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计算机网线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5156发布日期:2019-10-22 21:19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计算机网线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夹持装置领域,具体是一种计算机网线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脑技术的普及,大学机房内电脑数量也在逐步增加,所需要的网线等网络用线也大量增加,布线束线工作比较繁琐,任务较重;目前,工作人员常采用尼龙扎带对网线进行固定,尼龙扎带一般设置有止退功能,只能越扎越紧,属于一次性的固定,增加网线时需要将原有尼龙扎带剪断然后重新束线固定,无法良好的对已经布好的线路进行修正,无形中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也增加了时间成本,给网络管理部门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

介于此,公开号为CN109378777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机房用网线固定夹,包括条形板和设置在条形板两侧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一端与条形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条形板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夹持板与条形板之间设有用于固定网线的夹持通道。该装置能够同时实现对多根网线的固定收纳,且连接方便,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非常适合网线较多的机房使用。

以及公开号为CN109378778A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网线固定夹,包括条形板和设置在条形板两侧的夹持板,所述夹持板与条形板可拆卸连接,当夹持板与条形板夹合后,形成用于固定网线的夹持通道。该装置能够同时实现对多根网线的固定收纳,且拆卸连接方便,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非常适合网线较多的机房使用。

但是,以上两种用于网线的夹持装置在对网线进行夹持时,都需要将装置上的部件拆除再装上,且不可再进行扩展容纳网线的容腔。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网线夹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网线夹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网线夹持装置,包括挂钩,所述挂钩的底部转动连接有C形线缆套,所述C形线缆套的底部通过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两个S形线缆套,所述S形线缆套的两侧形成用于容纳网线的右侧容腔和左侧容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位于所述S形线缆套顶端的燕尾块以及位于所述C形线缆套或S形线缆套底端的斜向突出块,所述燕尾块的两侧具有与所述斜向突出块配合的斜向滑槽,所述斜向突出块的内侧具有与所述燕尾块配合的燕尾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C形线缆套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连接钉,所述连接钉截面呈“T”形,且所述连接钉的顶部具有收缩的斜面,所述挂钩的底部具有与所述连接钉配合的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钉与所述通孔过盈配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C形线缆套和S形线缆套的宽度至少为三厘米,所述C形线缆套和S形线缆套的壁厚为三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C形线缆套和S形线缆套均为塑料材质,所述C形线缆套和所述S形线缆套均具有弹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C形线缆套和所述S形线缆套的边沿光滑,所述S形线缆套包括上线缆套和下线缆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S形线缆套结构,其两侧具有容纳网线的右侧容腔和左侧容腔,这样在安装网线时就可以不用拆卸任何部件,直接将网线卡入即可,简单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S形线缆套可以通过连接结构实现延长的连接,也就是可以根据实际布置的网线多少,选择添加或者减少S形线缆套以满足使用,方便后期根据机房的发展,布置合适的S形线缆套,做到即用即补。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且均为塑料件,便于批量生产加工,且重复结构多,需要模具少,生产成本可观,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计算机网线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计算机网线夹持装置中C形线缆套和S形线缆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计算机网线夹持装置中燕尾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计算机网线夹持装置中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C形线缆套;11、连接钉;2、S形线缆套;21、上线缆套;22、下线缆套;3、连接结构;31、燕尾块;311、斜向滑槽;32、斜向突出块;321、燕尾槽;4、挂钩;41、通孔;5、右侧容腔;6、左侧容腔。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计算机网线夹持装置,包括挂钩4,挂钩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C形线缆套1,C形线缆套1的底部通过连接结构3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两个S形线缆套2,S形线缆套2的两侧形成用于容纳网线的右侧容腔5和左侧容腔6。

在图1中:包括挂钩4,挂钩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C形线缆套1,C形线缆套1的底部通过连接结构3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两个S形线缆套2,S形线缆套2的两侧形成用于容纳网线的右侧容腔5和左侧容腔6,挂钩4可以用于将装置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不仅限于悬挂的作用,装置可以根据网线的实际分布情况,横向或者竖向或者倾斜布置,C形线缆套1上具有一个盛纳网线容腔,C形线缆套1根据其本身的结构特点,可以弹性地将网线收纳进去,并保证其限位的可靠性,由于S形线缆套2的两侧形成用于容纳网线的右侧容腔5和左侧容腔6,在对网线进行安装时,方便将网线分别卡在左右的右侧容腔5和左侧容腔6中,因此,大大的方便了使用者的安装作业,同时,不需要拆除任何部件,直接对网线施压按入即可,C形线缆套1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连接钉11,连接钉11截面呈“T”形,且连接钉11的顶部具有收缩的斜面,挂钩4的底部具有与连接钉11配合的通孔41,连接钉11对准通孔41的位置用力按压即可将连接钉11卡入到通孔41中,实现挂钩4和C形线缆套1的连接,因为挂钩4和C形线缆套1之间可以转动,因此挂钩4与S形线缆套2之间的角度是可调整的,不限于网线的布置方向,仍可以将挂钩4挂在合适的位置,通过连接钉11与通孔41过盈配合连接可以保证连接的便捷和可靠性。

