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77114发布日期:2019-10-15 18:13阅读:524来源:国知局
便携式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充电器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发射线圈产生交变磁场、通过接收线圈产生相应的耦合磁场及充电电流的充电设备,其可对诸如手机、MP3、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诸多待充电终端设备进行无线充电。

然而,目前现有的车载式无线器充电时接触不牢,手机容易滑落,而且需要外接电源线连接,电源线容易弄乱车里,而且容易损坏,而且只能在车里使用,在家里无法接交流电进行充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便携式车载无线充电装置,旨在解决现有的现有的车载式无线器充电时接触不牢,手机容易滑落,而且需要电源线连接,容易弄乱车里,而且只能在车里使用,在家里不能接交流电进行充电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便携式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壳体和电连接于所述壳体的第一插电件和第二插电件,所述壳体呈长方体设置,所述壳体内设有磁感应线圈,所述壳体的上下两端壁分别相对的设有防滑胶垫,所述防滑胶垫均设有多个防滑凸起,所述第一插电件和第二插电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插电件和第二插电件分别与所述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电件为点烟头,所述第一插电件的下端可插设于点烟孔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插电件的下端设有正极接触点和负极接触点,且所述正极接触点设置在所述第一插电件的下端部,所述负极接触点分别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插电件的下端的外侧壁。

可选地,所述正极接触点和负极接触点均为弹片。

可选地,所述第二插电件为插座插头,所述第二插电件可插设于电源插座设置。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插电件相适配的容置槽,所述第二插电件可收纳于所述容置槽设置。

可选地,还包括USB接口,所述USB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壁上。

可选地,所述USB接口设置有两个,且两所述USB接口沿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上下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电源开关按钮。

可选地,所述防滑凸起呈长条状设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同时满足无线充电、车载充电、USB充电及AC充电,可直接插设于点烟孔内,固定方便,无线缆的束缚,即插即用,免去固定麻烦,结构简单,节省空间,使用便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车载无线充电装置的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车载无线充电装置。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便携式车载无线充电装置,包括壳体100和电连接于所述壳体100的第一插电件200和第二插电件300,所述壳体100呈长方体设置,所述壳体100内设有磁感应线圈,所述壳体100的上下两端壁分别相对的设有防滑胶垫101,所述防滑胶垫101均设有多个防滑凸起102,所述第一插电件200和第二插电件300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侧壁上,且所述第一插电件200和第二插电件300分别与所述壳体的侧壁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电件200为点烟头,所述第一插电件200的下端可插设于点烟孔设置,固定方便,无线缆的束缚,即插即用,免去固定麻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电件200的下端设有正极接触点201和负极接触点202,且所述正极接触点201设置在所述第一插电件100的下端部,所述负极接触点202分别对称的设置在所述第一插电件的200下端的外侧壁,另外,所述正极接触点201和负极接触点202均为弹片,使得点烟头接触更牢固。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插电件300为插座插头,所述第二插电件300可插设于电源插座设置,在家也可使用交流电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二插电件300相适配的容置槽103,所述第二插电件300可收纳于所述容置槽103设置,在不需要插头时,可收纳在容置槽103内,而不凸出于壳体100,方便携带,不影响。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还包括USB接口104,所述USB接口104设置在所述壳体100的侧壁上。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USB接口104设置有两个,且两所述USB接口104沿所述壳体100的高度方向上下平行设置。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的侧壁设有电源开关按钮105。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凸起102呈长条状设置,起到防滑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原理为:通过壳体100内的感应线圈给手机等电子设备进行无线充电,防滑胶垫101以及防滑胶垫101上的多个防滑凸起102起到良好的防滑作用,确保待充电产品不容易滑落,壳体100上设有点烟头200、插头300以及USB接口104,可同时满足无线充电、车载充电、USB充电及AC充电,点烟头可直接插设于点烟孔内,固定方便,无线缆的束缚,即插即用,免去固定麻烦,插头200可插设于电源插座,在家里也可以使用;USB接口也可以充电,壳体100与第一插电件之间可旋转,结构简单,节省空间,使用便捷,丰富了充电装置的使用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