,并与所述开关管Q2的阴极电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驱动芯片U1型号为MIC4422。驱动芯片U1还可采用MIC4416实现,但不限于此。

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储能电路3为储能电容C0,所述储能电容 C0的一端与所述二极管D5的阴极电连接,所述储能电容C0的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2的阴极电连接。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逆变电路4包括四个内置有续流二极管的功率管,四个所述功率管分别为功率管Q3、功率管Q4、功率管Q5以及功率管Q6;

所述功率管Q3的源极与所述功率管Q5的源极电连接,所述功率管Q3 的漏极与所述功率管Q4的源极电连接,所述功率管Q4的漏极与所述功率管Q6的漏极电连接,所述功率管Q6的源极与所述功率管Q5的漏极电连接,所述功率管Q3的源极以及所述功率管Q4的漏极分别与所述储能电路3电连接,所述功率管Q3的漏极与所述功率管Q6的源极分别与所述隔离变压电路5电连接,所述功率管Q3的栅极、所述功率管Q4的栅极、所述功率管Q5的栅极以及所述功率管Q6的栅极分别与所述逆变驱动电路41电连接。

优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逆变驱动电路41包括隔离芯片U3、驱动芯片U4以及稳压芯片U5;

所述隔离芯片U3的IN+引脚通过电阻R10与所述控制器7电连接,所述隔离芯片U3的IN-引脚接地,所述隔离芯片U3的VCC引脚通过电阻R6 与所述隔离芯片U3的EN引脚电连接,所述隔离芯片U3的VCC引脚与所述稳压芯片U5的OUT引脚电连接,所述隔离芯片U3的EN引脚与所述隔离芯片U3的VOUT引脚电连接,所述隔离芯片U3的GND引脚接地;所述驱动芯片U4的VDD引脚均接电源,所述驱动芯片U4的IN引脚通过电阻R7与所述隔离芯片U3的VOUT引脚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4的OUT引脚与二极管 D7的阴极电连接,所述二极管D7的阳极通过电阻R9接地,电阻R8与所述二极管D7并联,所述二极管D7的阳极与所述逆变电路4电连接,所述驱动芯片U4的GND引脚接地;所述稳压芯片U5的IN引脚接电源,所述稳压芯片U5的IN引脚通过电容C4与所述稳压芯片U5的GND引脚电连接,电容C5与所述电容C4并联,所述稳压芯片U5的OUT引脚通过电容C6与所述稳压芯片U5的GND引脚电连接,电容C7与所述电容并联。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隔离芯片U3型号为6N137,驱动芯片U4型号为 MIC4429,稳压芯片U5型号为MC7805,但不限于此。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隔离变压电路5包括电容C2、电感L3、变压器T1以及电容C3;

所述逆变电路4的输出端依次通过所述电容C2以及电感L3与所述变压器T1的一次绕组的一端电连接,所述逆变电路4的输出端与所述变压器 T1的一次绕组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二次绕组的一端通过所述电容C3与所述变压器T1的二次绕组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变压器T1的二次绕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换能器6电连接。

具体的,所述电压检测电路11和电流检测电路22均采用霍尔传感器实现。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