在图2中:C形线缆套1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连接钉11,连接钉11截面呈“T”形,且连接钉11的顶部具有收缩的斜面,连接钉11对准通孔41的位置用力按压即可将连接钉11卡入到通孔41中,实现挂钩4和C形线缆套1的连接,因为挂钩4和C形线缆套1之间可以转动,因此挂钩4与S形线缆套2之间的角度是可调整的,不限于网线的布置方向,仍可以将挂钩4挂在合适的位置,C形线缆套1和S形线缆套2的宽度至少为三厘米,通过宽度为三厘米的C形线缆套1和S形线缆套2可以实现对网线进行很好的支撑效果,且不会因为长度较长而不容易卡入,在便捷性和可靠性两者之间进行很好的平衡,C形线缆套1和S形线缆套2的壁厚为三毫米,C形线缆套1和S形线缆套2的壁厚较厚的话,会导致结构很硬,不容易卡入,若C形线缆套1和S形线缆套2的壁厚较薄的话,很可能导致承载能力不够,C形线缆套1和S形线缆套2均为塑料材质,C形线缆套1和S形线缆套2均具有弹性,因此可以实现C形线缆套1和S形线缆套2即具有一定的弹性,又有很好的承载能力,C形线缆套1和S形线缆套2的边沿光滑,S形线缆套2包括上线缆套21和下线缆套22,上线缆套21的一侧具有右侧容腔5,而下线缆套22的一侧具有左侧容腔6。

在图3中:连接结构3包括位于S形线缆套2顶端的燕尾块31以及位于C形线缆套1或S形线缆套2底端的斜向突出块32,燕尾块31的两侧具有与斜向突出块32配合的斜向滑槽311,斜向突出块32的内侧具有与燕尾块31配合的燕尾槽321,S形线缆套2可以通过连接结构3实现延长的连接,也就是可以根据实际布置的网线多少,选择添加或者减少S形线缆套以满足使用,方便后期根据机房的发展,布置合适的S形线缆套,做到即用即补,在安装时,S形线缆套2顶端的燕尾块31与S形线缆套2低端的燕尾槽321配合,同时斜向突出块32也插入到斜向滑槽311中,填补了空隙部分,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可以有效的防止结构的变形。

在图4中:连接结构3包括位于S形线缆套2顶端的燕尾块31以及位于C形线缆套1或S形线缆套2底端的斜向突出块32,燕尾块31的两侧具有与斜向突出块32配合的斜向滑槽311,斜向突出块32的内侧具有与燕尾块31配合的燕尾槽321,S形线缆套2可以通过连接结构3实现延长的连接,也就是可以根据实际布置的网线多少,选择添加或者减少S形线缆套以满足使用,方便后期根据机房的发展,布置合适的S形线缆套,做到即用即补,在安装时,S形线缆套2顶端的燕尾块31与S形线缆套2低端的燕尾槽321配合,同时斜向突出块32也插入到斜向滑槽311中,填补了空隙部分,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可以有效的防止结构的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C形线缆套1的底部通过连接结构3可拆卸连接有至少两个S形线缆套2,S形线缆套2的两侧形成用于容纳网线的右侧容腔5和左侧容腔6,挂钩4可以用于将装置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不仅限于悬挂的作用,装置可以根据网线的实际分布情况,横向或者竖向或者倾斜布置,C形线缆套1上具有一个盛纳网线容腔,C形线缆套1根据其本身的结构特点,可以弹性地将网线收纳进去,并保证其限位的可靠性,由于S形线缆套2的两侧形成用于容纳网线的右侧容腔5和左侧容腔6,在对网线进行安装时,方便将网线分别卡在左右的右侧容腔5和左侧容腔6中,因此,大大的方便了使用者的安装作业,同时,不需要拆除任何部件,直接对网线施压按入即可,C形线缆套1的顶部中间位置处固定有连接钉11,连接钉11截面呈“T”形,且连接钉11的顶部具有收缩的斜面,挂钩4的底部具有与连接钉11配合的通孔41,连接钉11对准通孔41的位置用力按压即可将连接钉11卡入到通孔41中,实现挂钩4和C形线缆套1的连接,因为挂钩4和C形线缆套1之间可以转动,因此挂钩4与S形线缆套2之间的角度是可调整的,不限于网线的布置方向,仍可以将挂钩4挂在合适的位置,通过连接钉11与通孔41过盈配合连接可以保证连接的便捷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