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03184发布日期:2019-12-24 20:28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发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光伏接线盒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将光伏组件的电能引出并与其它光伏组件实现电性串接。并且,在光伏组件遇到热斑效应时,光伏接线盒能够起到很好的热斑保护作用。因此,光伏接线盒对于整个光伏发电系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直接影响发电系统的稳定、可靠性、安全性。

随着光伏组件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市场对大电压大电流光伏组件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每块光伏组件使用的单体电池片的数量亦在不断增加,从36片增加到96片,如此可增大发电效率以及提高土地利用率。目前,用于96片光伏组件的光伏接线盒通常包括铜板端子以及焊接在铜板端子上的4个旁路二极管,如此不仅使得光伏接线盒的体积变大,而且会降低光伏接线盒的散热性能,不利于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光伏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该光伏组件通过二分体结构使得盒体内的二极管数量降低,从而使得盒体内的工作温度处于较低水平,进而使得所述光伏组件的温度处于较低水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以及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相配合的接线盒组件,所述接线盒组件包括第一接线盒以及第二接线盒,所述第一接线盒、第二接线盒都包括盒体、收容于所述盒体内的端子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端子组件上的二极管组件;所述端子组件包括于所述盒体内并排设置的首端子、中间端子以及尾端子,所述首端子设置有第一接线部,所述尾端子设置有第二接线部;所述第一接线盒的第一接线部、第二接线盒的第二接线部通过线缆连接至所述盒体外部,所述第一接线盒的第二接线部与所述第二接线盒的第一接线部电性连接;所述二极管组件包括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首端子、中间端子上的第一旁路二极管以及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中间端子、尾端子上的第二旁路二极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包括若干侧壁,所述侧壁共同围设形成一收容所述端子组件和二极管组件的收容腔;所述侧壁设置有突伸入所述收容腔内的间隔板,所述间隔板将所述首端子、中间端子、尾端子背离线缆的一端间隔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间隔板呈u型,并与所述侧壁共同形成一容纳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包括若干侧壁,所述侧壁共同围设形成一收容所述端子组件和二极管组件的收容腔;所述侧壁朝向所述收容腔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扣合件;所述第一接线盒、第二接线盒都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扣合件相配合的第二扣合件,以将所述基板固定在所述盒体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侧壁朝向所述收容腔的一侧设置有抵持所述基板边缘的抵持块,所述抵持块设置于一对所述第一扣合件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板设置有第一定位件,所述端子组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件相配合的第二定位件,以将所述端子组件固定在所述基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首端子、中间端子、尾端子都包括安装部以及自所述安装部背离线缆的一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接触部;所述第二定位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汇流条引出端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包括若干侧壁,所述侧壁共同围设形成一收容所述端子组件和二极管组件的收容腔;所述侧壁朝向所述收容腔的一侧设置有扣持块;所述接线盒组件还具有一盒盖,所述盒盖侧缘设置有与所述扣持块相配合的扣持槽,以将所述盒盖固定在所述盒体上,从而将所述收容腔密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盒体包括若干侧壁,所述侧壁共同围设形成一收容所述端子组件和二极管组件的收容腔;所述侧壁背离所述收容腔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卡合体,所述弹性卡合体与外部零件相配合以将所述盒体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接线盒、第二接线盒都设置有基板,所述基板靠近所述间隔板的一端设置有卡持所述间隔板的卡持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通过二分体结构使得盒体内的二极管数量降低,从而使得盒体内的工作温度处于较低水平,进而使得所述光伏组件的温度处于较低水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接线盒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接线盒组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第一接线盒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第二接线盒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盒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基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端子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盒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光伏组件,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200以及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200相配合的接线盒组件100。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200包括若干阵列设置的太阳能电池片2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200具有96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210。所述接线盒组件100包括第一接线盒110以及第二接线盒120。所述第一接线盒110、第二接线盒120都包括壳体10、安装在所述壳体10内的基板20、收容于所述壳体10内的端子组件30以及安装在所述端子组件30上的二极管组件40。

请参阅图6、图9、图2以及图3所示,所述壳体10包括盒体11以及与所述盒体11相配合的盒盖12。所述盒体11包括第一侧壁111、与所述第一侧壁111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壁112以及一对第三侧壁113。一对所述第三侧壁113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111,并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111的两侧。所述第一侧壁111、第二侧壁112、一对所述第三侧壁113共同围设形成一收容腔114,以收容所述端子组件20和二极管组件30。所述第一侧壁111朝向所述收容腔114的一侧设置有突伸入所述收容腔114内的间隔板13以及扣持块14。一对所述间隔板13设置于一对所述扣持块14之间。所述间隔板13呈u型,用以支撑所述盒盖12,并与所述第一侧壁111共同形成一容纳槽131。所述容纳槽131用以收容安装时多余的密封胶,如此可以有效防止溢胶。所述第三侧壁113朝向所述收容腔114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扣合件15以及抵持块16。所述抵持块16设置于一对所述第一扣合件15之间,并抵持所述基板20的边缘,如此使得所述基板20和所述第三侧壁113之间可以形成一散热通道,提升散热效率。所述第三侧壁113背离所述收容腔114的一侧还设置有弹性卡合体17,所述弹性卡合体17与外部零件(未图示)相配合以将所述盒体11固定。请参阅图9所示,所述盒盖12侧缘设置有与所述扣持块14相配合的扣持槽121,以将所述盒盖12固定在所述盒体11上,从而将所述收容腔114密封。

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基板20包括主体部21以及自所述主体部21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11的一端向前延伸形成的突伸部22。所述主体部21朝向所述端子组件3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定位件211。所述主体部21的侧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扣合件15相配合的第二扣合件212,以将所述基板20固定在所述盒体11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扣合件15为凸块,所述第二扣合件212是与所述凸块相配合的凹槽。当然,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一扣合件15、第二扣合件212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作限制,只需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扣合固定即可。相邻的所述突伸部22之间形成有卡持槽221,所述卡持槽221卡持所述间隔板13。

请参阅图8所示,所述端子组件30包括于所述盒体11内并排设置的首端子31、中间端子32以及尾端子33。所述首端子31、中间端子32、尾端子33都包括安装部301以及自所述安装部301靠近所述第一侧壁111的一端向前弯折延伸形成的接触部302。所述安装部301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件211相配合的第二定位件303,以将所述端子组件30固定在所述基板2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件211为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件303是与所述定位柱相配合的定位槽。但是,本实用新型对所述第一定位件211、第二定位件303的具体实现方式不作限制。所述接触部302与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200的汇流条引出端电性连接。所述间隔板13将相邻的所述接触部302间隔开,防止相邻的所述接触部302意外触碰,从而导致短路。所述首端子31的安装部301背离所述接触部302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一接线部311,所述尾端子33的安装部301背离所述接触部302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接线部331。所述第一接线盒110的第一接线部311、第二接线盒120的第二接线部331通过线缆50连接至所述盒体11外部。所述第一接线盒110的第二接线部331与所述第二接线盒120的第一接线部311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二极管组件40包括第一旁路二极管41以及第二旁路二极管42。所述第一旁路二极管41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首端子31、中间端子32上,所述第二旁路二极管42的两端分别安装在所述中间端子32、尾端子33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100通过二分体结构使得所述盒体11内的二极管数量降低,从而使得所述盒体11内的工作温度处于较低水平。并且,所述基板20与所述第三侧壁113之间形成一散热通道,从而使得所述光伏组件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